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華嘉博藝文化傳媒出品的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將於12月25日起在北京上演。該劇由中國國樂演奏家吳茜精心打造,俞晨曦擔任藝術總監,楊建業編劇、李學熹導演,講述蘇州昆班借大運河北上途中的故事,以世界文化遺産為藍圖,展現了南北非遺的獨特魅力。
《帆影弦歌萬千重》獲2019年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跨界融合項目資助,是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非遺原創劇目重要作品,屬東城區委組織部優秀人才支援項目。
昆班北上,才子佳人咏傳奇故事
《帆影弦歌萬千重》講述明成祖遷都北京,蘇州崑曲社瑞霞班班主蘇九鳴也決定從大運河北上,遷班京城,發揚崑曲文化。瑞霞班的蘇媛容貌俊美、技藝高超,有眾多追隨者,又因思念失散的戀人河上飛不願背井離鄉,離開蘇州。登船時,當地豪紳李明俊前來阻攔,未果後含恨而去。瑞霞班的船在大運河一路北上,為美麗的風光撫琴吟唱,為逃荒的饑民賑災義演。癡迷昆腔也迷戀蘇媛的李明俊一路追隨而來,陰差陽錯下,已成為河盜的河上飛出現,救了眾人。
才子流落草莽,佳人芳心依舊,《帆影弦歌萬千重》的故事頗有幾分明代傳奇小説的色彩。回歸文本、講好故事,將非遺跨界器樂劇的不同元素有機融合,進而在舞臺上呈現出獨有的中國特色。
交相輝映,運河兩岸展非遺
《帆影弦歌萬千重》以大運河為藍本,探尋歷史,描繪出明代運河兩岸文化的蓬勃與多元,既展現出大氣磅薄的勞動號子,又聚焦珠落玉盤的聲聲古琴。劇中三首主題曲採用琴歌和崑曲結合的方式呈現,同時運用了四個非遺樂器、四個非遺舞蹈、三個非遺號子,讓世界文化遺産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在舞臺上交相呼應,融會貫通,自成一格。
觀眾置身劇場觀看《帆影弦歌萬千重》,宛若落座于行舟河上。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兩岸應接不暇的風俗民情,以及南北風格迥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緩緩揭開面紗,為觀眾營造出如夢如幻的觀賞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