影視行業四月兩次集體呼籲中宣部版權管理局積極回應
向短視頻盜版侵權大聲説“不”
4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于慈珂表示,要繼續加大對短視頻領域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堅決整治短視頻平臺以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産運營者未經授權複製、表演、傳播他人影視、音樂等作品的侵權行為。
聯合倡議
叫停“短視頻追劇”對“代拍路透”説不
4月23日,國內超70家影視傳媒機構及500余位藝人發佈聯合倡議書,呼籲短視頻平臺推進版權內容合規管理,清理未經授權的內容。
稍早的4月9日,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産業協會等15家協會聯合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TV、咪咕視頻等5家視頻平臺和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視、慈文傳媒等53家影視公司聯合發佈了《關於保護影視版權的聯合聲明》。而23日的聯合倡議書,又增加了包括李冰冰、趙麗穎、楊冪、黃軒、張若昀、楊穎、迪麗熱巴等500多名個人簽名參加。業界一個月內兩次大規模針對短視頻侵權行為集體發聲,足見扭轉和改變現狀的訴求之迫切。
從聯合倡議書的內容看,指向性比之前的《聯合聲明》更加明確,包括倡導短視頻平臺即日起清理未經授權的切條、搬運、速看和合輯等影視作品內容;通過關鍵詞、視頻指紋對比等技術手段防止未經授權的切條、搬運、速看和合輯等影視作品內容的上傳;即日起嚴格遵循“先授權後使用”,清理自身賬號內未經授權的切條、搬運、速看和合輯等影視作品內容。同時還針對公眾賬號生産運營者提出即日起未經授權,不隨意發佈影視作品內容拍攝過程中與演員相關的拍攝花絮、現場物料、路透視頻等等。總之,所倡之事,皆是提醒短視頻平臺和公眾賬號運營者提升版權意識,推進版權內容合規管理。
行業亂象
已無法坐視不管短視頻平臺野蠻生長
長視頻與短視頻的用戶爭奪戰由來已久,影視劇切條、搬運的問題其實早就已經引起版權爭議,但遲遲沒有得到解決。最初短視頻平臺興起,片方看中短視頻平臺的宣傳導流效應,積極與短視頻平臺合作,主動釋放物料,短視頻一度被視為重要的引流和行銷手段。另一方面,用戶選擇在短視頻平臺上消磨碎片時間,養活了大量影視剪輯行銷號。經過野蠻生長階段,這些短視頻吸引大量用戶關注的同時,也長期遊走在版權的邊緣地帶,甚至演變成侵權盜版氾濫的現象。
熱播劇是切條、搬運的重災區。大量內容切條流出,必定會造成劇集內容流失,從而造成用戶流失。碎片化的內容也更容易造成影視劇內容被曲解表達,例如之前《三十而已》製片人陳菲曾無奈表示:“顧佳的婚姻線我們是按現實主義的方法去刻畫的,卻被各種提前釋放反覆強化的短視頻cut讓觀眾讀解為‘爽劇模式’,最後讓觀眾的情緒無處安放。”
現實中有越來越多觀眾已經養成用短視頻刷完一部劇的習慣:除了免費的誘惑,“碎片式看一看”,“反覆觀看個人喜好片段”確實滿足了一部分人對電視劇的“剛需”,畢竟一部動輒40集體量的電視劇,在高節奏的當下完整觀看需要很大的決心。影視剪輯類公號也就是瞄準這樣的心態,毫無版權意識地創作“段子劇、熱搜劇”。“短視頻追劇”除了大量分流了斥鉅資購買版權的長視頻平臺的用戶和播放數據,還使短視頻平臺靠幾乎零成本的內容支出,收穫了鉅額流量,並通過廣告、帶貨的形式將流量變現,與相關賬號運營者分成。
各方説法
保護版權向優質內容付費
對於這份倡議書,各方基於不同立場各有表態。
某短視頻平臺影視解説博主説,根據以往的經驗,影視的版權邊界很模糊,規則也並不明確,有的用一點片段都不能發佈,有的即便將全劇分段切條上傳也沒有障礙,“處不處理看平臺”。短視頻平臺上除了這些靠“二創”版權作品獲取流量變現的作者,還有很多粉絲和短視頻愛好者自娛自樂。某作者就表示,目前處於觀望階段,如果未來“二創”真的需要購買版權,會考慮版權的價格以及自己對於素材的喜愛程度,有可能會為自己的愛好花錢,不過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高産”。
著名製片人于金偉表示,無論長視頻還是短視頻,保護創作者版權、向優質內容付費,才是構建影視行業健康生態、良性發展的根本,才有利於實現多方共贏。
于金偉説,電視劇行業仍處於艱難爬升過程中,只有為數不多的電視臺還在堅持播首輪劇,相當大體量的版權劇製作成本靠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家視頻平臺購買、消化,“在市場低迷發展時期,長視頻平臺客觀上給了影視公司活著的可能性”。但是免費的“短視頻平臺追劇”,令版權劇分流明顯,付費平臺收益銳減,最終受傷害的痛苦必將從長視頻平臺傳導至影視製作公司。“短視頻的繁榮是好事,獲利後應該反哺輸出內容的影視行業,而如果目前的狀況不改變長此以往無異於竭澤而漁”。
短視頻“搬運”説到底是版權意識的淡薄和對新生事物法律法規的滯後。中宣部版權管理局昨天上午的表態,是對影視權利人呼聲的積極回應。版權局還表示,今年將大力推動短視頻平臺以及自媒體、公眾賬號運營企業全面履行主體責任,切實加強版權制度建設,完善版權投訴處理機制,有效履行違法犯罪線索報告和配合調查義務。文/本報記者楊文傑
律師説
短視頻平臺及創作者是如何侵權的?
