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趙秋麗馮帆宋喜群
曲阜,孔子誕生地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華傳統文化由這裡落地開花。敦煌,古絲綢之路重鎮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西方文化在這裡匯聚,不同的文明在這裡交融。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曲阜考察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考察時強調,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六年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亞洲文明大會等一系列文化活動的舉辦,闡釋了中華文化的兼收並蓄和博大胸懷,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曲阜和敦煌,這兩座相隔2500余公里的城市,通過它們背後所代表的文化,在文明對話中不斷閃亮出場。
共同的文化自信
西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敦煌被寫入中華文明的歷史敘事之中。《漢書》中記載:“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國際商貿中心,是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不同文化在這裡匯聚和交融,塑造了獨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敦煌莫高窟的營建是在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在此後的數千年裏不斷地吸收著外來文化,為敦煌藝術的不同風格和內涵印上了時代的烙印。其中的石窟藝術便是在漢晉中原文化的基礎上,大膽吸收了中亞、西亞佛教藝術思想內容,並把它傳入了內地;又不斷接受中原佛教藝術在思想內容上的新成果,將它傳播于中亞等地,完成了中外文化互鑒交流的千年延續。
敦煌文化一千多年的歷程,折射出強大的文化自信。在廣泛學習外來文化時並沒有被“胡化”“西化”,而是通過不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使自己的文化更加充實、更加宏大,造就了敦煌藝術多元豐富的特色,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表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主要的就是要堅定文化自信,要在世界儒學傳播和研究中始終保持充分的話語權。”
六年來,傳統文化的研究持續火熱,一批批研究成果不斷推出,特別是古代典籍文獻有序整理出版,讓中華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愈加明晰。今年9月,曲阜市孔子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這裡目前館藏文物70萬件,是儒家文物藏品最豐富、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省級現代化博物館。
相通的傳播方式
啟蒙開智、少年授讀、君子加冠、大婚儀典、習禮修德、齊家治世……一場大型禮樂節目《金聲玉振》在曲阜尼山聖境上演,演出將詩、樂、舞等中國古典藝術形式與當代技術手段相結合,引導觀眾走進“風雅頌”的禮樂畫卷,感受中華千年禮樂文明的燦爛輝煌。
《金聲玉振》是今年尼山聖境以“世界的孔子”和“孔子的世界”為立意重點打造的禮樂演出,開演以來場場爆滿,廣受好評。六年來,話劇《孔子》、京劇《孔子》、雜技劇《孔子》等孔子文化題材作品紛紛登臺亮相。在今年5月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以孔子形象為原型製作的抱枕、環保袋、書籤、水杯、字帖等文創産品熱銷,立體豐富的孔子形象受到大眾的追捧。
在古絲綢之路上,往來的商旅和使團不僅帶來了豐富的物資,也將東西方文明連接起來。由於位置的獨特性,敦煌成為中西文化的薈萃之地,以石窟壁畫、敦煌遺書為代表的敦煌文化成為中華文明開放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敦煌的魅力在古今時空呈現完美交融。
在寓意為“沙漠中的一滴水”的劇院——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的專屬劇場中,張騫、張議潮、唐玄宗等一個個和敦煌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人物逐個登場,讓觀眾暢遊在歷史中,飽覽千年敦煌的勝景。截至目前,《又見敦煌》已經迎接了來自國內外的138萬多位遊客,成為了解敦煌文化的不二選擇。
近年來,山東各地以鄉村儒學講堂、社區儒學講堂等為載體,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強大生命力。而敦煌則以敦煌研究院為主體,針對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先後在國內以及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舉辦了100多場敦煌藝術專題展覽,並通過“網際網路+”傳播敦煌文化、講好“敦煌故事”,獲得了海內外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
一致的交流願景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發生著歷史性的交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應對這一格局的“中國答案”,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歡迎和認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崇尚和諧的理念和兼收並蓄的實踐密不可分。
5月19日,由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理事會主辦的“文明多樣性與亞洲未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是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之分支論壇“維護亞洲文明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家學者們共同探討了亞洲多元文明與亞洲命運共同體等課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是以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為主題,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中外交流、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的的國際思想文化對話交流平臺,對於促進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力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範實踐。這條從歷史深處裏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已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認可。
7月30日,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開幕,這是目前唯一的以“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為主題的綜合性博覽會和以絲綢之路命名的常設性旅遊節會,旨在傳承和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以文化交流和旅遊合作為主線,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
“總書記要求我們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開放、包容、自信。我們要響應總書記號召,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文化力量。”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劉曙光説。
原文連結:
http://news.gmw.cn/2019-11/26/content_33348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