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展”現場圖片。首都博物館供圖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上官雲)聊到京劇史,馬連良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身為京劇名家,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也一直對戲曲藝術進行創新。
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一場特別的紀念展
中國京劇傳承悠久。馬連良是“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也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産。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展”現場。首都博物館供圖
2021年是馬連良誕辰120週年。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展”開幕,向觀眾們展示了這位京劇大師的生平經歷和舞臺藝術。
從內容上看,展覽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鬚生泰斗,主要講述在歷史背景下,馬連良的人生軌跡;第二部分溫如劇藝,通過馬連良經典的代表劇目和精緻的戲曲服飾,表現他在藝術上達到的巔峰成就。
第三部分菊壇流芳,以馬連良的交遊和授藝為線索,展現他在海內外的影響力,以及藝術傳承。在普及京劇知識之外,這場展覽也為觀眾提供了感受京劇藝術魅力的途徑。
京劇大師的傳奇故事
這場展覽吸引了不少戲迷的目光。馬連良的故事,也引起了許多參觀者的關注。
1901年,馬連良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馬西園開有一家“門馬茶館”,經常有戲迷、票友在此唱戲。
馬連良曾回憶,家裏因為開個茶館,像當時的金秀山、德珺如和劉鳴山等都在那兒走票,“所以我對唱戲從小就有癮。當時人家問我將來預備幹什麼,我就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明個兒唱戲去!”
也可以這樣説,在馬連良的心目中,從小就在盤算“唱戲”兩個字了。
後來,家裏決定叫馬連良去學戲,那年他八歲。經歷一番磨煉,1927年,26歲的馬連良首次獨立挑班春福社,名挂頭牌,積累了名氣和聲望。1930年,他創立了扶風社。
開創“馬派”藝術
大約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馬連良步入藝術生涯的輝煌時期,表演藝術日臻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他將京劇藝術不斷創新,並大膽進行變革,將“生”、“末”兩行的表演手段融為一體,形成了以唱念做相結合的新風格,開創了獨樹一幟的“馬派”藝術。
以劇目來説,京劇《趙氏孤兒》是馬連良後二十年演劇生涯中的一齣力作,至今這齣戲仍是京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名劇。
成名後,他也開始培養弟子、學生。在王和霖、王金璐的拜師會上,徐淩霄將馬連良的藝術總結為“融合眾家之長,發揮自己的優長”。
在馬連良看來,教學亦是如此:學人不能死學,人各有體,能達到近似,再根據本身的特點發揮才好。
後來,學生們得益於馬連良的言傳身教,大多成為“臺柱子”,也使馬派藝術得以薪火相傳。
如今,許多年時光已過。有評價稱,馬連良的舞臺生涯貫穿了二十世紀京劇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他,也是中國京劇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