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師名家

國歌奏響前的那一刻 記著名指揮家于海

發佈時間:2019-10-09 16:54:49 丨 來源:北京晚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于海

中國音協管樂學會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團長。1999年、2009年擔任新中國成立50週年、60週年慶典千人聯合軍樂團總指揮。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任解放軍軍樂團總指揮。2015年“九三大閱兵”,任千人合唱團團長兼總指揮。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連續十年為國歌立法提案,被譽為“推動國歌立法的音樂家”。

▌白杏玨

國旗招展、國歌嘹亮、軍威雄壯、舉國歡慶——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天安門,再次聚焦億萬人的目光。電視機前,指揮家于海難抑激動,思緒情不自禁地飛回二十年前天安門廣場上——

那是1999年10月1日的國慶典禮現場,國旗護衛隊已經就位,全場肅立,悄然無聲。天安門城樓對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指揮臺上,身穿軍禮服、佩戴白手套的總指揮于海抬起了雙臂。短暫的停頓之後,10時04分,于海的雙臂有力地一揮,白手套在空中劃下一道弧線,激昂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立時響徹雲霄,全場數十萬群眾同聲歌唱。

“我從來沒有跟人説過,在國歌響起之前的那一刻,我在想什麼。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想到,這是多麼大的信任和榮譽啊!這是黨和國家對你的信任,才把重要的任務交給你。要是出了差錯,那絕對是承擔不起的。”

當“全體肅立、奏唱國歌”的密碼下達之後,那一刻短短的靜默,是于海最緊張的時刻,等候他指令的,不僅是樂團的幾百人,而是現場的數十萬人。作為解放軍軍樂團的總指揮,國歌早已深深融進了他的血液裏,但在那一刻,他的大腦仍在飛速運轉——“音樂的速度能不能按照每分鐘96拍?我的手勢能不能讓演奏員、升旗手都看得很準確?”不過,這所有的考慮,都在他那堅定的一揮手後,轉化為堅定的信心與激昂的熱情:“當國歌響起來之後,我就完全投入到演奏之中了。”一系列行雲流水的指揮動作,將慶典現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作為國家一級指揮、解放軍軍樂團的原團長,于海參與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數次重大活動,包括1970年新中國成立21週年慶典、1984年新中國成立35週年閱兵式。1999年,于海在新中國成立50週年的重大時刻站上了千人聯合軍樂團的指揮臺,並從2003年起擔任解放軍軍樂團團長。2009年,新中國成立60週年,于海再次擔起重任,擔任閱兵式千人聯合軍樂團總指揮。

2015年9月3日,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非國慶節舉行大閱兵,在這次舉世矚目、規模空前的閱兵式上,首次組建了千人合唱團,“身經百戰”的指揮家于海再次出山,擔任合唱團的總指揮。這份堪稱輝煌的履歷,是一位軍人藝術家與祖國共同成長的證明。此外,于海也多次在重要外交場合擔任樂隊指揮,為外國友人奏響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以精湛的技藝演繹各國國歌,可謂是獨一無二的國歌指揮專家。

自1969年被選入解放軍軍樂團起,于海就有了兩重身份——軍人和藝術家。他是一位傑出的指揮家,更是一名光榮的老兵。對於軍人來説,舞臺就是戰場,既要有一絲不茍的紀律,也要有臨危不懼的氣魄。像1999年國慶閱兵那一刻的緊張,在於海的指揮生涯中是絕無僅有的。“軍人藝術家必須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于海笑道,“我指揮過那麼多次重大的演出,始終都是處變不驚的狀態,有好多次都可以説是化險為夷。”于海回憶,早年有一次在北京音樂廳,演出將要結束時,觀眾正鼓掌,音樂廳突然停電。“我當時就想,千萬不能亂,我們要是亂了,台下觀眾就會亂,很可能發生事故。”一個念頭閃過,于海大喊了一聲:“拉德斯基(進行曲)!”——這是全樂隊最熟悉的樂曲之一,所有成員閉著眼睛也能演奏。演奏者們心領神會,在一片黑暗中奏響了這首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名曲,台下觀眾掌聲如潮,直到廳內重新亮起,觀眾依然沉浸在美妙的樂曲中。還有一次,于海正在進行一次重要的綵排,當他在指揮臺上就位,等待著面前的大幕徐徐拉開時,忽然聽到一聲巨響——幕布竟然掉了下來。緊接著,作為裝飾的泡沫字“唰唰”往下掉,懸挂幕布的鐵桿也“哐當”一聲墜地,重重地砸在於海的腳前。那一刻,台下的觀眾都十分驚慌,而于海的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不能慌!”他依然以最標準的姿勢佇立在指揮臺上,絲毫沒有受到干擾。“假如這些東西真的要砸到我了,我也能及時做出反應,沒有慌張的必要。”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于海臨危不懼的風範而嘆服:“瞧,咱們的軍人藝術家,就是不一樣!”

除了軍人和藝術家之外,于海還有一個為人們所熟知的特別身份,那就是“國歌守護人”。這位曾無數次指揮樂隊奏響國歌的軍人,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促成了“國歌法”的誕生。

“很多人都知道,我從2008年開始以政協委員的身份提案,為國歌立法努力了十年。實際上,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呼籲大家要正確地演奏國歌了。”這位堅毅的軍人説道。早在1997年,于海就在《人民音樂》、《瞭望》等知名報刊上發聲,提出“使用正確的國歌版本刻不容緩。”他寫道:“歌似國魂,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象徵……國歌有著不可侵犯的神聖,有著至高無上的尊嚴。”(《人民音樂》,1997年6月12日)可是,他卻痛心地發現,在許多重要的場合,有些國內外樂隊竟然都不能準確地演奏國歌。其原因就在於,很多樂隊使用的是錯誤的樂譜版本卻不自知。更令人氣憤的是,還有人隨便改動國歌的旋律、歌詞、節奏,甚至在奏響國歌時表現出不嚴肅、不尊重的態度,這一切都是于海不能容忍的:“我必須站出來捍衛國歌的尊嚴,因為國歌是神聖的,是我們國家的象徵。”

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擲地有聲的宣言,正是在實際行動中彰顯力量。從1997年開始,于海一邊承擔著解放軍軍樂團的指揮重任,一邊自覺成為了國歌的守護人,致力於提高人們對國歌的正確認識。2008年,于海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他第一個想到的提案就是:為國歌立法。“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説法律是這麼好立的嗎?”于海説,“我説,為什麼不能?國旗、國徽有法,國歌也應當有法。”經過審慎的思考,于海最終形成了國歌法的提案。

2017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正式施行。“接到通知説提案通過的那天,正好是我62歲的生日。”于海感慨萬千。從2008年第一次提出提案,到2017年國歌法正式實施,于海奮鬥了十年。“我始終都相信,我們能有一部真正的國歌法。”于海微笑著説。守護國歌,早已成為了他生命中的主旋律。

如今,這位國歌守護人踏上了新的征程:在全國各地進行“我們的國歌”主題演講,為大眾講述國歌的故事。不論是在千人禮堂,還是在普通教室,于海聲情並茂的講演總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我們的國歌有84個字,37個小節,標準時長是46秒,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牢記的。”站在講臺上,年過六旬的于海依然身姿挺拔,依然是當年站在天安門廣場中央的風采。

“我們的國歌,是最好的國歌。”當於海在講臺上説出這句話時,仿佛就站在十年前的天安門廣場上,在國歌奏響之前的剎那,用力向下一揮手。

原文連結: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10/09/content_12421985.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