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師名家

馬德華:首次演話劇就像見“心愛的姑娘”

發佈時間:2019-10-31 09:08:23 丨 來源:新京報 丨 責任編輯:鄭乾




馬德華在《面子問題》中飾演一個50歲的小處長,為此角色他調整行走方式和身體狀態。張睿攝


老舍是馬德華的“偶像”,此次演話劇《面子問題》被他看作是圓夢之旅。張睿攝

由馬德華領銜主演的老舍三幕諷刺喜劇《面子問題》在北京隆福劇場完成了首輪的三場演出,86版《西遊記》中,以“豬八戒”形象為大眾熟知的馬德華首次登上話劇舞臺。今年恰逢老舍先生誕辰120週年,《面子問題》是上世紀40年代,老舍先生創作的抗戰題材諷刺喜劇,曾被《烈火中永生》主演項堃搬上舞臺。74歲高齡的馬德華此次“重返”五十歲,演繹即將退休、鬱鬱不得志的小處長佟景銘,這位認為“面子比天大”的小官吏,信奉“面子法則”,“畢生都在為面子問題鬥爭”,什麼事在他眼裏都要合乎身份——他要下屬跑十幾裏路去買一塊錢的瓜子,一件能當天辦完的公事必須拖上十天。據悉,《面子問題》已入選戲劇東城·第三屆全國話劇展演季演齣劇目,第二輪演出也將於11月18-20日在北京喜劇院再度上演。

作為老舍先生的鐵桿粉絲,馬德華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自己從小看著《駱駝祥子》的小説長大,對老舍作品如數家珍,而對《茶館》《龍須溝》等舞臺作品更是能背出臺詞,愛極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和臺詞,此次登臺演繹“偶像”作品中的人物,馬德華自言是“圓夢之旅”。

首演話劇

像見心愛的姑娘,喜歡又害怕

新京報:在眾多與你接觸過的話劇項目裏,為什麼偏偏選擇《面子問題》作為舞臺首秀作品?

馬德華:因為這是老舍先生的作品。這部戲雖然寫于上世紀40年代,但在現在社會裏依然能夠找到類似的現象——為了顧及面子,很多人把一些很容易辦的事搞得很複雜。出演這部作品也是想給大家提個醒,有些事兒,如果你特在乎面子,就辦不成實質的東西。

新京報:首次出演話劇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馬德華:心裏怕怕的,就好像要和心愛的姑娘見面,喜歡人家,又怕人家看不上自己。對我來説,第一次演話劇是學習的過程,雖然我過去是戲曲演員,但後來幹了演員之後,發現我完全按戲曲的那種程式化去表演、去塑造人物,不是很清晰,尤其新編的現代戲裏的人物,很多需要用戲劇的表演方式來詮釋。戲曲可以借助程式動作表現人物,話劇少了外在藝術形式的依託,需要演員更多揣摩人物心理和動作。

新京報:為了演好“佟處長”,你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馬德華:我其實還是挺下功夫的,主要看了一些能反映那個年代社會現象的老電影,找了很多40年代的老報刊和相關讀物,感受當年這些人在重慶時的感覺。《面子問題》故事發生的地點就是重慶,男主角佟景銘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處長,卻從他身上折射出了當時各種各樣的現象問題,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對於百姓的安危、對於抗戰毫不關心。

老舍先生的作品在當時的強權之下表達得比較隱晦,不像魯迅的作品很犀利。《面子問題》中老舍先生用了另一種諷刺方式,沒有直來直去與現實問題做對抗,他用小官吏來展示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

新京報:劇中佟處長的年齡要比你實際年齡小20多歲,這對你來説有沒有挑戰?

馬德華:肯定是挑戰。比如日常生活裏做什麼事都得向50多歲人的動作靠近,尤其行走,不能跟老人一樣。我身體在有意地調整,體力也受到影響,所以這戲其實對我這個歲數的演員來説挺吃力的。

新京報:演《面子問題》後對“面子”有了哪些新思考?

馬德華:其實“面子”從正面理解,是尊嚴,我覺得現在有些個面子是應該講的,尤其為了大眾的面子,應該有。如果從反面講,“面子”也帶有某種虛偽的概念。“面子”就像人一樣,善良和邪惡只是一念之差。

話劇情結

更懂如何立體地塑造人物

新京報:你如此喜歡話劇,為什麼之前就沒有想過出演一部作品?

馬德華:因為那麼多年都在從事原來我自己的戲曲工作,拍了《西遊記》以後,我的工作重心又基本是在影視上。這麼多年我秉持著一個信念是,只有能夠勾起我的創作慾望,我才會去詮釋它。

新京報:按你這麼説,《面子問題》讓你在70多歲的年紀又萌發了創作慾望?

馬德華:演《面子問題》其實是為了學習老舍先生當時先進思想的內涵,他對當時的社會有自己的看法與憤懣,他巧妙地用了舞臺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來展示。原來《老舍五則》也非常好,那時候我就想要參加,但那時確實太忙了,挺遺憾的。

新京報:作為一個話劇迷,你覺得話劇對於自己的藝術生涯有哪些影響?

馬德華:我曾在李丁老師的帶領下,在話劇研究會下屬做過“喜劇實驗部”,我們一直在嘗試喜劇該怎麼展示,那個時候我跟北京人藝和中國兒藝很多演員的關係都很好。話劇演員,演一個人物要寫“人物小傳”,在戲曲裏面是沒有的,尤其演新編戲的時候,人物小傳能夠讓戲曲演員從角色到動作方面找到一些依據。李丁老師當時就跟我説,你演任何人物的時候,要站在這個人物的身份上去思考、去看待任何事情,包括講話的感覺,這樣塑造出來的角色才會立體,這些話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新京報:談談你眼中的老舍先生?

馬德華:從上小學的時候就接觸老舍先生的作品,那時候的語文課叫文學,有一篇文章是《駱駝祥子》的節選,那個時候我天天朗誦這篇作品。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的班主任送了我一本《駱駝祥子》的小説,包括老舍先生的劇本《茶館》、《龍須溝》我都有,他的作品代表的就是京味文化,我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小時候老舍先生的家我都去過,胡絜青先生還給我寫過字,我至今還都珍藏著。

采寫/新京報記者劉臻

原文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19-10/31/c_1125173992.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