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原創“戰疫”雜技節目《出征》:頂上芭蕾詮釋愛與力量

發佈時間:2020-02-28 09:26:09 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全國首個原創“戰疫”雜技節目——

頂上芭蕾《出征》詮釋愛與力量

頂上芭蕾是芭蕾的一種嗎?不是,它甚至不是舞蹈,而是雜技!“單足尖肩上轉體180度”“單足尖站頭頂阿拉貝斯”“單足尖站頭頂踹燕”……這些動作的名稱聽起來就很難很複雜,而實際上,演員不僅要完成這些高難度動作,還要同時詮釋人物、傳達情感。這是由南京市委宣傳部監製,南京市文投集團、南京市演藝集團策劃,南京市雜技團出品的高難度雜技頂上芭蕾《出征》。這也是目前全國雜技界唯一一個為“戰疫”而創作的原創雜技節目,節目經過精心籌備,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日前《出征》已經以視頻方式上線,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和他們的家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張艷


“頂上芭蕾”是芭蕾嗎?

NO!它是疊加了芭蕾難度的雜技!

疫情發生以來,每天,我們所有人都被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感動著。江蘇省雜技家協會主席、南京市雜技團團長池文傑也是如此,“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用自己的身軀與病魔搏鬥,我們雜技人如何用自己的專業藝術化地再現他們的這種大愛呢?”

披上白大褂,他們是人們眼中的“逆行英雄”,而脫下“白衣戰袍”,他們也是普通人。《出征》主創團隊心中涌起為他們創作的衝動,大家在微信群裏熱烈討論後,漸漸有了思路。“我們要通過雜技藝術發出鼓與呼,讓更多人關注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情感世界,講述他們與家人的故事。他們都是白衣戰士,但生活中他們又是父親、母親、兒子、女兒、丈夫、妻子……”

但雜技藝術畢竟是抽象的,敘事性無法與語言藝術相比。所以怎樣能既不失雜技特性、又能借助肢體動作表情達意呢?主創團隊在一番嘗試後,選中了“頂上芭蕾”。“頂上芭蕾”乍一聽像是芭蕾的一種,但其實它是難度相當高的一種雜技藝術。這也是南京市雜技團的精品節目,將芭蕾舞獨特的腳尖站立外型及其他形體語匯融于雜技技巧表演之中,從而構成的雜技新種類。它扣人心弦,伴著輕柔的音樂,女演員高高站在男搭檔的肩上、頭頂,跳起了芭蕾舞,動作優美,輕盈飄逸,如履平地。

在南京市雜技團,演員們分柔術、綢吊、頂碗、空竹等不同的項目訓練,而長期練這種將西方芭蕾的浪漫和東方雜技的驚險融為一體的“頂上芭蕾”項目的,僅有兩隊四人,這次《出征》選中了90後演員王守森和00後演員屈寧麗。《出征》表達的是妻子送醫生丈夫出征疫情防控一線時的擔憂、糾結、不捨、期盼等複雜情感。而現實生活中,王守森和屈寧麗就是一對小情侶,因為疫情,他們也迎來了跟父母在一起的“長假”。所以此次排練《出征》除了藝術上的反覆嘗試,節目中關於親情與家庭、糾結與擔憂他們都非常感同身受。

“雲協作”排練太難了,

而這件“秘密武器”使難度更升級

很多觀眾可能聽到“頂上芭蕾”還挺好奇,其實如今的雜技早已改變過去“純炫技”的藝術模式,而是融合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使雜技藝術更加驚、險、奇、特,且富於時尚的韻律之美。以往演員用腳尖站在同伴肩上的時候,需要打開雙臂,以獲得平衡。但這次,導演劉亮希望演員能借助舞蹈性的肢體動作推進,提出讓演員在空中不打開雙臂。難度更高了,但演員們經過排練,出色完成了任務。

《出征》的主創團隊是雜技劇《渡江偵察記》的原班人員,策劃是原瀋陽軍區前進雜技團副團長董爭臻,導演是原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團長李春燕,執行導演是劉亮、許春瑞、薛點。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主創們採用了“雲協作”,部分主創在排練廳,還有部分主創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指導,這也讓平時在排練廳面對面隨時親自演示、指導的排練提升了不少難度。

從已經上線的視頻《出征》中可以看到,演員們並沒有穿以往大家熟悉的常規演出服,而是看上去相當日常的家居服。據導演劉亮介紹,演員身上這套看似平常的行頭其實是“秘密武器”——以往表演頂上芭蕾都是穿著裸肩的表演服,而這次穿的是生活化衣服,“把一個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場景搬上雜技舞臺,不僅是為了讓觀眾眼前一亮,更是為了表現疫情之下,平凡的普通人被改變的生活,以及他們不平凡的選擇。”

這樣的服裝賦予了《出征》一份生活氣息,但同時又給演員的表演增加了難度。“裸肩是為了方便上下兩位演員互相感知力量,雙方配合找到最佳平衡點,此前模式的訓練已經使演員形成了肌肉記憶。現在肩部著力點多了層衣服,增加了滑度,也帶來了挑戰。”教練溫曉艷説。她曾是表演“頂上芭蕾”的尖子演員,如今在幕後培養新人,也是王守森和屈寧麗的教練。當導演提出一個個挑戰的時候,就需要她幫助二人進行技術上的調整,以最快的速度滿足節目創作需要。

原文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20/02-27/9106349.s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