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4日消息 (記者方婧)11月14日,雲門舞集和陶身體劇場兩大舞團帶來的《交換作》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由編舞家林懷民、鄭宗龍、陶冶分別創作的《秋水》《乘法》《12》相繼登臺,雲門舞者與陶身體舞者交換而舞,在不同風格的舞蹈中撞擊出別樣的身體語匯,帶給觀眾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
《乘法》是即將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的編舞家鄭宗龍,為陶身體舞者編創的一支舞蹈,意圖在陶身體已有的一種身體架構下,融入鄭宗龍對身體的理解和方法。在鄭宗龍看來,陶身體舞者身上安靜的氣質與舞團的紮實身體訓練,和雲門舞者非常相似,且能彼此相通。鄭宗龍介紹:“我所思考的交換,不只是個單純的加法,甚至可以是乘法。這次和陶身體劇場的合作,我們從最基本的呼吸開始,和另外一個身體做交流,讓我們在一呼一吸之間,進而去了解彼此,可以一起共舞。”在《乘法》中,鄭宗龍從圓和螺旋的概念出發,引動舞者身體最深層想要跳舞的渴望。舞者動作簡約,對應身體運動的九大關節——肩、肘、腕、頸、脊、腰、胯、膝、踝的扭轉組合,與四肢軀幹的移動變化,結合節奏的韻律,呼應倍數的疊加延展,衍化出如建築般的舞作結構。
第一次認識陶身體劇場的觀眾,可能會對這個舞作的數字名稱《12》産生好奇。陶冶長年以舞者數目作為“數位系列”舞蹈的題目,因此,“12”就是此次參與演出的12位雲門舞者。此次,陶冶以變化多端的動作挑戰雲門舞者,呼喚他記憶中瑞典山頭所見快速流動的彩雲。陶冶介紹:“我希望舞者動作從頭到尾不要斷掉,就像有一根內在的線性相連,如一個個波浪,又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在流動,可以很慢,很快,很交纏,也很釋放。我想像的這條律動線,無序又有序,像雲朵,朝向一個方向散去,不斷的從舞臺的一側到另一側,上場到下場一直在迴圈,觀眾就像看幻燈片一樣,每一次出來是一樣的東西,卻有一點點變化。這個變化隨著時間的推演,慢慢變得厚重,最後舞臺變得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留下乾乾淨淨的一片白。”
林懷民的退休之舞——為雲門資深舞者創作的《秋水》壓軸亮相。2015年秋天,林懷民在京都修學院離宮附近山區,看見河川清澈,水流潺潺,紅葉漂浮,歸來後創作了這出將那“夕陽無限好”的境界化為冥想的寧靜之舞。今年年底,林懷民將從他主持46年的雲門舞集退休,《交換作》成為他為雲門舞集策劃的最後一部作品,頗有傳承和交接的意味。林懷民感慨:“我帶著雲門最資深的舞者,他們跳完這一次的演出,有些人就要離開雲門的舞臺,我也要走了。”
據悉,《交換作》演出將持續至11月17日。
原文連結:
http://ent.cnr.cn/zx/20191114/t20191114_5248588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