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香山之夜》主創亮相,(從左至右)特邀演員方旭、北京人藝導演任鳴、北京人藝演員王斑。北京人藝供圖
1949年3月25日,是中共中央正式遷至北平併入駐香山的日子。為紀念72年前的這一天,今年的3月25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聯合推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的重點劇目《香山之夜》將在首都劇場首演。
話劇《香山之夜》由總政話劇團藝術指導、一級編劇李寶群執筆,任鳴導演,北京人藝演員王斑和特邀演員方旭分飾毛澤東和蔣介石。全劇聚焦于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這一攸關中國未來走向的重大歷史時刻,以毛澤東在香山雙清別墅的內心活動為主線,帶入同一時間蔣介石在浙江溪口住處的內心活動,將不同時空的人物放在同一戲劇場景裏,展開了一場極具藝術想像力的“超時空內心對話”。首演前夕,新京報記者採訪主創,揭秘這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大戲《香山之夜》的幕後創作故事,以及新作亮點。
導演任鳴
閱讀毛澤東書籍達30余部
在今年眾多建黨百年獻禮劇目中,《香山之夜》可謂是一部打破了常規戲劇創作手法,視角新穎獨特的舞臺作品。在劇本創作過程中,編劇李寶群收集了大量歷史資料,赴實地采風、體驗生活,用生動鮮活的歷史資料結合大膽的藝術想像,塑造出了豐滿的歷史人物形象,同時通過以“小”見“大”,用一個時間節點、兩個人物對話的形式輻射出整個歷史發展脈絡。
導演任鳴介紹,從2019年4月決定創排至今,在近兩年的時間裏,編劇李寶群對劇本先後進行過八次修改,在此基礎上,任鳴帶領主創團隊查閱大量黨史資料,對戲中史實內容反覆論證,同時北京市委宣傳部更是先後分四批邀請黨史專家為劇本提出修改意見。為排演好這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任鳴坦言,兩年來,除了閱讀大量文獻資料外,他本人僅閱讀毛澤東相關的書籍及著作就有30余部,而涉及蔣介石的書籍目前也有15部之多。
任鳴在《香山之夜》中充分發揮戲劇的假定性,設計了在其他戲劇作品中不常用到的“套層式結構”,在這部作品裏,兩位演員在戲中扮演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同時,也可以跳齣戲中人,以演員的身份分析人物的內心以及舞臺上的表達,在遇到特定的情境下,他們又可以化身為中國革命歷史的敘述者,在三種不同的人物設定間穿梭。任鳴認為,《香山之夜》講的是國民黨的失敗與中國共産黨的最終勝利,因此需要他們二人在舞臺上不斷總結各自政黨的歷史,分析成敗與得失,設定讓兩位演員在不同的時空和角色當中去轉換,能夠非常好的發揮戲劇性。從戲劇本身而言,這不僅是一部值得研究的戲劇作品,也需要演員很強大的舞臺表現力。
主演王斑
增重12斤突破“湘潭”語言關
作為曾在電視劇《毛澤東三兄弟》中出演過年輕時代毛澤東的北京人藝演員王斑,從接到這個任務開始,便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在王斑眼中,《香山之夜》與其説是一部舞臺作品,不如説是一堂鮮活的黨史課。“通過這部作品,黨員幹部應該好好學習我們黨的優秀傳統,這才能讓黨更健康長久持續地發展下去,也是建黨百年推出《香山之夜》這部作品的意義所在。”
為了讓劇場裏的觀眾相信自己像毛澤東,王斑第一步便是從外部形象入手,不僅多次跟劇院化粧師溝通和實驗,還親自拜訪知名的髮型師進行頭套製作,以求在最大程度上接近毛澤東在香山時期的形象狀態。1949年毛澤東56歲,身材與抗戰時期比略有發胖,剛剛為了其他角色減重到154斤的王斑,為完成毛澤東香山時期的形象,增重到166斤。“其實演員的減肥和增肥都是很辛苦的,但唯獨這一次增肥,讓我心情特別愉悅,因為我有目標和方向。”
每天排練前,翻開《毛澤東選集》當作課本去大聲朗讀,已成為王斑排練前的必修課。他認為,只有毛澤東的著作念熟了,熟悉語境以後,演員在臺上才敢有勇氣張嘴説臺詞。在王斑看來,《香山之夜》裏兩位特殊的人物,在臺上隔空交鋒的不僅僅只有思想,還有人生格局,初心和使命的交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共産黨的初心就是這樣一直傳承下來的,而《香山之夜》既有其政治上賦予的説服力,在藝術上也有非常大的創新和立意。”
作為北京人藝第一次出現“毛澤東舞臺藝術形象”的演員,王斑一直在思考,應該靠什麼來支撐這近100分鐘的表演?王斑堅信,靠的還是毛澤東的思想以及戲劇語言上的表現力。為了學好湘潭話,王斑除了看大量影像資料,還專門找了湘潭人,用湘潭話將劇本中毛澤東的臺詞全部錄了一遍。“其實把湘潭話學下來並不難,但《香山之夜》主要靠的就是用語言的傳遞來展現偉大的思想,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臺詞既要讓觀眾聽得懂,又要有毛澤東鄉音的親切感,這才是語言創作上的根本所在。”
特邀主演方旭
表演避免“臉譜化”
出演《香山之夜》中的“蔣介石”,特邀演員方旭表示最初接受任鳴院長的邀請時,心裏有點打怵,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有地域和歸屬感的人。“這些年一直在創作與老舍及老北京有關的作品,而蔣介石是一個地道的寧波奉化溪口人,雖然角色是自己喜歡的,但最初演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的合槽。”
在方旭看來,塑造蔣介石這個角色最“笨”的方式,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去了解。除了翻看大量的人物傳記與歷史、影像資料外,在疫情暴發之前,方旭還曾去過日本,雖然沒有重走成蔣介石當年的求學之路,但方旭覺得,至少從開始的起點上與角色産生了些許聯繫。與王斑在外形上下了不少苦功夫相比,方旭在早年拍攝影視劇的時候,已經從多個化粧師的口中聽到他適合扮演“蔣介石”這一角色。1999年,方旭與扮演蔣介石的著名特型演員孫飛虎合作時,也曾被對方指定為自己退休後的“最佳接班人”。
與王斑遇到的問題相同,在出演“蔣介石”這一角色的過程中,語言依然是難點。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方旭飾演的蔣介石在《香山之夜》中最終確定使用的是“浙江普通話”,為此方旭也找來寧波籍的朋友,將劇本裏蔣介石部分的臺詞用寧波話錄製一遍。通過數月的練習,北京人方旭已掌握了“浙普”的發音技巧。
相對於以往影視作品同類角色被“臉譜化”而言,方旭並不希望帶有強烈政治傾向的人物角色出現在舞臺上。“與毛澤東相比,蔣介石雖然不能稱之為‘偉人’,但他也算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從人物塑造的角度,還是應該按照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去處理。”方旭認為,這部作品的關鍵在於他們各自的胸懷怎麼去演?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方旭還曾觀看了央視製作的100集紀錄片《中國通史》。“從表面上,這可能算是此次創作中最間接的功課,但演員要想演好中國歷史當中很重要的人物,還是要從整個歷史的角度,去摸清我們整個國家民族的脈絡,這些準備工作是僅靠看人物傳記解決不了的問題。”(記者劉臻)
原文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1-03/17/c_1127219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