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厭學、不合群、脾氣暴躁等問題成了我周邊有孩子家長的痛處,每當跟燕紅園長(北京藍天幼兒園華凱園園長)在一起時,她都會告訴大家:“孩子在學習、運動、社交等方面的問題,大多是孩子大腦結構中神經系統的某些敏感區域發生了不正常變化所致。
但由於對大腦結構不了解,成人往往會歸咎於天生性格不好、故意搗亂、被慣壞了、淘氣包等,這種情況單純從教育策略入手是不夠的,融入感覺處理調整才能’藥到病除’。”為此她成立了工作室專門研究相應課程,因為音樂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她希望用我的音樂來幫助這些孩子。
想到音樂能給孩子這麼大幫助,我再次來到她的幼兒園。這一來就看到了出乎我意料的現象:同一個音樂,有的孩子展示著活潑、好動的天性,盡情地表達與創造;有的卻抗拒尖叫地逃避。在沙坑旁,有的孩子主動跳進去,不遺餘力地跳躍翻騰;而有的卻不願意用手觸摸……孩子的不同表現超過了我的認知。
燕紅解釋道:“這些不尋常的孩子都是大腦中的感覺處理功能出現了異常,表現輕的孩子會出現運動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有攻擊行為等現象,嚴重的會被誤解為“星星上的孩子”(自閉症)。其實他們只是養育過程中不正確教養方式造成的感覺處理問題,只要給予正確調整都能回到正常狀態。我邀請了兒童發展專家陳達德教授、學前教育博士萬慧穎參與工作室研究,用專業的力量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用她的話説就是“要讓每一個從藍天走過的孩子都能得到屬於他的最好教育”。
帶著好奇心我見到了兒童發展專家陳達德教授,他有20餘年臨床經驗,在兒童感覺處理失調、感覺統合障礙、發展性動作協調障礙、全面性發展遲緩自閉症、注意力障礙、多動症、智力發展障、學習障礙等方面有深入研究與實踐,擁有兩岸臨床執業醫師與臨床職能治療師雙醫師證照。
與他一見面就談起了兒童發展里程碑,面對“孩子為什麼會尖叫”的問題,他解釋道:“那是對聲音敏感的表現,有的孩子會對音樂産生敏感逃避或喜愛尋求,其實他們的表現與自身感知覺發展密切相關。從音樂角度來説,音樂感覺刺激對於大腦如同食物之於身體,能有效幫助大腦維持運作與發展。
音樂活動中大量刺激讓孩子在快樂活動中激活大腦、促進認知連接與反應。此外不同的音樂形式,亦可協助調控孩子的身心狀態,諸如大調音樂興奮激勵、小調音樂穩定安撫等等。”
通過交談,我進一步意識到了解兒童發展里程碑的重要性,只有了解其意義背後規律,在成長中給孩子足夠的養份才能在正在成長軌道行駛,不會出現感統失調、多動症、自閉症等現象。
面對這樣的“星孩子”,父母的焦慮與喜悅都讓我感觸頗深,誰家孩子不是父母的掌中寶、心中肉?工作室以兒童優質發展為核心,研發幫助兒童五覺發展課程,幫助感統處理有問題兒童回到正常狀態。借由本次下午茶,呼籲中國的教育之士能更多地從兒童發展的角度做好研究,從國家未來發展的角度來思考今天的孩子、今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