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主旋律劇火了。前有《山海情》,後有《覺醒年代》,在年輕人當中“圈粉”無數。事實證明,主旋律影視劇也可以“叫好又叫座”,真誠的創作,總是會有回報。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主旋律影視劇創作存在情節“偉光正”、角色扁平化、服化道粗糙等問題,作品宣教大於藝術,把意識形態輸出作為首要任務,而忽略了觀眾的感受,使得大部分觀眾對於主旋律電視劇有距離感,難以産生共鳴與共情。
近幾年“出圈”的幾部主旋律影視劇,卻消解了這種距離感,讓我們看到了主旋律電視劇在塑造意識形態的同時,獲得觀眾認可的可能。從評分上就能看出這些主旋律影視劇的受歡迎程度:《大江大河》第一部8.8分,第二部9.0分,《在一起》8.7分,《山海情》9.4分,《覺醒年代》9.2分,《外交風雲》8.0分……
這些主旋律影視劇的熱播,為觀眾呈現了主旋律作品新的打開方式,創作者把鏡頭從仰角轉變為平角敘事,拋棄了“偉光正”的敘事模式,不再一味地只展現正向偉大的事件和人物,更多地從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出發,塑造富有煙火氣息、栩栩如生的角色,並加以精緻的服化道來展現真實的時代生活,讓觀眾産生了更強的時代共鳴。
主旋律影視劇難拍,命題作文難寫,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假大空的敘事模式裏。《大江大河2》就弱化了“偉光正”的慣常敘事邏輯,將視點聚焦在小人物宋運輝的身上,通過宋運輝人生的起起伏伏,層層推進情節,每一步都給人製造懸念,引導觀眾跟著劇情的發展走,吊足了觀眾胃口,不僅反映出了人生常態,將真實感體現得淋漓盡致,也讓宋運輝這個角色成為了“整個國家都在努力,而我不過是其中的一分子”的真實寫照。
作為一部獻禮建黨百年的扶貧劇,《山海情》顯然沒有走強行賣慘、故作深情的扶貧劇老路,而是通過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和事,來講述那個年代真實的故事。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劇組下了很大功夫,開機後,劇組紮根寧夏,全方位沉浸式體驗給每一位演員都帶來了刻骨銘心的感受,演員們灰頭土臉,蓬頭垢面,用身體髮膚塑造著真實感和氛圍感。拿水花這一角色來説,她不是古裝劇中的傾城妃子,不是職場片中的都市女性,只是一個生活在農村的普通女人,卻在一次次磨難中跌倒又爬起,渾身散發著堅韌與對生活的希望。在水花逃跑又回到村裏的那場戲中,演員熱扎依僅用一雙泛著淚花的眼睛,便將對初戀情人的不捨與感激、對父親的牽掛娓娓道出。線上的演技與精細的服化道相結合,讓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于螢幕之上。
《覺醒年代》則用紮實的史料功底和嚴謹的態度,對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場景都進行了細緻的還原,引導觀眾去感受歷史的溫度,感受絕望徹骨的、激情澎湃的、亦活潑風趣的時代情感。劇中大到室外街景和各類建築,小到紐扣、鞋帶,都通過精益求精的考證被賦予了歷史真實性和故事邏輯性。就連1919年巴黎和會上極易被觀眾忽視的六面國旗,創作團隊對顏色和圖案都進行了精確還原,有著直逼學術的嚴謹態度。
主旋律影視劇潮起潮落的20年餘年間,似乎形成了一種“主旋律難以被接受”的刻板印象,近年出圈的主旋律影視劇,憑藉實力剝去了厚重的刻板印象,揭示出其本質——作品本身承載了多少主創團隊的用心和熱情,就能走進多少觀眾的內心。
文/陳雅婧(湖南師範大學)
原文連結:
http://ent.cnr.cn/zx/20210420/t20210420_5254663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