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外經典

好樂曲,從心靈流淌

發佈時間:2020-06-28 16:25:11 丨 來源:人民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彼得·伊裏奇·柴可夫斯基。  資料圖片

《睡美人》音樂專輯封面。  資料圖片

《天鵝湖》音樂專輯封面。  資料圖片

俄羅斯莫斯科一景。  影像中國

莫斯科西北約90公里處,有一座小城名叫克林,市郊茂密的樹林中,一座不起眼的兩層小樓坐落其間。這裡是俄羅斯偉大作曲家彼得·伊裏奇·柴可夫斯基的故居,百年來吸引著無數音樂愛好者到訪駐足。每年的柴可夫斯基誕辰紀念日,都會有一位當代傑出音樂家,彈奏故居的鋼琴,演奏他的作品,向他表示敬意。

“我從小就在曠野中長大,被俄羅斯民間音樂之美深深吸引”

1840年,柴可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工業小鎮沃特金斯克,那裏風景迷人、遠離喧囂。柴可夫斯基的兄弟姐妹們,從小受到父母的悉心教導,生活溫馨寧靜。柴可夫斯基時常聆聽母親彈奏鋼琴,陶醉在俄羅斯民眾口耳相傳的歌謠裏。5歲時,父母就為他請來了專業鋼琴老師授課。

柴可夫斯基天生敏感細膩,對音樂有著獨特的領悟力。在與友人的書信中,他曾這樣寫道:“我從小就在曠野中長大,被俄羅斯民間音樂之美深深吸引。”家人給了他無私的愛,大自然激發著他靈敏的感知力,耳濡目染的民間音樂和專業鋼琴訓練,則賦予他豐富的音樂滋養。

有一回,家裏舉辦一場家庭聚會,大家一起彈鋼琴、聽音樂。起初,小柴可夫斯基玩得很開心。聚會快結束時,他突然消失了。當家庭教師找到他的時候,他正一個人躲在床上,流著眼淚,無比激動地自語:“這音樂!這音樂!它縈繞在我的腦海裏,它就在這裡!”其實,那時周圍樂聲已然停歇。

或許,從童年開始,柴可夫斯基即被天才般的靈感追逐,終其一生試圖捕捉和呈現這些稍縱即逝的瞬間。

10歲時,柴可夫斯基遵從家人建議,遠赴聖彼得堡學習法律。但他對法律毫無興趣,所有業餘時間都用於閱讀音樂書籍、跑去劇院欣賞歌劇和芭蕾。音符一直在柴可夫斯基的腦海裏流淌、翻涌。一次,在欣賞完莫扎特的歌劇《唐璜》之後,他給父親寫信,其中寫道:“我崇拜莫扎特,我要將生命獻給音樂。”

從法律學校畢業後,柴可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一年多以後便辭職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刻苦學習的柴可夫斯基,盡情地揮灑天賦。他那與生俱來的旋律感,得到了老師的賞識。於是,他開始嘗試創作。《圓形劇場中的羅馬人》《大雷雨》等作品,便創作于這一時期。他還在畢業作品中為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配曲。

“靈感這位客人不喜歡造訪懈怠的人們”

從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後,柴可夫斯基被舉薦到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其間,他翻譯音樂著作,編寫聲樂教科書,資助有天賦的貧寒學子。柴可夫斯基是位作曲家,亦是一位音樂教育家。

繁重的教學工作之餘,他辛勤創作,嘗試各種音樂體裁。故居博物館裏,保存著作曲家當年的手稿。“靈感這位客人不喜歡造訪懈怠的人們。”柴可夫斯基一直秉持這樣的觀念。從手稿上略顯淩亂的筆跡、反覆修改的痕跡中,仿佛可以管窺作曲家傾心投入創作的歷程。在音樂學院,柴可夫斯基最愛待在自己的小屋,一張床,一張桌子,一支筆,幾張紙,從容記錄靈感迸發的瞬間。他説,創作要有感而發,心靈感動了,震動了,才能産生好作品。好的樂曲,是從心靈流淌出來的。

1871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第一弦樂四重奏》,其中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深受世人鍾愛,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也對此曲讚美不已。有一回,柴可夫斯基旅居在烏克蘭的妹妹家,偶然聽到泥瓦匠工人的歌聲,那新奇優美的曲調深深吸引著他,從而成就了這一樂章。

柴可夫斯基善於在創作中融入民間元素。街頭藝人的彈唱、農民哼唱的小調,都被記錄並吸收到作品中。在他看來,它們源於生活、內容淳樸、曲調自然,極富魅力和感染力。同時,柴可夫斯基又極具創新意識,無論在創作理念上,還是在樂曲配器上都敢於大膽嘗試。

1875年,柴可夫斯基開始為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譜曲,著力以全新的創作理念,突出舞劇中音樂的獨立意義。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也是柴可夫斯基在歌劇創作上的突破之作。普希金筆下充滿詩意的故事觸動了他,讓他決心創作一部不同於義大利歌劇的作品,抒發普通人的生命感受。

“我想到的不僅僅是手里正寫的這幾行樂譜,心裏還裝著整個俄羅斯音樂”

1877年,37歲的柴可夫斯基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妻子無法感知他的音樂世界,他也無法全神貫注地創作。他為此痛苦不堪,選擇去日內瓦湖畔的一座小城獨居。

故居博物館裏,保存著柴可夫斯基的旅行箱。1878年,柴可夫斯基離開莫斯科,之後的很多日子都與這只旅行箱相伴。旅途中的孤獨、疲憊、徘徊、掙扎,將柴可夫斯基的創作推向了高峰。“我還沒完成能做的十分之一,希望全力以赴。”柴可夫斯基接連創作了《曼弗雷德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睡美人》等經典佳作,逐漸蜚聲世界。

為了發展俄羅斯音樂事業,年近半百的柴可夫斯基,又拿起指揮棒,到歐洲、到北美,向世界介紹俄羅斯音樂,邀請知名音樂家到俄羅斯交流演出。“我想到的不僅僅是手里正寫的這幾行樂譜,心裏還裝著整個俄羅斯音樂。”他説。

1893年,柴可夫斯基創作了《悲愴交響曲》。作曲家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傾注于這部作品。優美的旋律、飽滿的編排、精巧的管弦樂法、悲愴的情緒,演繹了他對人生的深刻領悟。遺憾的是,《悲愴交響曲》首演幾天后,柴可夫斯基便與世長辭。

柴可夫斯基説過,音樂是上天給予人類的偉大禮物。柴可夫斯基以罕見的音樂才華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創作了大量經典作品,為世人留下彌足珍貴的禮物。

原文連結: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20/0628/c1013-31760495.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