短視頻侵權都有哪些類型和特點?相關法律法規是如何界定和處罰短視頻侵權行為的?侵權方需要負哪些法律責任?北京青年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採訪了長期代理文娛行業知識版權案件業務的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王軍律師。
短視頻創作者侵權有5種招數
王軍稱,短視頻侵權主要包括創作者侵權及傳播平臺侵權兩種方式。創作者通常有這五種直接侵權方式:“秒盜”,即整個短視頻被完整搬運轉發到平臺,這些短視頻包括影視劇片花、花絮、片尾曲以及一些網紅智慧財産權(IP)短視頻等;“長拆短”,即將熱門影視劇等長視頻裁剪做成數個短視頻,上傳至平臺;“畫中畫”,刪除原作品片頭片尾,將核心畫面直接裁剪或組裝成新的小視頻傳播;“二次創作”,未經許可對影視經典等長視頻或者短視頻二次創作,形成一個“新”的短視頻;“微加工轉發”,將原短視頻進行了刪除片頭片尾,商標(logo)被打開工賽克,畫面縮放等小改動,上傳至平臺傳播。
偽裝自媒體平臺利用演算法侵權
在短視頻平臺侵權方面,屬於直接侵權的有:平臺方直接上傳侵權短視頻內容,目前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平臺方委託第三方機構共同完成侵權短視頻,由第三方機構使用其在平臺註冊的賬號將侵權短視頻上傳至平臺;平臺內部人員自己註冊了大量自媒體賬號,平臺方偽裝成自媒體,分類上傳,並且通過演算法推薦給用戶,濫用“避風港原則”逃避責任。
“某些短視頻平臺方推出各種培養計劃,鼓勵、誘導註冊用戶上傳侵權短視頻,平臺再通過演算法主動推薦給網民;雖僅為用戶提供存儲空間服務,但未履行‘通知-刪除’義務;雖僅為用戶提供存儲空間服務,但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這些都屬於短視頻平臺間接侵權。”王軍説道。
那麼具體在司法實踐中,又該如何認定上述短視頻侵權行為呢?王軍認為,應綜合考量作品使用行為的性質和目的、被利用作品的類型、被使用部分的數量和品質、使用對作品潛在市場或價值的影響等因素,如果該使用行為與他人作品的正常使用相衝突,且不合理地損害作者的正當利益,或者不當利用他人作品的商業價值及版權價值的,則構成侵權。
短視頻侵權方需要負哪些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28日生效的《試聽表演北京條約》裏明確了表演者的版權,即表演者(如歌手、演員等)依法享有的許可或禁止他人使用其在表演作品時的形象、動作、聲音等一系列表演活動的權利,包括對其表演進行現場直播、錄製、製作音像製品發行,以及通過網路進行傳播的權利。在王軍看來,今年4月份影視演員接連兩次的大規模維權聯合聲明,就説明他們對於短視頻創作者及其平臺直接盜用他們的表演橋段進行侵權傳播深惡痛絕,公開站出來提出相應的權利主張。
“影視行業的這兩次維權聲明,除了産生很大的社會影響外,同時也存在著長視頻的權利人準備對於長視頻進行短視頻的授權開發的現象。從市場考量角度,作為長視頻的權利人他是可以對外商業性地授權或商業性地使用。即對其作品進行剪輯再開發再創作,形成短視頻作品來進行傳播的。那麼這些正當利益應該歸屬於維護正版的權利人。”王軍説道。
也有一些短視頻創作者有這樣的疑慮,他們只是幫一些影視劇方做公益宣傳,認為不存在侵權行為。對此,王軍認為,對影視劇進行剪輯使用,首先要徵得版權方的同意和許可。另外,這跟商業的還是公益的沒有關係,公益行為本身並不是法定許可,不是合理使用的理由。再説這種行為即便沒有直接利益,但是間接賺取流量和點擊量,也是一種商業行為。
對於短視頻侵權方需要負哪些法律責任?王軍表示,在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法定責任之上,隨著今年1月1日《民法典》的正式施行,以及今年6月1日馬上要施行的《著作權法修正案》,對於著作權侵權行為都明確規定了懲罰性的賠償原則,大幅提高了侵權違法成本。對於故意侵權,情節嚴重的,可以適用賠償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權利使用費難以計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百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比如,如果權利人可以證明關聯損失金額或正常的市場授權費用標準,那麼可以基於該標準主張1到5倍的懲罰性賠償,權利人完全有機會通過維權獲利。對於明知是他人的作品,仍通過非法的剪輯、長拆短來進行傳播,這樣的行為均構成著作權侵權,也可以適合懲罰性賠償原則。(記者張恩傑)
案例
“飛幕”APP
“聽音識劇”功能線上播放構成侵權
