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交響樂怎樣才能更“親民”

發佈時間:2019-12-20 10:12:54 丨 來源:央廣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從今年10月份開始,上海交響樂團每月舉辦一場“晚高峰音樂會”,結果大受市場歡迎,辦到第三場的時候,門票提前一個月就已售罄。如果要問成功的秘訣,恐怕離不開兩個字:“親民”。

很多嚴肅、高雅的藝術在發展中,往往都會面臨兩難的選擇:專業性過強就難免曲高和寡,不但難以繁榮,甚至連生存傳承都有可能成為問題;過於通俗又可能偏離藝術品質,甚至出現過度娛樂化的傾向。高雅藝術的通俗表達之路又在哪呢?

面對這些難題,上海交響樂團的文藝工作者大膽創新、不斷探索,找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辦法。以“晚高峰音樂會”為例,上海交響樂團的專業和品質自不用多説,但其“親民”之路絕非僅僅通過降價。動輒上千元的高昂票價固然會讓觀眾望而卻步,但除此之外,時間成本、專業門檻、交響音樂會上正襟危坐的嚴肅氛圍等,都會拉大觀眾與交響樂的距離。

“晚高峰音樂會”將票價定為100元,時間只有一個小時,無論是價格上還是時間上,都非常符合觀眾的接受能力。據了解,將音樂會時間選擇在18點30分至19點30分,主要目的就是儘量方便音樂廳周邊的上班族,讓他們下班後步行即可到達演出現場。在曲目安排上,“晚高峰音樂會”也較為輕鬆活潑,既能讓觀眾零距離體驗專業高雅的藝術,又不會因為專業門檻帶來欣賞壓力。

高雅藝術的通俗表達這一親民之舉,在上海交響樂團之前,很多門類早有探索。京劇《霸王別姬》《曹操與楊修》都被拍成3D全景聲電影,崑曲《牡丹亭》推出青春版,故宮近年來通過文創對館藏文物資源的保護性開發等,證明嚴肅藝術一旦走出深閨、創新表達、面向大眾,往往能夠煥發全新的青春活力。

當然,嚴肅高雅和親民通俗,這兩者也並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關係,完全可以共存。針對不同的市場和受眾需求,文藝工作者可以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的文藝産品。對於業餘“小白”,可以有輕鬆活潑的“晚高峰音樂會”;對於交響樂愛好者,可以組織各種各樣的商演巡演;對於少數挑剔的專業發燒友,則可以聯合世界級指揮家、獨奏家、歌唱家,合作奉獻高水準演出。這些定位不同、受眾各異的演出,彼此之間互相銜接、相輔相成,可以很好地兼顧受眾不同層次的藝術需求。

筆者在歐洲生活,時間久了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歐洲民眾的文化生活非常豐富。文藝演出長盛不衰,博物館、美術館門庭若市,各種文藝節慶層出不窮。而且,不論年齡和性別,文化已經成為全民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歌劇院、音樂廳,既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也有很多孩童跟隨父母一起參與其中。與之相比,我國人民群眾對於文化藝術的需求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群眾喜聞樂見的優質文化藝術供給還遠遠不夠。如果文藝工作者都能像上海交響樂團一樣,想方設法提供品質優良、貼合群眾的文藝産品,幫助更多群眾走進音樂廳、劇院、影院、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最終實現的將是文藝和社會的雙贏——既能使文藝得到發展和繁榮,也能幫助群眾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豐富生活,提高整個社會的文藝素養和人文素質。

原文連結:

http://ent.cnr.cn/zx/20191220/t20191220_524905702.s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