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牌對王牌》《夢想的聲音》到《我就是演員》,浙江衛視推出的原創節目模式總能在綜藝市場中風靡一時。而《天賜的聲音》作為全新的音樂綜藝,突破了以往歌手獨唱、歌手與素人合作等固有模式,定位更專業化的音樂表演,邀請樂壇中成熟的歌手共同合作演繹金曲,意在實現尋求品質音樂和專業審美的回歸。
該節目不僅催生出諸多如胡彥斌、于文文《愛之初體驗》,張韶涵、檀健次《光之翼》,蘇有朋、蘇運瑩《光》等唱作驚艷的改編金曲,樂評人對歌手的演唱、表演、颱風等專業且犀利的點評也多次登上熱搜。截止到第六期,《天賜的聲音》CSM59城平均收視高達1.66%,位列同時段綜藝節目第一;微網志閱讀量23.3億,成為疫情期間最受關注的節目之一。此外,音樂合夥人胡彥斌還為新冠肺炎疫情譜寫了“戰歌”《決不回頭》,並在《天賜的聲音》舞臺與其他三位合夥人一同演唱,與節目組共同向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致敬。
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天賜的聲音》總製片人吳彤、總導演孫競,以及音樂合夥人蘇有朋、胡彥斌和張韶涵。談及節目製作初衷,吳彤表示他們希望在這個舞臺得到更多音樂碰撞,為觀眾留下一首真正的好作品。對於節目産生的話題效應,孫競則坦言音樂綜藝需要展現真實態度,以助推行業良性發展。對於在疫情特殊時期的應對措施,節目組進行了闡述。
錄製現場採用零觀眾、全消殺等防疫措施
1月23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浙江率先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産業紛紛停工停業,避免聚集。而在春節前只錄製了兩期節目的《天賜的聲音》首當其衝,只得在2月29日和3月7日連播兩期精編節目。直到3月3日浙江省將應急響應調整為二級,《天賜的聲音》成為響應號召率先復工的綜藝節目之一。
為了保證錄製安全,《天賜的聲音》現場採取了全方位、全覆蓋的消殺流程。錄製期間工作人員不僅要出示當地健康碼、進行體溫檢測、60秒新型無毒性殺菌劑的全身消毒、10秒鞋底消毒、演播廳全區域消毒等,還安排上了先進科學的電子監控測溫系統;後勤方面則採取分散就餐的原則,一人一桌間隔兩米,杜絕圍桌。
現場錄製時,演播廳除了藝人、攝像師和必要人員,其他工作人員全部留在導播間或休息室,最大程度避免人員聚集。而藝人除唱歌以外,其餘環節也均戴上透明塑膠口罩,防止飛沫傳播。但不少觀眾卻質疑此類口罩不僅沒有防護作用,還有礙美觀。對此吳彤解釋道,現場已經進行了全面且嚴密的防疫措施,但出於更安全的考量,節目組還是認為戴上口罩更安心,“醫用口罩會妨礙唱歌和收音,所以我們最終選擇了透明口罩。我們也想通過此舉傳遞給觀眾,疫情還沒解除,生活中無論何時都應當注意防護。但觀眾認為不科學的意見,我們也是全盤接受的。”
搜索拼音A到Z每一個歌手,挑戰“雲合唱”
相較嚴密的抗疫措施,疫情期間的“請人難”更是令節目組面臨嚴峻考驗。
據悉《天賜的聲音》一期錄製六位飛行合夥人,一季節目至少要請十位藝人。疫情導致港臺地區的藝人無法赴杭,身在北京的藝人顧慮返京隔離,原本應允的歌手有超過一半臨時失約。
節目組不得不重新搜索網站的“歌手大全”,從拼音A到Z每一個歌手都仔細斟酌,只要唱功突出均納入邀約範圍,但不少能來的歌手也因疫情而婉拒。“相當於大海撈針,非常痛苦。”孫競坦言,有時聯繫十位藝人卻只有一位能來;有時直到節目錄製前四天,嘉賓名單都還未敲定。
而節目原本的四位固定合夥人中,王力宏、蘇有朋也曾因疫情管控無法到場。吳彤透露,情急之下,節目組特邀身處杭州的韓雪、胡海泉“臨危救場”。作為合夥人中唯一一位“跨界”歌手,吳彤稱“韓雪有自己的音樂特色,她也願意在節目中挑戰各種類型,例如和寶石老舅一起嘗試RAP。”而後蘇有朋回到杭州後,為了保證錄製而放下其他工作,在蕭山的酒店連住了一個多月,直到現在。
此外疫情錄製期間,節目組也首度挑戰兩地“雲合唱”。孫競介紹,節目組啟用了一個專業錄音軟體,事先做好合唱伴奏給到藝人團隊,歌手聽到伴奏就開始演唱;演唱過程中,軟體會把單獨的人聲音軌傳回杭州,同一時間現場樂隊便會啟動,杭州與台灣便可實現同步合唱。
專訪音樂合夥人
胡彥斌
張學友稱得上“天賜的聲音”
新京報:對於歌手的身份給自己打幾分?
胡彥斌:7分,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好,我覺得你要keep住“歌手”這個名字,是要付出不斷努力的。我在這方面付出的精力和時間還沒有我想要的那麼多。
新京報:你希望合唱夥伴具備什麼條件?
胡彥斌:我希望ta是個有思考的人,這是讓我非常期待的,希望在思想上有一些碰撞。我也希望ta有獨特的態度,和自己特色的聲音。
新京報:你心中誰可以稱得上天賜的聲音?
胡彥斌:張學友,他是我一直以來的偶像。其實《天賜的聲音》這個舞臺給了很多年輕的音樂人機會,讓很多新鮮的音樂人到我們的世界裏來,讓我們看到他們,這是讓我非常期待的。
張韶涵
表演要克服看不到對方表情
新京報:疫情期間參與錄製節目,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張韶涵:這是個合唱節目,不是個人表演的節目,最大的困難是在表演上要去克服在舞臺上無法看到對方的表情、還有彼此之間合作的默契。
新京報: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分別做了哪些準備?
張韶涵:當你站上舞臺時,你只能透過聲音聽到對方的情緒和感覺,所以自己要非常熟悉自己表演的部分。熟悉之後,我可以在舞臺上專心認真地去聽對方的演唱,給予最合適的契合情緒,讓作品表達更加完美。
采寫/新京報記者張赫
原文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0-04/15/c_1125856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