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有了明星效應,更要有好作品

發佈時間:2019-10-18 15:01:07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鄭雲龍在原創音樂劇邀請展演《因樂聚》演出現場。供圖/北京舞蹈學院

本報記者韓軒

前天21時40分,不少粉絲等候在北京舞蹈學院南門外,踮著腳向舞蹈劇場的方向張望。他們沒有票,卻依舊在冷風中不願意走。一場名為《因樂聚》的原創音樂劇邀請展演正在演出,而他們的偶像、因綜藝《聲入人心》走紅的音樂劇演員鄭雲龍和阿雲嘎登臺表演。

本來,這只是一場中國音樂劇行業的“內部聚會”,是中國音樂劇協會委託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係牽頭組建的中國音樂劇協會創作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演出,卻在粉絲圈引發了強烈反響。“明星效應帶動大量觀眾關注音樂劇,我們在這個時候成立創作專業委員會,正當其時。”北京舞蹈學院副校長、中國音樂劇協會副會長許銳説。

偶像:為音樂劇網羅大批粉絲

“真沒想到有這麼多粉絲關注,我在朋友圈裏都不敢發這場演出的資訊,就怕有人要票。”演出開始前,許銳連連感嘆,這場演出火爆到“超乎想像”,甚至“驚動”了黃牛票販,聽説當晚的演出票,已在粉絲圈炒出了1.5萬元一張的驚人高價。

其實,當天慕名而來的不僅有粉絲,三寶、李盾、陳少琪、陳蔚、戴勁松、任冬生等音樂劇創作者也都到場。當晚的演出呈現了多年來中國原創音樂劇的多個精彩片段,有多次上演的《蝶》《聶小倩與寧採臣》,有根據巴金同名小説改編的音樂劇《家》,還有講述北漂生活的《秋褲與捍麵杖》……因《聲入人心》走紅的演員阿雲嘎、鄭雲龍多次登臺,還有劉令飛、徐瑤等堅守音樂劇多年的演員,通過一個個劇目片段,帶觀眾回顧了中國音樂劇的幾十年曆程。

演出當天,由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係牽頭組建的中國音樂劇協會創作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應邀參會的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係副教授戴勁松很興奮:“音樂劇行業需要偶像,阿雲嘎和鄭雲龍通過綜藝節目成為偶像,給音樂劇行業帶來粉絲是一件好事,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事還有很多。”許銳介紹,創作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就是希望把音樂劇演員和幕後人員集結起來,群策群力,探索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發展道路。

現狀:急需各環節專業人才

“明星效應給音樂劇帶來了粉絲,但整個行業如何走向産業化,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帶著中國音樂劇協會會長鐘浩提出的問題,兩場學術論壇也在創作專業委員會成立當天同期舉行,行業大咖為中國音樂劇行業現場把脈。

著名音樂劇製作人三寶率先説出了他的困惑:“我們現在確實出了明星演員,但優秀演員的數量還是太少。”三寶説,他每次排劇找演員都很困難,大多是剛剛畢業的演員,舞臺經驗有限,畢業多年還堅持做音樂劇的人太少,幾乎都轉行了,“這也不怪他們,一是原來沒那麼多戲讓他們演,二來只演音樂劇也沒法養活自己,這是整個行業的問題。”

北京環球百老彙董事長鐘麗芳贊同三寶的説法,“演員確實要提升,但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搭建整個音樂劇的産業體系。”她介紹,自己帶音樂劇《不能説的秘密》全國巡演時,發現不少行業短板。“不少承接我們演出的演出商看不懂音樂劇演出手冊,工人不知道怎麼配合音樂劇裝臺,最後我們只能把演出手冊畫成圖,把裝臺變成看圖説話。”鐘麗芳覺得,音樂劇行業急需專業人才。

讓她感到高興的是,北京舞蹈學院在全國第一個開辦音樂劇本科教育後,很多高等院校都在近年開設了音樂劇係,“這些院校培養的不光有表演人才,還有從創作到製作各個環節的人才,有了他們,中國音樂劇才能健康地走下去。”

創作:音樂劇可向歌劇學習

在大會學術論壇最後,原創音樂劇的創作和現實題材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香港音樂人陳少琪通過他的經歷提出了現實題材的重要性。“21年前我和張學友合作音樂劇《雪狼湖》時,因為明星效應票賣得很好,不怎麼需要考慮題材,但後來做幾部古裝的或者根據漫畫改編的劇目時就失敗了。”陳少琪發現,這些“蹭熱度”的劇目不夠接地氣,很難引起觀眾的集體回憶,而最近他原創的《愛在星光裏》關注老社區改建,因為充滿人文情懷感動了觀眾。

選擇了貼近觀眾的題材,劇目還需要精細打磨。戴勁松犀利地指出,這兩年音樂劇發展勢頭很好,但“快餐”偏多,“兩三個月就攢出一台戲。”“音樂劇是商業産品,更需要品質保障。如果老百姓不買票,成本就回不來,我們需要能持續演下去的作品。”導演陳蔚建議,音樂劇的創作要向歌劇學習,“劇本和音樂如果像歌劇那樣精細和規範,二度創作就不那麼費力。”

“現在有一批粉絲被音樂劇吸引走進了劇場,但只有我們不斷創作出內容優秀的、能夠持續盈利的作品,才能讓觀眾留在劇場。”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主任張小群説出了專家們的共同想法,未來,音樂劇協會創作專業委員會將繼續組織相關研討交流及優秀作品展演等活動。

原文連結:

http://bjrb.bjd.com.cn/html/2019-10/18/content_12423673.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