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宇宙打歌中心》上線近兩月評分人數沒破千打歌節目變遊戲綜藝
在優酷視頻播出的對抗類音樂節目《宇宙打歌中心》上線近兩個月,豆瓣評分7.2分,高於及格線;但評分人數不足千人,播出熱度不高,微網志話題和熱搜數量也不多,沒能引起大眾的關注。
“打歌”這一概念並不新鮮,日韓均有成熟的打歌節目。但這種通行于亞洲音樂市場的歌曲宣傳模式卻在中國遭遇“水土不服”。在優酷的《宇宙打歌中心》之前,愛奇藝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就曾在2018年分別推出《中國音樂公告牌》《由你音樂榜樣》兩檔打歌節目。三大巨頭相繼試水,卻未能製作出一檔“出圈”的打歌節目。有業內人士認為,好的打歌節目能推動樂壇良性迴圈,但在國內仍需要時間培養。
何謂打歌
本是舶來産物,偶像出圈捷徑
在流行音樂領域,“打歌”一直是極為重要的宣傳手段。無論是剛出道的新人還是坐擁千萬粉絲的巨星,都會借助“打歌”來擴大新作品的影響力。由此而生的打歌節目結合了綜藝和音樂兩種形式,節目在電視臺或網路平臺播放,歌手在節目上表演新作品,增加歌曲曝光度;聽眾可以通過投票、打榜等方式支援喜愛的歌曲,從而讓其在排行榜上拿到更好的名次。
而在偶像工業發達的南韓,打歌節目更多是服務於偶像團體,職業歌手大多不會參與,影視劇的原聲帶也不計入榜單之內。偶像團體在發新歌之後都會經歷三至五周的打歌時間,往往一週就會跑四五檔打歌節目。值得注意的是,南韓有大量的打歌節目,三大電視臺SBS、KBS、MBC製作的打歌節目更是人氣頗高的全民綜藝,打歌節目因此成為偶像團體走出粉絲圈層、獲得大眾認知的最重要途徑之一。
《宇宙打歌中心》從參演歌手陣容來看並非偶像團體定制節目。該節目目前播到第八期,前來打歌的歌手既有張薔、面孔樂隊這些成名已久的歌手或樂隊,也有譚維維、劉維、張遠等選秀歌手出身並在歌壇活躍十多年的藝人,還有孟美岐、樂華七子NEXT、秦牛正威等偶像新秀。節目上,他們帶來自己的新歌,結合燈光、舞美,為觀眾帶來視聽表演。但節目並沒能把歌曲“打”出圈:節目播出後,這些歌曲沒有引起更多關注和傳播,在各大音樂平臺排行榜上的位置也見不到實質性的變化。
引發爭議
遊戲比打歌多,節目效果一般
《宇宙打歌中心》的節目立意是“讓音樂回歸舞臺,讓好音樂被人聽見”。早在節目播出前,節目總監製孟慶光便介紹了該節目的願景:“希望節目本身能立住並堅持下來,變成中國所有歌手打歌的基地。” 然而從節目形式來看,《宇宙打歌中心》更像是一檔穿插了歌舞表 演的藝人遊戲類綜藝,而不是常規意義上的打歌節目。
節目的規則設置就充滿了遊戲的味道。每一期有六組歌手,分為兩隊進行三輪的陣營對抗,400名現場觀眾對舞臺表演進行即時打分。歌手錶演後需要先自行估分,節目組再宣佈觀眾評分,估分與評分差值較小的那組獲勝。六組歌手錶演結束後,將各隊的三輪分數差值相加,總差值較小的一隊成為當期獲勝方,每位隊員贏得一枚“音樂自覺”徽章。落敗的一隊則需要接受懲罰,內容包括踩趾壓板、夾氣球等遊戲綜藝常見的項目。有網友評論,以差值為評分標準的規則弱化了觀眾打分的意義,把競演變成了展演。
國外成熟的打歌節目以音樂表演為主,每一期都有十幾組藝人登場。《宇宙打歌中心》在藝人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嘗試通過加入遊戲環節來豐富節目,卻削弱了音樂打歌的部分,讓節目變得名不副實。跟大部分音樂綜藝一樣,《宇宙打歌中心》也推出了只收錄舞臺表演的“舞臺純享版”,但這就更尷尬了:一期完整節目將近100分鐘,純享版竟然只有不到半小時。有網友評論:“看來‘打歌’只是噱頭。”
業內討論
多給一些耐心,培養打歌土壤
有業內人士認為,《宇宙打歌中心》等打歌類節目雖然暫時未能取得預期效果,但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我們還是應該給打歌節目多一點耐心。”打歌這種音樂形式在國內的呈現不必與南韓或其他國家一致,應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此外,打歌節目確實為一些有作品的實力派歌手提供了舞臺,有助於優質音樂作品的傳播。據樂華創始人杜華介紹,《宇宙打歌中心》製作的消息剛剛發佈時,歌手譚維維便主動請纓上節目打歌。而在此之前,譚維維正為自己的新專輯《3811》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而發愁。在《宇宙打歌中心》第三期,譚維維如願演唱了新專輯中的《阿果》。如果一檔打歌節目能夠撐住,讓內容創作者和歌手看到希望,或許能成為打開樂壇良性迴圈的那把鑰匙,催生出更多的優質作品和超級巨星。
但也有業內人士提醒,目前《宇宙打歌中心》的參與歌手數量仍然較少,當中還不乏出品方旗下的藝人,節目難免有自娛自樂之嫌。打歌節目應該有更多歌手參與,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如果只是為了捧自家藝人,打歌節目便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原文連結:
http://ent.workercn.cn/34060/202101/20/2101201405419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