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文學

大音希聲 悅己悅人

發佈時間:2019-10-09 09:40:46 丨 來源:北京晚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郭關

郭關,當代著名書畫家、古琴藝術家。今年,“不可説——郭關音畫藝術作品展”在北京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展出。作為當代書畫家中少有的音樂家,郭關將音樂與書畫融會貫通,構建了一個自己的藝術審美世界。——編者 

古琴與書畫在學習方法上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學習都是從臨摹開始。古人學書法往往選定一家經典碑帖,每日臨摹,直至背臨,再到創作,然後再廣博眾長,形成自己的風貌。古人在古琴學習上也先是與老師對彈,直至能自己獨立演奏。老一輩琴家管平湖、劉少椿在學琴之初都是用這種方法。我們現在能聽到姚炳炎的《高山》,與徐元白先生的《高山》,兩曲聽起來有許多神似之處,其實這就是姚炳炎當年跟徐元白學琴時留下的痕跡。

現在錄音技術很發達,學琴會方便一些,已經很少有人採用以前這種一句一句跟著老師彈的教學方法,大多是先識譜,熟悉基本旋律之後,跟著老師的錄音一遍一遍彈,老師再從中輔導指點,方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還是一樣。先學老師的東西,等學牢固了再自己獨立演奏發揮,這種方法不僅是古琴與書畫,在其他的傳統藝術門類裏,比如説崑曲、京劇、圍棋上都有相似之處。崑曲中的每一句、每一個轉身,都是先從臨摹學習老師的唱腔、身法開始。圍棋也要經歷一個“打譜”的過程,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傳統得以保存與發展,藝術大師往往也能在傳統的精華上加上自己的創造,從而形成新的藝術風格。

但這樣的學習方式也容易形成固定化的模式,就好比武術套路的傳承,本來許多武術套路是把一些實戰的招式加以整理形成方便平時演練的組合,但久而久之,學套路的人可以很漂亮地把一套拳法演練下來,卻沒有半點實戰的能力,古琴上有許多人能彈很多古曲,但需要創作琴曲,或是即興演奏了卻不知從何下指的情況也很常見。創作的前提肯定是需要具備即興演奏能力,可以説在琴曲的創作上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屬低潮期,期待琴人們的努力。

古代琴論説:“喜工柔媚則俗,落指重濁則俗,性好熱鬧則俗,取音粗厲則俗,入弦倉促則俗,氣質浮躁則俗,反之者,為雅。”古琴音樂如果演奏的目的就是為了取悅他人,抓人耳音,自然就容易低俗,這也是為什麼古琴自古就有“琴悅己”之説。

古琴自古雖説是彈給自己聽的,是悅己而非悅人之樂,但在現實生活中,喜歡聽古琴的人數眾多,琴人對於古琴音樂的推廣普及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現實演奏的場合中,小有三五好友聚會,中至上十人小雅集,大至數百人的公開舞臺演奏,對於如何成功理想地進行演奏,這裡面有不少知識。

不少人喜歡談境界,演奏時卻不斷出現錯誤:重復錯句、按音不實、碰帶它弦、卡殼等。其實這些基本問題沒有解決,講藝術境界都是妄談而已。

在演奏時最大的障礙是心理緊張,也是導致演奏失敗或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據研究,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會在公開正式錶演時有緊張心理,所以緊張是人之常情,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情,減少緊張心理的途徑除了藝高人膽大之外,唯一的途徑就是多演奏,鼓足勇氣在不同的場合進行演奏來鍛鍊自己。

演奏前不宜濃茶醉酒。古琴雅集前有時會有聚餐,知道演奏為重要內容時,切不可大吃大喝,濃茶烈酒不僅傷身,更不符合古琴養生之道。特別濃茶易使人增加緊張感,對身體的刺激很大,影響穩定發揮。許多琴友在演奏時因緊張手指會略有發抖,若是演奏前飲用濃茶烈酒,無疑更是雪上加霜。烈酒之害更不用多説,醉酒後更能彈好《酒狂》之説更不可迷信。琴藝的高妙發揮是需要平時日積月累的修煉,即使是天才,想彈好《酒狂》也需要平日練習數百遍之上,醉酒後只能增加演奏失敗的概率,細節的表現容易缺失,演奏易流於粗糙淩亂。

有時上臺前需要琴人自己攜琴上臺,如何抱琴古人是有要求的:應琴弦在外,琴軫在前,右手環抱古琴,而不應直接抓提龍池,空間狹小的話應豎抱古琴,不能橫抱,以免磕碰,總之抱琴應尊重愛護古琴,不應有粗俗之感。

在一些沒有主持的雅集、演奏活動中,演奏前應簡單介紹一下琴曲,聽眾中如果有對古琴陌生者,這點尤為重要。不少琴友生性孤僻、寡言少語,琴曲名也未報,默默地演奏完一曲,默默地走開,留給聽眾一堆疑問,對曲意的介紹其實是幫助聽眾理解曲意,這對於成功演奏會加分許多。

關於古琴演奏的細節知識還有很多,不過,在我看來,古琴演奏最終還是思想感情在琴曲中的共鳴,沒有足夠豐富的人生閱歷,就無法深深體會到琴曲中的意境。若一個人沒有喝醉酒的經歷,彈出來的《酒狂》肯定將會有著清醒時的音樂意識,會節奏整飭、法度森嚴。但有過醉酒經驗的人就知道,醉酒後的腳步都是高高低低、長長短短,自然景物早已天旋地轉,怎麼還會有整飭的節奏,森嚴的法度呢?

(鄧偉北新視覺供圖)

原文連結: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10/05/content_12421475.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