2020年5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公佈了“聽音識劇”侵權案例,上海簫明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簫明公司”)因開發運營的“飛幕”APP中提供了“聽音識劇”功能,被依法享有《我的團長我的團》電視劇資訊網路傳播權的西安佳韻社數字娛樂發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佳韻社公司”)以侵害作品資訊網路傳播權為由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
法院認為:被告將涉案作品剪輯後並上傳至自身伺服器中,通過其嵌套的“聽音識劇”功能,比對網路用戶提供的聲音,向用戶提供涉案作品片段並實現線上播放。被告的上述行為,雖然僅僅針對網路用戶的每次識別行為,但其已經將涉案作品置於網路伺服器中,可以供公眾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通過被告APP獲得作品內容。被告的行為已經侵犯了原告享有的資訊網路傳播權。
同時,網路用戶使用“聽音識劇”功能獲取到涉案作品片段後,還可另行將相關作品片段選擇發佈于被告APP設置的不同欄目中。就已經發佈的視頻片段,公眾亦可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涉案作品。因本案被告無法證明涉案作品片段的具體發佈者資訊,故應認定,被告是其運營APP中涉案作品片段的直接提供者,亦侵犯原告所享有的資訊網路傳播權。一審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60000元。
蜀黍科技
未經授權使用382張電視劇截圖
根據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等有關規定,對於未經許可剪輯權利作品併發布到網路的行為,一般會構成侵犯資訊網路傳播權等權利,侵權人可能需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2020年5月,“圖解電影”案二審宣判,蜀黍科技公司因未經授權使用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裏面的382張截圖,且不構成合理使用,侵犯了優酷公司享有的資訊網路傳播權,判令賠償經濟損失3萬元。“圖解電影”案作為此類案件全國判決首例,該案審判結果明確表示了影視市場商業化開發和影視合理使用的邊界,同時將會對圖片或短視頻解説影視劇行業造成重要的影響。本組文/本報記者張恩傑
思考
整治短視頻侵權亂象
還有哪些難點要克服?
12426版權監測中心發佈的《2020中國網路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顯示,僅2019年至2020年10月間,就累計監測疑似侵權連結1602.69萬條,獨家原創作者被侵權率高達92.9%。
尊重智慧財産權、維護原創權益是保護影視創作的底線。保護著作人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然而,在短視頻環境下,原創保護的具體落實還存在一些難點。
首當其衝的就是:如何厘清平臺在侵權過程中的責任。
早在2006年,我國在《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中就引入“避風港原則”。該原則參考國際通行做法,構建“通知-刪除-轉送-反通知-恢復”的網路著作權侵權處理流程。與之相對應的另一種方式是“紅旗原則”,即網路服務提供者在“知道”或“應當知道”服務對象提供的作(制)品侵權的情況下,未主動刪除或斷開連結的,仍構成侵權。
目前,不論是法律法規還是平臺規則,對於短視頻是“模倣”還是“抄襲”都存在模糊地帶。再加上在網際網路環境中,原創作品被侵權的形式多樣、手段隱蔽、內容分散。對短視頻侵權問題採取“紅旗原則”,對平臺來講存在不小的難度。
相比之下,“避風港原則”相對寬鬆一些。但也正因為如此,部分平臺存在“默許侵權者使用,坐等權利人通知刪除,甚至延緩刪除”等濫用“避風港原則”的現象。
另外,在短視頻侵權問題中,版權方、平臺、影視二次創作者和觀眾之間應該構築一種怎樣的關係呢?
在這個問題上,各方本身並不是對立的。在保護影視版權的同時,我們也要為二次創作留足空間。
網際網路時代,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使用者。如何在法律上和機制上厘清版權方、平臺、影視二次創作者的邊界?如何在海量資訊的今天,建立更加高效而靈活的版權授權制度?這還需有關各方做進一步思考。(據新華社)
原文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21-04/26/c_1127375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