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曲隨時代 藝為人民

發佈時間:2020-12-07 15:59:21 丨 來源:光明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不久前,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儀式在蘇州舉行,這是全國性曲藝專業最高獎。今年參評的節目涵蓋南北100多個曲種,一批優秀作品和個人最終摘得大獎,展現出近年來中國曲藝事業發展所取得的喜人成果。中華曲藝藝術歷史悠久,受眾廣泛,積澱深厚,品種繁多。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當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文化觀念和社會形態都發生了巨大改變的時候,古老的傳統曲藝藝術如何跟上時代?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吸引青年人的眼球?這一切都離不開守正創新。

“新”是我在藝術創作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傳統曲藝藝術的發展需要多條腿走路,研究拓展觀眾群體,分類定制適合的作品和形式;然而更需要遵循藝術的自身規律,在守正的基礎上努力創新,加上多元化的展示手段,這樣才能讓傳統藝術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

吸引年輕人對曲藝的關注,拓展觀眾群體,近年來我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在牡丹獎頒獎晚會上,蘇州評彈説唱《幸福蘇州人》與rap、街舞等流行文化元素結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創新不是第一次了。2018年中央電視臺元宵晚會,曲藝説唱《看今朝》反響強烈,受到廣大觀眾的熱議和媒體的關注。“蘇州彈詞”和“陜北説書”這兩個地域特色鮮明而人文風格迥異的南北曲種進行了大膽的跨界融合和改革創新。這個看似全新的節目,其實幾乎是兩種曲藝原汁原味的呈現,蘇州評彈使用琵琶,陜北説書用的是大三弦,自彈自唱,一南一北,一剛一柔,粗獷伴著嬌美,黃土高坡相對小橋流水。只是表演形式上有所突破,讓人稱“半截觀音”的評彈演員站起來、動起來;讓一貫坐唱的陜北哥們活起來、跳起來,遙相呼應,生動活潑。蘇州評彈和陜北説書對唱,南腔串入北調,別致的編排組合、強烈的反差表現、創新的形式內容,不光征服了蘇州評彈的老粉絲,也驚艷了全國更多的年輕觀眾。一時間這兩種曲藝形式為很多人所知道,而且想進一步探究這兩種曲藝的特點和內涵,這是我們這個節目最成功的地方。

為什麼吸引青年觀眾對曲藝的關注和興趣如此重要?其實,傳統藝術的傳承不僅在創作、表演等藝術本體方面,觀眾也同樣需要傳承,這種傳承同樣需要花費精力仔細研究。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年輕人並不是不喜歡傳統藝術,只是你離他們太遠,酒香也怕巷子深。當前,流行文化遍地開花,但要接觸傳統藝術卻不是隨時隨地,所以,要讓年輕人感受到傳統藝術的美,必須得主動走近他們,用他們熟悉的形式和媒介作為橋梁,併為其量身定制一些作品。讓他們有機會感受到曲藝的美,進而感興趣、形成共鳴,再進而成為曲藝藝術的觀眾,這就是傳統藝術“就”青年。當然,不管什麼形式的創新都在尊重曲藝藝術本身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此外,中華傳統藝術博大精深,弘揚傳承是根本,這就要從“娃娃”抓起,將傳統文化進校園落到實處並長期化,讓孩子們從小接受中華民族藝術的熏陶。經過這些年的培育和努力,現在蘇州評彈已蜚聲海內外,人們來到這座古城,除了觀賞園林、遊覽名勝,可能就會走進茶館或書場,聽上一曲蘇州評彈,品嘗一杯碧螺春茶,否則,您的旅遊安排絕非完美。不斷有新的觀眾,我們曲藝工作者才能有土壤,才能在這片土壤上使藝術不斷精進、創新,形成良性迴圈。

曲藝藝術以説唱為主,是講故事的藝術,一個人、一個故事就可能讓觀眾聲淚俱下。這種藝術風格使曲藝具有接地氣、靈活迅速的特點,是文藝的輕騎兵。今年初,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曲藝人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抗疫作品,發揮了文藝的積極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傳統藝術的扶持力度很大,我們曲藝工作者都倍感振奮,幹勁十足。當前,全國832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人們生活富起來了,對文化的需求會更大。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面對這樣偉大的時代,我們曲藝工作者做好準備了嗎?時代的發展、人民的需求,我們肩上的任務很重,拿出什麼樣的作品來回應時代、回報人民,是關鍵。這就需要我們曲藝工作者的觸角更為靈敏,發揮曲藝藝術的優勢,一方面創作更多精品力作,深入生活講好老百姓的故事,新時代發展道路上,有很多題材值得我們書寫,同時還要講好傳統歷史典故;另一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培養優秀的青年演員人才。

創新之路,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需要不畏艱難的精神,需要永不言敗的韌勁。曲隨時代、藝為人民,新時代要有新面貌,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時代給曲藝工作者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需要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不斷增強體力、腦力、筆力、腳力,發揚工匠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守正創新,光前裕後,讓曲藝之花在新時代開得更加嬌艷。(作者盛小雲,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曲藝家協會主席)

原文連結:

https://e.gmw.cn/2020-12/07/content_34436657.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