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首部武術舞臺劇《止戈抗疫》 打動人的不只是打戲

發佈時間:2020-07-22 09:16:45 丨 來源:新華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白衣天使與“新冠病毒”搏鬥記者李銘珅攝

武術與舞臺劇擦出不一樣的火花記者李銘珅攝

過去大家對武術的印象可能是比賽中的套路表演和影視劇裏的動作戲,但武術舞臺劇《止戈抗疫》卻展現了武術人更多的潛能。上海體育系統的武術人自編自導自演,歌頌抗疫英雄、傳遞抗疫精神。他們是如何在劇本創作、舞臺表現和演員表演上完成突破的?來聽聽本劇的策劃、導演和演員分享自己的感受。

創作

冬夜裏的暖身拳

5月中旬,《止戈抗疫》舞臺劇開始綵排。時間緊,任務重,但更具挑戰的是用武術的表演形式撐起45分鐘的劇情。創作劇本時,武術人想到用抗疫前線的幾個人物串起整個故事。執行導演兼主演鄭思文説:“我習武時的師兄弟後來有從事醫護、軍人、警察等職業的,這部劇也糾正一個誤區:武術人不是一輩子只練武的,他們也會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揚武學精神,為抗疫貢獻力量。”

於是,8幕劇情是一個倒敘的結構:疫情暴發後,回溯五個孩子從小習武的經歷,長大後他們成為醫生、護士、軍人和警察。在奔赴抗疫前線的過程中,他們經歷親情、愛情和友情的考驗,舍小愛為大愛,最終擊退病毒凱旋。

為了讓劇情和人物豐滿起來,導演組收集各類素材,設計醫護情侶出征前削發、妻子冬夜探望警察丈夫、軍人父子離別等劇情,于小感動中體現大情義。其中一場戲,冬夜與妻子惜別後,雪越下越大,為了保持體溫,執勤的民警精神抖擻地練了一套拳。鄭思文解釋:“這源自真實的生活。天氣很冷時,我們習武的人會練軍體拳來暖身子。”

表演

擬人的新冠病毒

既然是武術舞臺劇,如何充分利用武術的肢體語言滿足故事和情感的表達,對創作者來講也是很大的挑戰。總導演陸松廷説:“舞臺劇需要矛盾衝突,一開始我們都是欠缺的,創作面臨很多挑戰。但肢體語言是共通的,用我們武術運動的方式,將新冠病毒擬人化來創造抗疫工作者的對立面,形成矛盾關係後,很多素材都可以通過武術動作來表現。表演更具張力。”

欣賞過《止戈抗疫》的觀眾有這樣的感覺:劇中的武術表演非常精彩,讓人耳目一新。比如一身白衣的醫護人員與一身黑衣的“新冠病毒”之間的拳法較量,有貼身肉搏,也有不接觸身體的打鬥,醫護人員捨己為人的英勇形象非常飽滿。不僅是各路拳法,各種器械表演在劇中均有展現,導演組根據不同職業的特點,為舞臺上各色人物設計妥帖的武術語言。“劇情裏舞槍弄劍不太合理,所以就把器械融合在職業特點中。比如建築工人用棍子來傳遞他背後的力量;快遞員的包裹設計成盾牌,表達風雨無阻的概念……”鄭思文解釋,運用武術獨有的肢體語言,以拳法、器械的技術動作為載體,將武術的專業技能與舞臺藝術的表現形式融合起來。

因為劇中有多場群戲,舞臺上演員的準確走位又是項挑戰。舞臺編導李辰川為此絞盡腦汁,“比如序幕中許多人行走的那段,從慢到快,到停止,再人物定格,循序漸進地將表演的內容添加進去。”

情感

父子最後的格擋

《止戈抗疫》從策劃到編導到演員,清一色是上海的武術人。比如總導演陸松廷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體育部教師、校武術隊主教練。執行導演鄭思文是原上海武術隊隊員、如今自創“嗨武”武術産業品牌。主演之一的賀風雷在浦東新區第一少體校和川沙中學北校擔任武術教練。武術人變身戲劇人,還是頭一遭,為此導演組對演員的要求首先是真實。

賀風雷在劇中飾演抗疫前線軍人的父親。有一場戲是父子離別,老父親最後穿回昔日的軍裝,向即將離家的兒子獻上軍禮。為了揣摩這個角色,賀風雷排練之餘也反覆練習。舞臺上,父子間的交流分別借助太極拳和長拳來表達,“這段的動作戲不難,但對表現父子離別時內心的感情世界絕對是挑戰。最後的內心定位是:和孩子很可能是最後一次對視,最後一次格擋,最後的撫摸,也是最後一次堅強,最後一次回憶。”賀風雷説,“因此你在臺上會情不自禁流露出人物的真實感情。”

鄭思文説:“競技武術裏有表演的成分,雖是頭一次出演舞臺劇,排練時我們幫助大家在放鬆的狀態下演出真實的情感。其實大家還是有表演天賦的。”賀風雷説:“戲雖然演完了,但武術精神和武術人的情義不會結束。”金雷

原文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0-07/22/c_1126266450.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