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共同戰疫 中意“藝”動

發佈時間:2020-03-26 09:13:34 丨 來源:新華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居覲

中國是最早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義大利是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面對災難,兩個國家攜起手來,共克時艱。當中國需要幫助的時候,義大利伸出了援手;當義大利遇到了困難,中國也無私幫助。

同時,對於這兩個具有深厚文化積澱和歷史傳統的國家,藝術則成為了兩國人民在疫情下生活的共同慰藉。藝術,成為了醫療以外,另一根無形的紐帶,將兩國人民的心緊緊地聯結在了一起。

中國藝術家眼中的義大利

旅意鋼琴家:大家都在憧憬著人性好的一面

3月2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連線旅居義大利的鋼琴家居覲,她透露雖然現在新增病例的數字很多,但在義大利的生活是井然有序的。“義大利人民天生熱情好客,但大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都居家隔離,注意防護。”

作為國際舞臺上的鋼琴明星,居覲也因疫情的影響取消了不少演出,但她認為這段居家的時間對於鋼琴家來説是一次充電的好機會,等疫情過後用音樂為大家做更多事情。談及此次中國抗疫的成果,居覲難掩激動地説:“祖國真是太偉大了,我為我能做一個中國人感到特別的驕傲。”

北青報:疫情在義大利暴發,對您生活有何影響?

居覲:我住在離佛羅倫薩大概小20公里的郊區,我們每週出去一次,一般保證採購一週的食物,儘量平常不出門。在義大利去超市都要拿號排隊,每個家庭每次只能進去一個人,為了大家能夠保持安全距離,其實超市外面排隊的人比裏面的人多。現在大家都開始戴口罩了,在義大利口罩和消毒用品還是比較難買的,感謝國內的朋友們給我們寄了口罩。

我儘量不看太多的報道,有時看太多太負面的東西影響生活品質。平時,我就是和先生在一起練琴,我們結婚都快20年了,像現在這樣一個月朝夕相處的日子幾乎沒有過,我們覺得很幸運了。

北青報:音樂會暫停了,對您的工作有什麼影響?

居覲:我最後一場音樂會是2月23號,24號之後的音樂會都取消了,到目前為止至少有七八場音樂會都取消了。對我來説是暫時上不了舞臺了,但是借著這個機會我在家可以讀很多書,學習很多新的作品,思考人生,這些對我們未來的演出是有很大幫助的。這段時間是很好的充電時間,等疫情過後能夠更好地釋放,中國有句老話叫“變廢為寶”。

此外,我和不少音樂家、合作夥伴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等疫情過後會有很多新的項目、新的合作,大家也在為了未來做打算。本來今年是貝多芬年,我們有很多關於貝多芬的音樂會,我也會和義大利不同的樂團,還有包括國內的樂團合作演奏貝多芬的協奏曲。大家都不怨天尤人,大家還都在憧憬著人性好的一面。

北青報:現在整個義大利的氛圍是怎麼樣的?

居覲:很多義大利人都在家唱歌,還挺樂觀。大部分人情緒都還挺穩定的,每天義大利這裡也有“新聞聯播”,看到播出的那些數字,大家都很震驚,也很悲痛,為了這些在疫情當中逝去的人們,也為他們的家人。希望疫情可以很快過去,也很希望疫苗可以儘快問世,這樣的話人們可以少受些罪。

文/本報記者田婉婷

義大利眼中的中國藝術家

《“戰疫”漫生活》:“元宵之頁”傳到義大利

自春節開始,中國漫畫家李昆武以疫情生活為主題手繪的“庚子速寫”在社交網路裏流傳起來,從平凡的視角記錄了疫情期間的點滴瞬間以及普通百姓面對疫情的智慧。近日這批漫畫集結成《“戰疫”漫生活》,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並以電子書的形式免費供讀者閱讀。

日前,這組漫畫中的“元宵之頁”被義大利國家報紙《宣言報》以整版篇幅刊登,報紙介紹了中國漫畫家李昆武及其最近創作的抗疫作品,以期表達中意兩國人民攜手合作、共同抗疫之心。

老李曾説,“生活是我的老師,社會是我的課堂”,這番感悟對於每一個人,每個創作者、思考者來説,都有意義。面對這堂複雜的“臨時加課”,李昆武在創作過程中想到了什麼?當我們回看2020伊始的這張“課程表”,應當站在何處,怎樣落筆?日前,漫畫家李昆武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北青報:義大利媒體刊登了您的作品,您希望向歐洲讀者傳遞什麼?

李昆武:這件事讓我有點意外,沒想到這次居然用了整版,還連帶著介紹相關的評介,而且他們選用了“元宵之頁”這一頁正好符合當前的義大利局勢,也讓兩個月以前我們的心態去鼓勵讀者。我有在米蘭、都靈的義大利朋友看到報紙了,給我發郵件,説了很多充滿希望的話。前天法國的出版社也來問這本電子書的翻譯情況,我對他們説,請吧,免費的。

北青報:在疫情期間的創作讓您有怎樣新的思考?

李昆武:對於全中國、全世界來講,或許從未遇到過這樣一次真正的“同呼吸、共命運”的事件,而且誰都無法逃避最終要“交卷”的結果,其意義遠遠超出了一次“大考”,太多太多的“素材”被保留下來,交給以後的所有人去反思。而這所有的一切通過封閉生活中的種種細節表現出來,焦慮、煩躁、幽默、調侃……這種東西其實平時就有,只不過被高速運轉的社會淹沒了,現在來了個急剎車,大都陷入真空般的狀態中,就有了思考的餘地,所以稱之為“詩和遠方”。

北青報:面對疫情題材的創作應該從哪下筆?

李昆武:這次疫情給所有文藝從業者帶來了巨量的素材,但怎麼去用倒是很檢驗一個人的眼光,用當下時髦的一個詞來講,叫做檢驗一個人的“格局”。你或許可以站在十層樓頂上描述遠大而宏偉的景致,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或許可以蹲在二樓的陽臺上剖析雜草中的垃圾,那麼四樓、五樓呢?七樓、八樓呢?總之,都可以,就讓所謂“格局”來決定自己吧!

最後借北青報這個青年平臺,我還想給青年漫畫家朋友們提個希望,強大的網際網路這次讓漫畫形式有了多種體現:卡通的、單線平涂的,非常漂亮,但我發現手繪的不夠。其實,手繪不僅是藝術效果不同,它更大的享受在於你創作過程中的手感、眼感和腦感的完美協同。我在這次創作中,往往是畫到前三幅自己還不知道後三幅該怎樣做,在手繪的過程中思考,是很豐富的創作體驗。文/本報記者張知依

供圖/李昆武《“戰疫”漫生活》統籌/滿羿

原文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0-03/26/c_1125768596.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