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二人臺:蒙漢藝術之花在內蒙古草原綻放

發佈時間:2020-07-21 13:38:27 丨 來源:新華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18日電 題:二人臺:蒙漢藝術之花在內蒙古草原綻放

新華社記者殷耀、朱文哲

“正月裏來什麼花花開又開,正月裏來迎春花花開又開……”在文化大院聽著二人臺傳統戲《五月散花》,村民張吉鼠高興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今年86歲的張吉鼠和其他村民一樣,每天都會來到建新村文化大院聽一段傳統戲、唱兩曲二人臺。在文化大院聽二人臺,已經成為建新村村民每天的“打卡項”。

建新村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土默特右旗薩拉齊鎮,像這樣熱鬧的文化大院,土默特右旗一共有201個。“作為二人臺藝術的重要傳承地,我們旗能唱能演二人臺的人特別多,‘小到剛會走、大到九十九’,每個人都能唱上幾句二人臺。”土默特右旗文化旅遊廣電局局長杜磊説。

二人臺在過去被叫作“打玩藝兒”,是廣泛流傳于內蒙古中西部、山西、陜西和河北等地的傳統戲曲劇種,因其劇目大多采用一醜一旦的二人演唱形式,所以被稱為二人臺。作為具有豐富故事情節的地方戲曲,載歌載舞的二人臺深受當地百姓喜愛。

“二人臺起源於清代,它是山西民歌、陜西民歌等民歌形式與蒙古族民歌長期融合的産物,這也構成了它最早的演唱與表演形式。”內蒙古戲劇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演員武利平介紹説,早期二人臺演唱是蒙漢語兼用、蒙漢民歌皆唱,有時蒙歌漢唱,有時漢歌蒙唱,老百姓把這種蒙漢交融的演唱方式稱為“風攪雪”。“隨著時代的發展,二人臺又融入了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戲劇特點,逐漸發展成為如今二人臺以戲曲為主的表演形式。”武利平説。

趙長髮是土默特右旗雙龍鎮磴口村出了名的二人臺愛好者,2009年他在自家院中辦起文化大院。平日裏他把黨和國家的各類方針政策寫入唱詞,與村中的村民共同排演二人臺。“最近這些年我編排了30多個二人臺節目,每年都會在旗裏的春節晚會上表演,我還參加了很多二人臺的擂臺賽。”趙長髮説,把時代新意寫入二人臺,也是這門老曲藝的“時代新説”。

近年來,土默特右旗不斷加強二人臺的傳承與發展,通過建設鄉村文化大院、職教培訓和烏蘭牧騎展演等方式,二人臺在土默特右旗得到廣泛推廣,全旗專業與半專業二人臺演員已近三千人,土默特右旗也于2018年被文化和旅遊部授予“中國二人臺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董倩倩最近特別忙,作為土默特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的副團長,她和同事們忙著在暑假到來之前為旗裏中小學的孩子們送去精彩的傳統戲曲“大餐”。“烏蘭牧騎‘戲曲進校園’活動把二人臺藝術帶進校園,讓學生能夠近距離感受傳統藝術的文化魅力,這對二人臺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看到孩子們在舞台下認真地看著二人臺節目,董倩倩欣慰地説道。土默特右旗阿勒坦小學副校長劉慧也表示,學校通過舞蹈、繪畫等形式增進學生對二人臺等傳統藝術的認識與了解,讓孩子們能更好地傳承與發揚傳統藝術。

“二人臺是蒙漢文化長期融合的産物,是蒙漢人民的共同藝術結晶,是內蒙古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相互碰撞的火花。”在武利平看來,二人臺是不同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果實,雖然它起源於晉陜蒙地區,但它的發展與繁榮在內蒙古草原。“隨著二人臺藝術傳承與發展的深入推進,這朵綻放在內蒙古草原的蒙漢藝術之花也必將再一次盛放。”武利平説。

原文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2020-07/20/c_1126258549.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