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第二十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將正式落幕。三周多的時間,22場演出,又一個屬於北京樂迷的“忙碌十月”過去了。
音樂節的工作人員常常被這樣問道:“每年剩下的11個月,你們到底在做什麼?”其實,一年中,大家的腳步從來沒有停下。劇目要不斷溝通,特殊的場地要提前搭建,演出前後,接待藝術家也是一個相當重要而現實的問題。
讓古典音樂帶上“城市氣質”
從保利劇院、中山公園音樂堂到後來的天壇、太廟、三里屯紅館、香河園文化中心,再到今年的水關長城和壽皇殿,北京國際音樂節的“版圖”逐年擴大:一些巧妙的設計,總能讓看似與古典音樂無關的空間煥發新的活力,但實現這些設計的過程卻絕非易事。
10月14日,景山公園北端的壽皇殿建築群樂聲悠揚,燈光映照下,紅墻環繞,古木幽翠。一輪圓月斜照,抬頭可見南側山頂的萬春亭。壽皇殿門前的空地上,高臺在兩座石獅間搭起,法國鋼琴大師讓·伊夫·蒂博戴正在彈奏好友亞倫·齊格曼的新作“探戈協奏曲”,當鮮明的舞曲節奏響起時,執棒中國愛樂樂團的青年指揮家黃屹也跟著情不自禁地一“扭”。熱烈的異域情調張揚在莊重肅穆的飛檐下,北京這座城市的古老和現代在此刻一併迸發。
這場名為“紫禁之巔”的音樂節委約作品專場音樂會,是2018年壽皇殿修繕開放後迎來的第一場大型演出。據本場演出的負責人賈翔介紹,今年4月,音樂節就開始與景山公園溝通演出事宜了,6月到10月間,工作人員帶著樂團和製作團隊前後十幾次來考察場地,攢下了一本100多頁的演出手冊,上面詳細記錄著消防措施、設備怎樣進出場地等大大小小的注意事項。“總的來説,很順利。”賈翔説。2009年和2018年,音樂節曾先後在天壇祈年殿和太廟上演了戶外音樂會,已經有過類似的經驗。
小的插曲仍然不能避免。10月13日,演出前一天,一場讓氣溫直降至10℃以下的秋雨又打亂了安排,樂團和蒂博戴本該在現場進行的綵排,只得臨時改到中國愛樂樂團的排練廳裏。為了保證演出效果,第二天傍晚,天色剛剛轉黑,樂手們就手捧薑茶、貼上暖寶寶,趕在觀眾進場前抓緊最後的時間做了簡短排練,製作團隊也頂著巨大的壓力,迅速調試了設備。“如果是國外的樂團,這種情況下根本就不可能上臺演出。觀眾們坐在那兒聽都感覺冷,弦樂手和管樂手早就‘僵’了。”賈翔非常感謝樂團和幕後工作人員的職業態度。一場時長兩個多小時的音樂會,鋪墊著前期五個月的漫長準備。
“我們當然想探索更多的場地。”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説,“我希望以後的音樂節能更有狂歡節的感覺,讓古典音樂真正發生在我們身邊,讓大家去‘慶祝’古典音樂。所謂的‘慶祝’,不是那種正襟端坐的雞尾酒會,而是帶著城市氣質的。”把音樂融入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是音樂節一直在致力追求的目標。
讓藝術家在舞臺上盡情綻放
10月3日晚,同樣因為突變的天氣,《追夢·長城夜》音樂會緊急轉場,從水關長城腳下的一個空閒院落搬到兩公里外的“長城腳下的公社”。4日淩晨近5點時,北京國際音樂節節目總監涂松前腳剛踏進家門,一個電話就打了過來,幾名藝術家的簽證出了點岔子,需要立刻解決。
類似的問題,幾乎貫穿了音樂節的始終。“接待藝術家是一個特別大的挑戰。它看起來好像不是個事兒,但就是佔了很大的比重。”音樂節製作執行負責人楊華坦言,僅在出行方面,需要接送機的航班架次就“根本數不清”,比如今年連續上演了三場音樂會的馬勒室內樂團,樂手們是乘坐不同的飛機先後來北京的。大興機場通航後,工作人員更要仔細核對每一架航班的起降資訊。他們甚至勸説越來越多的國外藝術家下載了微信,以便及時溝通。
五花八門的要求還有很多:有些樂手比較“任性”,不帶樂器,也不帶琴弓和哨片;有的藝術家對演出的品質毫不妥協,為《追夢·長城夜》的曲目《SLEEP》作曲並擔任鋼琴演奏的馬克斯·裏希特堅持要在現場使用音質更好的三角鋼琴,但三角鋼琴又大又重,出於保護文物和夜間氣溫太低的考慮,音樂會最終從水關長城上搬到了長城下;有些演出用到的樂器相當稀奇,杜韻的歌劇《天使之骨》需要輪鼓和兩片指定音高的包鑼,前者讓工作人員翻遍了汽修廠,後者則是南方的民樂樂器,找起來同樣花了很長時間;14歲的天才少女阿爾瑪·多伊徹常常讓人聯想起年少成名的莫扎特,但小姑娘不想成為莫扎特的影子,也不喜歡被當作孩子來對待,早慧的她希望能和成年人平等交流……“這些年下來,幾乎什麼要求都遇到過,我們都要滿足,也都必須想到。”楊華説。
細心的觀眾也一定留意到,今年,音樂節邀請了多位“高齡”藝術家,其中,埃迪塔·格魯貝羅娃73歲,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82歲,夏爾·迪圖瓦83歲。格魯貝羅娃來到北京後幾乎一直都在排練,迪圖瓦指揮兩個半小時的音樂傳奇劇《浮士德的沉淪》一氣呵成,大師們對藝術的敬畏令人感佩。但考慮到他們畢竟年歲已高,音樂節在派專人接待的同時,也儘量不安排過多的採訪活動,讓他們把最好的狀態留在舞臺上,展現給期待已久的觀眾。
與藝術家們的行程相伴而來的問題,是音樂節每年的劇目安排。一場演出也許最多不過三個小時,但背後溝通和敲定的過程短則數月,多則幾年。仍以杜韻的《天使之骨》為例,當音樂節注意到這部作品時,它還在紐約的小劇場中上演,尚未拿到2017年的普利策獎;10月21日,音樂節與享有盛名的法國喜歌劇院正式達成了三年的合作意向,這個“高光”時刻,也是用長達兩年的探討換來的。本報記者高倩文並圖
原文連結: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10/28/content_12425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