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從草原到劇院 中國內蒙古馬頭琴交響樂“奏”出世界風

發佈時間:2020-08-03 09:39:26 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通訊:從草原到劇院中國內蒙古馬頭琴交響樂“奏”出世界風

圖為馬頭琴交響樂團在草原上演奏。 李愛平 攝

中新網鄂爾多斯8月1日電題:從草原到劇院中國內蒙古馬頭琴交響樂“奏”出世界風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酒喝幹,再斟滿,今夜不醉不回……”

在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茫茫的草原上,10多位身著白色蒙古袍的演員合奏馬頭琴交響樂,讓前來草原遊玩的賓客聽之大為讚嘆。

私下裏,有賓客詢問這些演員的來歷時,才得知眼前的樂團竟然是曾赴蒙古國、日本、南韓、法國演出的烏審旗馬頭琴交響樂團。

圖為馬頭琴交響樂團演齣劇照。 伊拉圖攝

圖為馬頭琴交響樂團演齣劇照。 伊拉圖攝

“疫情之下,我們團暫時還只能在國內進行彙報演出。”8月1日,該團團長伊拉圖對記者説,最近正在編排“薩拉烏蘇天地歌”馬頭琴大型音樂會,排練的演員也與在草原上演奏的人數不同,有50多名演員參與。

馬頭琴是産生和流傳于蒙古族的一種拉弦樂器。一直就有演奏馬頭琴傳統的烏審旗民眾,在10年前就開始發展馬頭琴事業。

官方資料顯示,烏審旗馬頭琴樂團成立於2010年3月26日,2013年5月成功組建為“中國·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是中國唯一一支以蒙古族傳統樂器馬頭琴為主弦樂、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專業多聲部交響樂團。

圖為馬頭琴交響樂團演齣劇照。 伊拉圖攝

圖為馬頭琴交響樂團演齣劇照。 伊拉圖攝

“樂團成立以來,邀請了很多國內外作曲指揮專家來作曲和排練指導,其中齊寶力高、達日瑪等馬頭琴大師也多次親臨指導。現已排練曲目80余首,能夠演繹和詮釋不同風格的國內外經典音樂作品、地方特色作品。”伊拉圖介紹説。

不過,讓伊拉圖沒想到的是,這支有著獨特風格的馬頭琴交響樂團很快在國內外藝術圈站穩了腳跟,真正實現了從草原到大劇院的“飛躍”。

2014年5月28日,在中國國家大劇院,由該團演奏的《鴻雁》《拉德斯基進行曲》《卡門序曲》《查爾達什舞曲》,精湛的演繹感染和震撼了全場觀眾。起初很多人以為這樣好聽的聲音只有小提琴才能演奏出,後來才發現來自烏審旗的馬頭琴交響樂團“也可以做到。”

圖為馬頭琴交響樂團演齣劇照。 伊拉圖攝

圖為馬頭琴交響樂團演齣劇照。 伊拉圖攝

2016年4月,該團赴南韓參加《激情夢想·中韓文化交流活動》;2018年3月9日,該團應邀赴法國尼斯市尼斯音樂學院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12日,由該團演奏的《馴馬手》榮獲2019年第七屆CCTV新春原創音樂會“金獎”,“這一獎項讓我們看到了馬頭琴交響樂團使命重大,我們需要不斷創造出更好的作品才行。”

一次次高大上的演出也讓該團聲名遠播,如今該團已經成為內蒙古一張燙金的“藝術名片”。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為一種樂器,馬頭琴本身就很有特色,我們改造為交響樂後,能夠産生出特別好聽的聲音,這也是一些大劇院喜歡的原因。”伊拉圖認為。

烏審旗馬頭琴樂團在國內外的成功也得益於當地官方多年來對馬頭琴事業的無比重視。

圖為馬頭琴交響樂團演齣劇照。 伊拉圖攝

圖為馬頭琴交響樂團演齣劇照。 伊拉圖攝

記者從烏審旗政府了解到,該旗為了更好弘揚民族藝術,引進了馬頭琴製作銷售企業,並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馬頭琴文化傳承保護基地、中國馬頭琴文化研究中心、中國馬頭琴博物館三項稱號。

有關人士認為,烏審旗馬頭琴交響樂團的成功還得益於馬頭琴文化在當地的深厚土壤。

“在烏審旗,不誇張地説,大多數民眾都會拉幾曲馬頭琴,並且願意沉醉其中。”伊拉圖表示,這也是烏審旗打造“中國馬頭琴文化之都”的底氣所在。

原文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20/08-01/9253847.s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