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許鞍華導演在日常中像個小孩子,尤其愛笑,常常是沒有聽清問題就開始笑,然後再問你:“什麼?”在電影《明月幾時有》北京首映式上,她站在一邊拽著自己的花裙子偷偷笑,聽到別人説起可笑的事還會捂嘴,或者一副吃驚的樣子,表情天真:“真的嗎?”可是性格柔軟的她,面對自己的作品,卻是勇敢且冒險性極強。
許鞍華縱橫影壇40多年,永遠是認真拍感動自己的電影,在商業大潮中,能像許鞍華這樣堅守的也是鳳毛麟角,她的電影可以照見她的人格魅力——不求名利,堅久忍耐。
7月20日,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組委會宣佈終身成就獎將頒給許鞍華和蒂爾達·斯文頓,許鞍華導演成為全球首位獲此殊榮的女導演,她的新作《第一爐香》隨後也宣佈進入本屆威尼斯電影節展映單元。
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後,許鞍華表示,“我很開心聽到這條消息,併為獲獎感到榮幸!開心到感覺無法用言語表達。我只是希望世界上的每件事都能很快變好,每個人都能像我此刻一樣再次感到開心。”
步入電影界
執導首部電影《瘋劫》
打破當年香港票房紀錄
許鞍華,1947年出生在遼寧鞍山,又因為屬“華”字輩,故名鞍華。1949年後隨父母移居香港,從小到大成績名列前茅,先後取得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學士與碩士學位,後又到倫敦電影學院讀書,畢業後回到香港,適逢香港電視臺成立,擔任胡金銓的助手。
直到今天,許鞍華仍把胡金銓看做是自己步入電影界的第一位老師。胡金銓導演曾經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許鞍華,希望她自己能寧靜致遠。他還對許鞍華説,如果有一天,在外國的影展裏,我們不需要用中國的絲綢、瓷器,或古董來吸引外國人,而是拍一些水準非常好的戲,那樣中國的電影就成功了。
1979年,許鞍華導演了她的第一部電影《瘋劫》。此片剛一上映,便引起轟動,一舉打破香港當時的票房紀錄,曾被邀請參加倫敦及愛丁堡電影節,獲1980年台灣金馬獎故事最佳片、最佳剪接及最佳攝影三項獎。1982年的《投奔怒海》被認為是香港新浪潮的巔峰之作,瞄準越南難民海上偷渡的慘烈故事,獲第二屆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個獎項,並獲邀參加戛納影展。之後,許鞍華導演以差不多三年兩部的頻率拍攝到現在,作品有《胡越的故事》《傾城之戀》《半生緣》《女人四十》《幽靈人間》《男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桃姐》《黃金時代》等,她獲得過六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三次金馬獎最佳導演。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史上,到目前為止有兩部大滿貫的影片(即獲得最佳電影、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的影片),一部是《女人四十》,一部是《桃姐》,都是許鞍華的導演作品。
而説起威尼斯電影節,許鞍華與其也緣分深厚。2003年,她擔任了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委,2014年,許鞍華曾擔任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評委會主席,《黃金時代》被選為第71屆電影節的閉幕影片。
青睞文藝片
每部電影都是冒險
別人不敢投資很正常
許鞍華導演的作品多以文藝片居多,以前找投資也常常碰壁。她説當初拍攝《千言萬語》時讓她傾家蕩産,“幸好後來得了一堆獎,否則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否堅持到現在。”《天水圍的日與夜》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然而如果沒有王晶的話,這部電影或許早就因沒有投資而流産了。
同樣因為另一部影片的投資問題,她還曾找到過劉德華,劉德華不但答應主演,還投資3000萬,最終有了這部經典之作。許鞍華説:“基本上我的每部電影都是冒險,他們不敢投資很正常。不過我也覺得我不應該抱怨吧,差不多啦。我已經夠幸運啦,還是能拍我想拍的戲。”
個人風格強
鏡頭紮根市井現實
三次“牽手”張愛玲
許鞍華的作品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她將各色人物置於歷史洪流之中,把鏡頭紮根于市井的現實主義,記錄平凡人物的喜怒哀樂,塑造了一個個經典的女性形象。這一次許鞍華再度挑戰自我,將張愛玲的成名作搬上大銀幕,在她看來,“無論是寫東西還是拍戲,你不做新的東西跟冒險,不停地在做已經成功的事,那有什麼作用呢?”
