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排行

北京國際音樂節又上新 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發佈時間:2019-09-25 09:17:05 丨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歌劇《天使之骨》

周天

杜韻

《白蛇傳》劇照

2019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將迎來第22個年頭,金秋時節,首都藝術舞臺將再次迎來古典音樂藝術盛會。在以“新古典,樂無界”為主題的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舞臺上,埃迪塔·格魯貝羅娃、蕾妮·弗萊明等大師及馬勒室內樂團等名團紛至遝來。除此之外,在長城腳下演出的《追夢·長城夜》、虛擬現實音樂體驗《捌》等銳意新穎劇目也紛紛亮相,杜韻和周天兩位蜚聲國際樂壇的中國作曲家無疑將是最受矚目的明星。

10月18、19日,作曲家杜韻2016年創作的歌劇《天使之骨》,將作為本屆音樂節歌劇舞臺的重頭戲在保利劇院上演。在10月25日,本屆音樂節的“駐節樂團”馬勒室內樂團將在指揮大師阿什肯納齊執棒下,演繹另一位中國青年作曲家周天的《旅程》《韻》等作品。

“中國概念”是傳統

從2002年最早提出“中國概念”的藝術理念起,以陳其鋼、葉小綱、郭文景、譚盾、周龍等為代表的中國作曲家便雲集北京國際音樂節舞臺。陳其鋼的《五行》《蝶戀花》、郭文景的《夜宴》《狂人日記》等作品都是借助音樂節的平臺首度與中國觀眾見面。多年來,北京國際音樂節始終對中國作品、中國音樂家保持著持久的關注,“中國概念”與一代中國音樂家共同成長。

其中,葉小綱的歌劇《咏·別》將中國戲曲人的生活融入西方歌劇藝術中,顯現出中華文化的底蘊。郭文景的《詩人李白》和《巾幗英雄三部曲》,華人作曲家溫德青的《賭命》,以及金湘的新版歌劇《原野》,都為中國歌劇的創作積累了豐厚的經驗。余隆認為,用西方觀眾熟悉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更能為西方觀眾所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周龍的歌劇《白蛇傳》正是由北京國際音樂節委約創作完成,2010年在北京首演。這部劇以英文演唱和前衛的舞颱風格呈現,並以當代音樂語言譜寫中國民間傳説。該劇獲得國際知名音樂創作獎項,這不僅是對周龍個人藝術成就的肯定,也是對北京國際音樂節堅守“中國概念”、堅持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褒獎。

而其他曾閃耀音樂節舞臺的作曲家,如陳其鋼2017年在音樂節首演的《悲喜同源》、葉小綱的歌劇《咏·別》、周龍的《九歌》等都有相同之處,這些作品中無處不體現著中國文化的情感元素和精神力量。

把目光瞄準新生代

近年來,北京國際音樂節又將目光投向了新一代音樂人,杜韻和周天就是中國青年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余隆認為,這兩位年輕作曲家的音樂語言既是中國的也是國際的,他們代表著今天這個時代,是真正能走出去的。

1981年出生的周天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現任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音樂學院作曲係副教授,是目前活躍在海外的新生代中國作曲家之一。2018年1月,周天憑藉《樂隊協奏曲》榮獲第60屆格萊美獎“最佳當代古典音樂作曲獎”提名,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而同樣畢業于上音作曲係的杜韻,2017年憑藉歷時七年創作完成的歌劇《天使之骨》獲得普利策音樂大獎,是繼周龍後第二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曲家。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在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作曲家蜚聲國際舞臺,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而要想延續這股勢頭,讓用音樂講述中國故事的歷史使命薪火相傳,就需要有新一代傑出音樂家的參與,這也正是北京國際音樂節在近年來著力發現、挖掘和推廣新生代音樂家的原因。

余隆説:“中國要有世界文化的聲音,在國際上也要有中國文化的聲音。中國的藝術機構對中國作曲家、中國音樂、中國文化的推廣責無旁貸,但真正能走出去的作品要能體現中國文化的身份認同、基因認同,像杜韻、周天這樣年輕而優秀的作曲家出現在國際視野並且成就非凡,期待未來有更多年輕一代作曲家能帶著作品、代表中國走出去。”

用世界語言傳播中國聲音

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推出又一部中國作曲家創作的普利策獲獎歌劇,不僅延續了音樂節長期以來秉持“中國概念”對中國作品、中國作曲家的關注,也讓國內觀眾感受到新一代中國音樂家在世界舞臺所取得的矚目成就,為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事業提供了新的活力。

此外,“中國概念”還在不斷提升品質和層次。在音樂節20週年的閉幕演出中,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文格洛夫演繹了陳其鋼的新作《悲喜同源》。去年,享譽世界的華裔大提琴大師馬友友與琵琶演奏家吳蠻也受邀演出了北京國際音樂節委約作曲家趙麟創作的《逍遙遊》。音樂節從單純的中國作曲家寫作品、由中國音樂家首演,進一步進行全新的升級、深化,已經將“中國概念”提升到攜手世界各國藝術家一同傳播中國價值、中國故事、中國聲音的新層次。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偉大歷史時刻,北京國際音樂節放眼全球,將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創造中國價值為己任,投身到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這一遠大事業中。不難想見,在即將開幕的第22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中,新一代中國作曲家將與音樂節一道,共同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文/本報記者 倫兵 田婉婷

原文連結: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9-09/25/content_337902.htm?div=0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