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抗疫故事的情景報告劇《溫·暖》劇照資料圖片
【熱點觀察】
光明日報記者劉已粲
王侯將相、才子佳人、文學人物……經常進齣劇場的人會發現,一段時間以來,舞臺藝術表現上述內容的作品較多,而這些作品離時代和你我的生活都有很大距離。久而久之,人們“看戲”的興趣有些淡下來。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事件的發生,舞臺藝術更多地將目光從王侯將相、才子佳人投向現實和當下,舞臺情景報告劇《溫·暖》《抗疫戰歌—來自一線的報告》、雜技報告劇《蘆葦青青菜花黃》《心燒·眷戀》等一批聚焦現實的作品,已經或將要跟觀眾見面。這不僅為觀眾提供了通過方寸舞臺了解社會現實的窗口,也有利於帶動舞臺藝術自身創作題材和內容的轉型。
處處令人驚嘆又時時引人入勝的新型舞臺樣式
報告劇類似報告文學,是以真人真事為原型,在顯著的紀實性風格中敘述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劇作,其基本構架是事實,只對個別細節進行一些藝術提煉和加工。
報告劇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在這一時期,文獻紀實式體裁在德國等國家被廣泛採用,“紀實劇”非常流行。德國著名劇作家皮斯卡托堅持將戲劇情節“紀實化”,在演出中,運用紀錄片的鏡頭、剪報、宣傳畫、標語、統計數字,使觀眾感受到特定的歷史年代,希望以此向觀眾再現生活現象,並通過分析事實引導觀眾認識現實。
同一時期,在我國的街頭、廣場等場所也有很多像“活的報紙”一樣的演出,這種以及時反映時事為目的的活報劇與報告劇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鮮明的紀實性和真實性是報告劇最大的特點。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認為:“報告劇能夠更直接、更有針對性地反映主題,其內容也更具真實感。”
由江蘇省雜技團等創作的雜技報告劇《蘆葦青青菜花黃》,記錄了上海文藝青年東青奔赴蘇北新四軍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的故事,再現了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抗戰的歷史。《蘆葦青青菜花黃》編劇曹路生表示:“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的抗戰歷史是非常真實的,沒有任何虛構內容,而報告劇是最能反映現實、表現這段歷史的形式。”
被稱為“文學輕騎兵”的報告文學,這些年遭遇的質疑聲從未斷絕,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報告文學作品,丟失了文學性,而變為單純的宣傳品或新聞報道。對於舞臺報告劇而言,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舞臺報告劇,既要向人們報告歷史真相和社會現實,也要有戲劇衝突,如何平衡“報告性”與“戲劇性”是當前的一大難題。
曹路生也在思考這一問題。在創作《蘆葦青青菜花黃》的過程中,主創團隊一方面以雜技藝術為本體,另一方面也融入報告文學性、敘事戲劇性、服化道的審美性,賦予單純的雜技技巧以情感、意義甚至靈魂,試圖創造出可聽可看可感可追溯、處處令人驚嘆又時時引人入勝的新型舞臺樣式。
雜技報告劇《心燒·眷戀》劇照劉海棟攝/光明圖片
避免了報告會的單調又淡化了單純文藝演出的娛樂化
近年來,伴隨著藝術形式的發展和媒介手段的豐富,舞臺報告劇作品層出不窮,出現了話劇報告劇、情景報告劇、雜技報告劇等多種類型。
有像《蘆葦青青菜花黃》一樣再現歷史的作品,也有反映當下的作品。2016年,舞臺紀實報告劇《大愛魂》在北京上演,該劇以北京華夏管理學院青年學子的真實經歷為素材,全景呈現了大學創辦者、支援者和資助者以及教職員工作出的巨大奉獻。這臺舞臺紀實報告劇融歌曲、舞蹈等多種形式于一體,感人至深。