也因此,在冒險拍攝了講述作家蕭紅故事的《黃金時代》後,許鞍華又改編起張愛玲的作品《第一爐香》,影片聚焦了當代都市中青年在情感世界裏的核心困惑。許鞍華希望以極度真實的方式處理人物和情感,通過人性溫暖與現實壓力交織的方式化解生活中的困境,展現獨特的人道主義關懷。
今年適逢張愛玲100週年誕辰,《第一爐香》無疑引發期待。張愛玲小説《沉香屑·第一爐香》創作于1943年,這篇小説在上海的《紫羅蘭》雜誌一經發表,立刻引起了文壇關注。此次是該作品首次進行影視改編,獲得讀者和觀眾的高度矚目。
一直以來,許鞍華都對張愛玲作品情有獨鍾,對張愛玲筆下描畫的舊上海、舊香港,感到既親切又懷念。張愛玲作品的改編難度也眾所週知,她坦言:“張愛玲作為作家是個獨特的存在,她最好的、也是她難改編的地方在於,你往往離不開她的文字和文字營造的氛圍,因為她不是一個情節為主的作家。”
《第一爐香》是許鞍華第三次在大銀幕上與張愛玲“牽手”。早在1984年,許鞍華就執導了《傾城之戀》;1995年,許鞍華又執導了《半生緣》,曾摘獲金馬、金像等多個獎項。2009年,許鞍華還曾執導根據張愛玲同名小説改編、王安憶編劇的舞臺劇《金鎖記》。
自我評價
生活簡單得幾乎透明
除拍電影沒別的選擇
許鞍華愛拍電影,她自言生活中除了看書和拍電影,也沒有什麼愛好,不拍電影的日子會覺得很悶:“要説總結我的拍電影歷程,我想我不會後悔,即使我將來哪部電影也許票房會慘得一塌糊塗,我都不會後悔做了這些。我拍電影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在看小説、劇本時腦中會有一些畫面,會想到一些感情,那我就想拍了,至於怎麼拍,票房怎樣,那都是以後再考慮的事情了。我從七八歲時開始愛讀書,上大學後喜歡上電影,一直做到現在,電影和讀書的一大相同點就是可以使我逃避現實。這種逃避現實的做法,可能讓我到現在卻仍有些天真。”
謙虛的許鞍華認為自己不夠優秀,認為未能拍出自己心目中的藝術與商業結合得好的電影,“我其實內心一直有種挫折感,覺得自己做得不好。”但是,許鞍華又笑言自己喜歡拍電影,而且除了拍電影也沒有別的選擇了:“經商之類的我又不懂。”
湯唯與許鞍華合作過《黃金時代》,在湯唯看來,許鞍華是一個愛電影勝過愛自己的人,“導演對電影的熱愛太可怕了。”湯唯曾在片場親眼目睹許鞍華從高處摔倒,而事後依然堅持工作。這種全身心沉醉電影世界的精神,令湯唯深受感觸,她説,“我真心希望許鞍華導演能再拍個10年”。談及許鞍華,《黃金時代》三十多位明星都和湯唯一樣,口吻完全是在談論一位“明星中的明星”,馮紹峰説“她是傳奇”,朱亞文説“她是Boss級別”,郝蕾説,“她已經成仙了”。
片場裏的許鞍華很嚴格,但是片場之外,她的生活簡單得幾乎透明,平時和老母親一起生活,租著廉價公寓,因為恐懼開車所以出行都是坐地鐵。回顧自己的人生,許鞍華做出了這樣的總結:“最悲傷的生活不過如此,最幸福的生活不過如此。所以,我覺得我的人生波瀾壯闊。”
對於未來,許鞍華表示只要身體允許,有喜歡的劇本,就會繼續拍下去,讓她高興的是,現在年齡越大拍片越自由。
文/本報記者肖揚
統籌/滿羿
原文連結:
http://epaper.ynet.com/html/2020-07/31/content_35838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