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人民網記者採訪陳愛蓮。人民網韋衍行攝
“她的舞蹈宛如春江的皓月,清澈透明;又如天邊的雲霓,艷麗飛揚……”11月21日淩晨,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因病去世,享年81歲。
陳愛蓮,被譽為“東方舞蹈女神”。1939年出生於上海,因舞劇《魚美人》一舉成名。1952年,在新中國舞蹈事業發展之初,陳愛蓮被選入中央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團,從此投身中國古典舞事業。
《魚美人》《文成公主》《紅樓夢》《牡丹亭》《繁漪》《春江花月夜》《牧笛》《蛇舞》……在舞蹈生涯中,陳愛蓮演繹了許多經典作品,曾獲文化部表演藝術一等獎、芬蘭世界青年舞蹈比賽金質獎章等獎項。
“舞蹈是我生命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人民網2018年推出的融媒體文藝欄目《見證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中,陳愛蓮表達了對舞蹈的熱愛之情,“只要我的身體狀況許可,我往後還會跳下去。命運讓我愛上了舞蹈這條路,我要因愛而敬業。”
“每一次上臺表演都是再創作”
68載漫漫從藝路,陳愛蓮秉承著“在傳承基礎上創新”的精神,以“屢為人先”為人稱道。
改革開放後,陳愛蓮如沐春風地跟隨時代步伐,于1980年舉辦中國首個個人舞蹈晚會——《陳愛蓮舞蹈晚會》。為了給觀眾帶來精彩的演出,陳愛蓮不顧剛剛恢復健康的身體,連續排演了十個作品。
那場晚會上,她不僅新創了三個節目:現代舞《夢歸大陸》、傣族舞《水》和《西班牙雙人舞》,還一人分飾多角,運用中國古典舞、芭蕾舞、中國民間舞等表現手法,塑造了古、今、中、外十個性格鮮明的女性形象,情舞並茂,贏得滿堂喝彩。“大幕落下之後,我就哭了,雖然疲憊,但也感到非常幸福。”回憶舉辦舞蹈專場的時光,陳愛蓮曾如是感嘆。
在陳愛蓮的舞蹈生涯中,跳得最多的當屬舞劇《紅樓夢》了。1981年,42歲的陳愛蓮第一次出演林黛玉,當時有媒體評價陳愛蓮是“活林黛玉”,“閒靜如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的形象更是觀眾心中的永恒經典。
舞劇《紅樓夢》劇照。資料圖
1997年,58歲的陳愛蓮再演林黛玉,為適應新的審美需求,她重新改編了這部作品,演出大獲成功。
每一次復排,都要有新的突破;每一次上臺表演,都是對《紅樓夢》的再創作。陳愛蓮曾深情地向記者講述了“復排往事”:“《紅樓夢》已經演了八九百場,每次重排,我都會重讀原著,每次都有新的發現和幫助。最近一次我們重新修改,精雕細琢,加入新的動作和舞段,調整劇本節奏,整個舞劇控制在1小時40分,讓它更符合今天年輕人的審美。”
2019年,80歲的陳愛蓮衝破舞者年齡的束縛,再次登上舞劇《紅樓夢》的舞臺。她完成了連續旋轉、踏步翻身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用豐富的舞蹈語言把林黛玉詮釋得惟妙惟肖,獲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傳承中國舞蹈文化是我的責任”
“從走訪基層,下農村到走上世界的舞臺,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精神的歸宿就是舞蹈,就是中國傳統舞蹈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心靈的故鄉……”作為新中國第一代舞蹈家,陳愛蓮不僅在舞臺上綻放精彩,還辛勤地在藝苑苗圃中耕耘。
自1980年以來,陳愛蓮在祖國各地進行講學和示範表演; 1989年,陳愛蓮藝術團成立,陳愛蓮任藝術總監和團長;1995年,陳愛蓮舞蹈學校成立。她既是校長又是教師,除了處理大量繁雜的行政事務外,她還要親自授課,把多年的舞臺實踐經驗編成教材,傳授給學生。
陳愛蓮曾多次表示,建舞蹈藝術團,為的是把民族舞蹈帶到全國各地;辦舞蹈學校,為的是傳承中華民族舞蹈藝術,培養舞蹈藝術表演未來專業人才。據不完全統計,自1995年辦學以來,大概有上千名學生從學校畢業,跳躍在他們人生的舞臺。
正在指導學生形體動作的陳愛蓮。人民網韋衍行攝
“教書先育人,這是我們學校的校訓——立德、敬業、求實、創新。”陳愛蓮曾坦言,辦學不是做生意,不能圖掙錢,要有一顆愛心,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對待,“教給他們非常好的技能,讓他們學會養活自己,讓他們為社會做貢獻,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的青春短短幾年,錢沒了可以賺,而時間的流逝,是再也找不回來的。”
“我愛角色多於愛我自己。”如同穿上了那雙賦有魔力的紅舞鞋,陳愛蓮不斷地開拓著自己的藝術與事業,伴著歲月起舞弄影,孜孜不倦。藝術人生“謝幕”,藝術青春永存。在陳愛蓮身後,留下的是繁花似錦的舞臺。
原文連結: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20/1121/c1013-3193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