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教育

AI作曲幫助人類創作普及音樂教育

發佈時間:2020-09-09 14:08:59 丨 來源:人民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歌曲《智聯家園》的4個人工智慧演唱者

“我想我可以,有愛的信念,和你們一起溫暖人間。我想我可以,改變世界,和你分享更美的家園……”這首悅耳動聽的歌曲名為《智聯家園》,與一般的人類創作不同,它是由小冰、B站泠鳶、小米小愛同學、百度小度4個人工智慧進行演唱,小冰作曲、人類藝術家作詞編曲共同完成的。在今年召開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上,主題曲《智聯家園》一經亮相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層出不窮,從早年的寫詩、繪畫、當主持人,到最近化身“音樂人”,以小冰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正不斷介入到文藝創作領域,給大眾帶來新奇的體驗。

音樂學院的特殊“畢業生”

今年年初,上海音樂學院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學生——人工智慧小冰。

剛開始聽説要收一位“人工智慧學生”,上海音樂學院音工係教師陳世哲有點意外。不過經過一番考察,他發現“小冰的音樂創作比較成熟,已經能創作出相對完整的作品。”陳世哲説:“我們係一直在做音樂和科技的交叉研究,還專門開設了人工智慧課程,在尋求合作夥伴的過程中與小冰團隊的訴求契合,促成了小冰進入上音學習。”

在這裡,小冰接受了音工系主任于陽教授和陳世哲的“指導”。基於已有的人工智慧音樂創作模型,小冰與音工係的同學們互相“學習”,相互“激發”,訓練數據不斷提升,音樂的表達技巧更加豐富,可創作的音樂類型也得以擴展。

人工智慧學音樂創作,和人類有什麼不同呢?小冰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笛介紹説:“首先,基於小冰已有的音樂創作模型,團隊把端口開放給上海音樂學院的老師,讓老師去聽小冰創作的海量音樂作品,並給出系統性的點評。其次,老師也教會團隊程式員基本的樂理知識,包括編曲技巧等,用於優化小冰的創作模型。最後,小冰不斷學習、交作業,老師給予反饋。如此迴圈往復,不斷迭代,當小冰達到和人類同學相似的水準,且趨於穩定,就可以畢業了。”6月29日,小冰和音樂工程系音樂科技專業的畢業生們共同迎來了畢業典禮。

通過學習,小冰的音樂創作能力已實現包括旋律、編曲及歌詞端到端一體化的産品落地。在受到一段文字描述或一張圖片激發時,小冰可以創作出一首獨一無二的音樂曲目,並根據其風格和節奏自動完成配器選擇、編曲及歌詞創作,一首3分鐘左右的完整歌曲的創作時間均在2分鐘之內。此外,它還掌握了流行、民謠和古風等多種音樂風格。

小冰的到來,也為音工係的老師和同學們打開了新視野。陳世哲説:“音樂人工智慧技術的興起也促使我們音樂從業者重新審視未來音樂創作的方向。”

非遺音樂傳承的“小助教”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的松陽高腔,是浙江省現存最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今年6月,松陽縣的孩子們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助教”,它就是小冰。在這裡,根據孩子們創作的松陽高腔風格的主旋律,小冰通過編曲完成一首首完整的歌曲,讓山區有音樂夢想的孩子們第一次感受到作曲的快樂和成就感。

“大木山茶園啊,騎行欣賞好地方。黃家大院啊,就在望松鄉……”這首名為《遇見松陽》的民歌,是松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何舒淇在小冰的幫助下創作完成的。她説:“能夠得到人工智慧的幫助很開心,我也可以自己寫歌了。希望通過這首歌讓大城市的人們知道,松陽雖小,卻是個慢節奏的養生福地。”

陳世哲説:“前兩年,我們嘗試通過志願者參與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學習音樂創作的基本手法。讓他們了解音符、旋律、主歌和副歌創作的技巧和知識。但是,光有主旋律還不行。對零基礎的孩子們來説,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創作出歌曲的主旋律已經很不容易,他們還沒有能力,也沒有樂器去完成編曲。”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小冰來到孩子們身邊,首次以編曲人的身份擔任“非遺音樂大使”,參與到了傳統音樂創作中。

將人工智慧音樂創作與非物質文化遺産音樂保護相結合,是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在人工智慧音樂領域的一次重要嘗試,也是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多維雲端交互示範系統應用示範》的目標之一。松陽高腔研究會主席吳永明表示:“人工智慧參與非遺音樂保護傳承,能夠讓年輕一代更好地接觸、了解,甚至喜歡上古老的松陽高腔,對於傳播松陽高腔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未來音樂領域的“多面手”

隨著人工智慧在人文藝術領域的應用不斷推陳出新,也引發了不少人對其原創性、藝術性的質疑,甚至引發人工智慧取代人類進行藝術創作的擔憂。對此,李笛認為:“與圍棋不同,人工智慧創造不以擊敗人類為目標,而是著眼于在達到與相應人類創造者同等品質水準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人工智慧快速學習、高併發與穩定性等特點,實現未來內容産業的‘高度定制化’。”

類似的應用場景諸如讀書時或者在酒吧等公共場所,人們可以要求人工智慧自動生成符合相關情境的場景音樂,或是通過人工智慧定制一段自己喜愛的音樂。目前,小冰在詞曲創作、編曲演唱的生産線,已與中國聯通沃音樂達成合作,相關終端産品進入部署階段。

而對於作曲家而言,人工智慧可能會成為他們的創作助手。有時,人工智慧創作的某個音樂可能與作曲家需要的情緒相符,從而成為其創作過程中的靈感來源。“高産量作曲家的工作非常辛苦,通過人工智慧輔助其完成某些模式較為固定的段落,可以實現對人類創作的助力。”中央音樂學院作曲係副教授裴聿茹説:“比如在為電影配樂的過程中,當人工智慧按照作曲者設定的調性、速度、節奏、樂器、和聲、結構、情緒完成某些較為簡單的音樂片段的塑造後,作曲家就可以集中精力創作較為複雜的音樂段落,從而提升創作效率。”

對於音樂愛好者和學生而言,人工智慧的輔助編曲等功能可以降低音樂學習和創作的門檻。裴聿茹説:“目前,中國音樂教育水準不太均衡,尤其是一些教育資源不發達的地區,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如果開發出比較完善的人工智慧作曲軟體用以輔助普及音樂教育,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不少學生體驗過“人工智慧輔助作曲”的功能後,表現出對音樂較大的興趣,還有什麼比看到自己創作的歌曲被播放出來更令人興奮呢?“但同時應當注意,不能剝奪孩子自主學習的過程,如果成就感獲得的太容易,孩子們會失去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自我完善的機會。另一方面,人工智慧的‘審美’要高,不能給下一代帶來庸俗的審美。”裴聿茹説。

暢想未來的音樂創作,于陽認為:“人工智慧正在慢慢改變藝術家對音樂的思考方式。人工智慧有望實現更高效、更高産、更具創造力、更精簡的操作以及更明智的決策。這會倒逼音樂工作者轉型,迫使他們結合科技創造出更高層次的音樂,從而促進音樂領域轉型升級。”

原文連結: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20/0909/c1013-31854417.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