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藝術沙龍

何以成樂,惟有散步

發佈時間:2021-03-30 09:03:58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責任編輯:鄭乾


王徵宇

貝多芬每天一早喝著60粒豆子磨成的咖啡,整個上午就在書桌前作曲。吃了午餐會出門散步,大多數時候持續到黃昏才回。他帶著鉛筆和五線譜,靈感突至,就馬上停下來記錄。他對朋友説:“一旦漫遊于灌木叢中,在森林裏,在樹下,在野草和岩石間,是多麼快樂啊!沒有人能像我這樣熱愛鄉間。人類祈求共鳴,那麼,就讓森林、樹木與岩石給他共鳴吧!”貝多芬留下的筆記樂譜有2500頁之多。他是深度散步迷戀者,不僅把路上所見所得所思寫進音樂,還把一條無名的鄉間小路走成不朽。

勃拉姆斯也喜歡散步。有人問他該如何提高琴藝,勃拉姆斯很認真地回答道:“你必須持續地在森林中散步。”勃拉姆斯的《圓號三重奏》中的牧歌情調,就來自作曲家在德國巴登巴登附近山中散步時受的啟發。樂曲彌散著孤獨而豐盈的氣息,相信喜歡獨自散步的你,會得到心靈的共頻。

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每天早上步行半小時,為創作熱身,下午4點後,還會有兩小時的長時間步行。在他的《阿爾卑斯山交響曲》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中,都有震爍的“日出篇”,作曲家肯定有多次登山欣賞日出的經歷。英國作曲家本傑明·布裏頓畢生熱愛大海,大海就是他的繆斯。布裏頓喜歡午餐後在海邊散步,你若用心聽他的歌劇《彼得·格萊姆斯》,就會發現當中許多場景的設置,是從薩福克郡海岸線上得來的,那鹽沼上狂野的蘆葦和燈心草,蕭索的鵝卵石灘和冷感的海水……法國作曲家薩蒂住在巴黎郊區時,每天早上要步行六里路到市區去工作和會友,傍晚時再走回家。他的《裸體歌舞第一號》,不斷重復的旋律很像一個人不停的腳步,簡潔而堅定,不曉得作曲家是不是從持久的行走中獲得的?而我們熟悉的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無論晴天下雨,早餐後一定要散步45分鐘,午餐後再作長時間散步。有時因為被其他事情耽誤了散步,作曲家為此會悶悶不樂甚至感到不適。

還有我很喜歡的作曲家馬勒。1893年的夏天,他在阿特湖畔的小屋裏,完成了他的第三交響曲。樂曲的第三樂章,小號吹奏,圓號、長笛和弦樂襯托的一支氣息悠長、優美嘹亮的旋律,將人帶到曲徑通幽處,山色、澄波,令人雜念頓消。謳歌大自然的音樂,肯定孕育于山水中。阿特湖蔚藍的湖水為蔥蘢的森林環抱,紅頂白墻的小屋,似孩子掉在湖畔的一塊積木。馬勒整個上午都在小屋裏寫作,正午時回房間換泳衣,並用口哨召妻子阿爾瑪一起到湖濱。把自己曬熱後,作曲家跳進湖中游泳,遊一陣再上岸,曬乾後再跳入,如此反覆四五次。遊完後回家吃好午餐,再到湖邊散步,一走就是三四小時。馬勒和貝多芬一樣,也會帶上紙和筆,靈感來了,就停下來埋首疾寫。而阿爾瑪坐在一邊靜靜陪伴,不敢出聲,以免打擾他的思緒。

偉大的作曲家,除了保持創作的激情,散步也是他們生活裏不可或缺的部分。或許作曲家們都明白,與其在喧鬧的人群裏進行低品質的社交,不如保持高品質的獨處。散步去,把自己交給大自然,那裏有音樂新世界。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1/20210330/20210330_012/content_20210330_012_2.htm#page11?digital:newspaperBjrb:AP60622e89e4b0b87b67530795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