講述榜樣人物生平故事的報告劇同樣動人。2018年,根據“時代楷模”鐘揚先進事跡改編的報告劇《生命的高度》在復旦大學首演。該劇在真實故事的基礎之上,重新組織報告誦讀者的語言、語境和語序,用藝術報告的形式致敬這位不懈攀登生命高峰的勇士,以期傳播和延續鐘揚教授的“種子精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大量以抗疫為主題的文藝作品紛紛涌現。舞臺情景報告劇《抗疫戰歌——來自一線的報告》立足抗疫現實,用情景表演、詩歌朗誦、歌曲演唱相結合的舞臺情景報告劇形式,謳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英雄人物及其感人事跡,刻畫出抗疫過程中各行各業的群像。有專家評價:“這部報告劇既是一場演出,更是一場特別的英模報告會。它避免了一般報告會的單調,又淡化了單純文藝演出的娛樂化,是非常適合向大眾宣傳抗疫精神的文藝形式。”
通過對上述舞臺報告劇的梳理不難發現,不管是歌頌英模人物,還是反映社會現實,所表現的內容都具有新聞性或者説時效性。相關作品,過了某個時間段或時間點,影響力和傳播效果便會大打折扣。然而,作為舞臺藝術的報告劇,不可能像“文學輕騎兵”報告文學那樣,幾天之內就被創作出來。好的舞臺藝術作品甚至需要數年時間打磨。因此,傳播的時效性與內容打磨所需的長時間之間便産生了矛盾。不少創作者反映,這是最難處理也是最考驗創作者的一對矛盾。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舞臺報告劇未能像報告文學一樣批量涌現。
從反映時代邁向影響現實
在具體創作中,舞臺報告劇同樣面臨不少困難。《蘆葦青青菜花黃》導演何曉彬説:“報告劇創作最大的困難就是用什麼樣的藝術手法來表現真實。”
日前上演的某抗疫題材報告劇,雖然整體品質不錯,但還是引發觀眾尤其是相關職業人群的吐槽。比如,有的醫務人員認為劇中醫生防護服穿戴方式不正確,有的清潔工説劇中清潔工幹活的動作不標準……這些看似吹毛求疵的批評,再次彰顯真實性對於報告劇的重要性。
在談到報告劇創作需要注意的問題時,幾乎所有受訪專家都不約而同地強調真實的重要性。宋寶珍認為:“前提必須是真實,真實是報告劇的靈魂。只有很好地還原真實,真實的力量才能感染觀眾。”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平同樣強調報告劇作品真實的重要性:“要做基於事實的宣教,要突出紀實性和真實性。不刻意拔高,不過分煽情,不強行説教,生動的細節要真正來源於生活才能入腦入心,得到更多觀眾的關注和喜愛。”
目前的舞臺報告劇主要以英模人物(群體)為主要呈現內容,人物標簽化問題比較突出,“有的編劇,害怕寫了一些人物的缺點,當事人或者其家屬會不滿意,所以總把主人公寫得高、大、全,久而久之,不可避免地陷入模式化、套路化的窠臼,難以吸引觀眾”。
劉平認為,除現有的報告劇題材,報告劇還可以在其他領域進行探索,“像農業、工業、高新技術等領域真實性突出的議題可以成為舞臺報告劇創作的發展方向,報告劇題材應該更加多樣,形式應該更加豐富”。此外,除了反映成績,謳歌英模人物,還可以反映更多當下社會的熱點問題,那樣不僅能拓寬舞臺報告劇的內容和題材,也能讓舞臺報告劇從反映時代邁向影響現實。
儘管舞臺報告劇在創作中存在著不少困難,但曹路生認為,未來這類作品層出不窮將是趨勢,因為“各種革命鬥爭歷史、各個行業榜樣的經歷都是真實存在的,不能虛構,不能誇大,用報告劇來反映是最好的藝術呈現方式”。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11日13版)
原文連結:
https://news.gmw.cn/2020-11/11/content_34356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