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揭秘:大劇院如何奉獻36場線上演出

發佈時間:2020-11-17 09:42:10 丨 來源:新華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11月16日至20日,首次改為線上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雲上文博會)盛大開幕。以“新業態、新消費、新場景、新引擎”為主題的北京雲上展區,以互動式、沉浸式、場景化的雲上展覽特色,引領觀眾在虛擬世界漫步首都城市文化景觀,親身體驗北京文化創新發展的最新成果和北京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

   在北京展區中,國家大劇院為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成為北京展區的一大亮點,將有海報4幅和視頻3個。四幅海報包括《長征郵冊》海報、《華彩樂章冰箱貼》海報、《大劇院造型茶具》海報、《芭蕾寶貝》海報;視頻則為大型原創民族舞劇《天路》宣傳片、《長征舞臺劇》宣傳片、《國家大劇院》宣傳片。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國家大劇院開闢線上演出陣地,推出了36場線上演出。同時,更在現場直播中運用“8K+5G”技術,成為藝術傳播領域標誌性事件。

   策劃用心:

   多樣化全方位展示

   國家大劇院自4月11日推出線上演出以來,從最初的“春天線上”,先以室內樂和小型交響樂的形式開闢了新的演出陣地,到“聲如夏花”、“華彩秋韻”加入了歌樂舞劇戲多種演出形式,到如今恢復75%售票率的“冬日之約”系列演出,國家大劇院在各大直播平臺共推出了36場線上演出,線上總點擊量累計超10億次。

   “從疫情到現在,我們始終在變,畢竟線上演出是一個網際網路的産物,它和傳統的電視臺做欄目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國家大劇院影視節目製作部副部長孫洋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策劃之初確實花了很多心思:“線上演出包括演出的影像化呈現和導賞兩部分。4月份開始主要以小型室內樂開始,到之後逐漸擴展到歌樂舞劇戲這些線下演出經常會演的藝術門類。大劇院是一個承載了各種藝術門類演出的平臺,線上上也是體現出這點。導賞部分也是要多樣化:不僅請來了像白岩松、周濤等著名主持人,還邀請到了呂思清、濮存昕、黃磊等藝術家,此外還有很多業內專家。導賞的話題設置上,既有趣味性又有故事性,體現我們的藝術普及、推廣、傳播的初衷,可看性非常強。”

   技術突破:

   使用“8K+5G”直播

   36場線上演出的錄製和後期製作完全是自有團隊和力量完成的。孫洋表示,這得益於國家大劇院建院十餘年的積累和歷練:“往年,我們部門不到30人的團隊主要承擔的是劇院古典音樂頻道的直播和錄影任務,每年會錄製160場到180場的演出,基本上是兩天就要錄一場。這種積累和歷練是非常少見的。”

   音樂會、歌劇、舞劇等的錄製和電視臺的錄製有什麼不同呢?要求導演團隊和錄製人員相當專業,導演是必須會看總譜的。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導演田晨透露,在演出之前自己往往需要做很多案頭工作,“我需要先拿到和指揮一樣的總譜,在總譜的基礎上做分鏡頭腳本。”

   為了能給觀眾提供更精良的視聽效果,國家大劇院不僅使用了超高清4K設備和相機鏡頭,在現場拍攝還會用到軌道、搖臂等特種設備。5月18日的“奇妙的和諧——2020國際博物館日國家大劇院線上特別音樂會”還嘗試全程使用電影的攝影機拍攝;而8月8日“華彩秋韻”系列演出首場音樂會“繁華眾聲:張藝、陳悅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更是使用了“8K+5G”直播技術,成為藝術傳播領域的革命性、標誌性事件。

   未來發展:

   打造線上線下差異化內容

   線上直播讓高雅藝術飛入到尋常百姓家,建立沒有圍墻、沒有地域,打破時空界限的演出現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視聽傳播系主任高貴武表示,國家大劇院通過平臺優勢,將不同地域、層次、階別的受眾進行藝術素養的提升,普惠大眾的同時與活躍在網路的年輕人做嫁接,給予年輕人藝術滋養和熏陶。

   對於未來線上演出如何發展、需要和線下演出進行怎樣的互動,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朱敬認為:“線上演出有天生的傳播基因和獨特的優越性,有看不到的角度、特寫、解讀和觀眾,但是線下也有它無法取代的現場觀演互動感受。線上線下演出的不同定位、功能和屬性,要求我們打造差異化內容,既要變更求新,又要做好內容策劃。”

   文/本報記者田婉婷統籌/滿羿

原文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0-11/17/c_1126748092.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