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在某種程度上也許能比新聞檔案更加真切地反映和記錄一個時代。”這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很多場合表達過的觀點,同時也代表了觀眾對時代文藝精品的呼喚與訴求。藝術的生命力既在於其特有範式承載的恒久美感,也在於它與現實生活存在的緊密關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評判,昨晚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次亮相的大型民族管弦樂《新國門暢想》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這場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北京演藝集團聯合主辦,北京民族樂團與中共北京市大興區委宣傳部共同承辦的演出,以超過80分鐘的純演奏時間,呈現了以大興國際機場為主題、歷時一年創作打磨的民族管弦樂巨制,藝術家們的才思與投入在演出的無數細節中得到彰顯。
《新國門暢想》由六個樂章組成,在以民族管弦樂團為主體的呈現方式之外,加入了朗誦、古琴、打擊樂、獨唱、合唱等各種表演類型,使得整部作品從聽覺感受上更加豐滿和新穎。
第一樂章《天下首邑》追溯了大興自秦朝定縣以來2400餘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以轟鳴的鼓聲和凝實的編鐘為索引,徐徐展開一幅大氣磅薄的歷史畫卷。一襲紅衣的古琴演奏家趙曉霞以清幽文雅、氣韻平和的演奏與樂團的雄渾之勢形成富有戲劇性的對比。
第二樂章《京都敘事》是整部作品中“京味兒”最濃的段落,無論是置於觀眾席間的十余位表演者模擬的鴿哨環繞,還是三弦、快板、撥浪鼓勾勒的市井風情,都讓觀眾倍感親切。作曲家劉青譜寫的第三樂章《鳳凰展翅》是全場氛圍的一個高潮,王佳男與宋藝博兩位打擊樂演奏家領銜的打擊樂聲部,用酣暢炫技的表演將大興國際機場所寓意的鳳凰展翅、翱翔雲海的氣魄展現得淋漓盡致。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用兼具民歌與戲曲特色的清麗嗓音,讓《水光瀲艷》樂章的婉轉柔情更加動人,曲終處的三聲同音“相隨”在極高音區完成了穩定的減弱,實在令人讚嘆。在《南囿秋風》精彩的三段式敘事結構之後,來自北京歌劇舞劇院合唱團的藝術家們以氣衝霄漢的姿態唱響了末樂章《國之大興》的頌讚。青年作曲家鄒航在這裡設計了令人驚嘆的巧思:在豪邁的齊奏衝向充滿光明和希冀的終點前,二胡和笙、笛交替吟唱出《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那舒緩動人的音樂主題,就像生活在新時代的國人投向歷史的深情目光,令整部作品的思想內涵達到新的層級。
作為民族管弦樂指揮家,許知俊先生不僅以純熟精準的指引帶領樂團完成高難度的演奏,更塑造了整體感極強的音響輪廓;而擔任每個樂章前朗誦的表演藝術家瞿弦和先生,則讓詞作者陳維東筆下那一串串情真意切的文字擁有了韻律之美。這樣一部鮮少採用現實主義體裁的民樂佳作,不但實現了專業藝術範疇內的突破,更以渾然整體的氣質展示了多位創作者奇跡般的默契。高建
原文連結: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10/23/content_12424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