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故事

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誕生記

發佈時間:2019-09-11 09:57:37 丨 來源:光明日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秦咏誠在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圖片為資料圖片 

秦咏誠(右)在盤錦油田與石油工人在一起。圖片為資料圖片

“錦繡河山美如畫,祖國建設跨駿馬。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戴鋁盔走天涯……”這首熱情豪邁的石油工人的英雄讚歌,不僅是激勵一代代石油工人投身祖國建設的號角,也是優秀的中國工人階級英雄群像的整體寫照。儘管它創作在半個多世紀前,但是今天唱起來還是那樣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曲作者秦咏誠(1933—2015)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作曲家。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裏,他創作了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我和我的祖國》、聲樂協奏曲《海燕》、交響詩《二小放牛郎》以及電影音樂《創業》《元帥與士兵》等一大批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廣泛社會影響的音樂作品。他一生為我國的音樂藝術與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與“鐵人”朝夕相處的三天

1964年,一個通知,使秦咏誠與著名作曲家、瀋陽音樂學院院長李劫夫有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也正是這個通知,使他的一生和石油工人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年3月,中國音樂家協會組織部分作曲家到大慶油田體驗生活,創作一批反映石油工人的作品。劫夫院長也接到了通知,要求他務必在3月20日到黑龍江省的薩爾圖報到。接到通知後,劫夫院長馬上做了動身的準備。由於身體的原因,學院準備找一位年輕人陪同劫夫院長一起“北上”,經劫夫院長提議,由秦咏誠陪他同去。不巧的是,秦咏誠當時正在發高燒,已臥床三天。聞聽此訊,劫夫院長親自來到秦咏誠家中探望並囑咐他安心養病。面對這難得的機會,秦咏誠盼望著自己早日康復,第二天儘管已經退燒,但身體還很虛弱的他,堅持陪同劫夫院長一同前行。

19日晚,秦咏誠如願以償地和劫夫院長登上了北上的火車。在車上,秦咏誠終於提出了憋在心裏的疑問:“我們去的薩爾圖是什麼地方?”劫夫院長悄悄地告訴他:“薩爾圖是個大油田,叫大慶油田,現在還保密呢。”輾轉到了大慶後,秦咏誠與呂驥、瞿維、王莘、張魯和劫夫等許多著名音樂家同住在大慶石油指揮部的招待所。

從第二天開始,油田為音樂家們安排了介紹有關石油方面知識的課程,從勘探、鑽井到採油、煉油等一連十天,一天一個內容。十天后,油田又安排他們深入一線體驗生活。秦咏誠和劫夫、王莘(《歌唱祖國》的曲作者)被安排在“鐵人”王進喜擔任隊長的“1205英雄鑽井隊”,並在井隊裏和“鐵人”朝夕相處,一起生活了三天。這期間,王進喜向秦咏誠講述了他1959年在北京開人民代表大會時,看到北京的公交車由於缺油背著煤氣包而心情沉重,還聽他講述了大慶石油大會戰的情景。1960年春天,王進喜的鑽井隊正在玉門油田,聽説北方發現了大油田,全國要在那裏舉行大會戰,當即就向上級請戰。他們告別了親人,穿著單衣登上了北上的列車。面對著惡劣的氣候、艱苦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簡陋的設備,石油工人為了讓國家早日甩掉“貧油”的帽子,打破西方敵對勢力的經濟封鎖,以戰天鬥地、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喊出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響亮口號。“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那驚天地、泣鬼神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氣概,使秦咏誠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和巨大的衝擊。特別是同王進喜和他的英雄鑽井隊朝夕相處的幾天裏,秦咏誠對石油工人的認識得到了極大昇華,情感上産生了強烈共鳴,他決心創作出能反映出石油工人精神的作品,以表達對他們崇高的敬意。

在招待所食堂裏完成的傑作

結束了三天的體驗生活,秦咏誠他們回到了招待所,油田黨委宣傳部為他們準備了一批反映大慶油田和石油工人工作生活內容的歌詞,希望作曲家們為其譜曲。在那些老作曲家們挑選完歌詞之後,秦咏誠也去挑了挑。這時,一首歌詞跳入他的眼簾,是石油工人薛柱國寫的《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採用第一人稱的歌詞,形象生動,人物鮮活,將石油工人那豪邁、樂觀的情緒和戰天鬥地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描繪得入木三分。秦咏誠越看越喜歡,越看越激動。此刻,他靈感乍現,思如泉涌,在招待所的食堂裏,僅僅用了20分鐘,就寫完了這部作品。

受到歌詞意境的啟發,歌曲的前奏採用了較快的速度,明快而富有彈性的節奏,跳動起伏的旋律線,好像滿載著石油工人的列車馳騁在祖國的錦繡河山,從祖國的大西北風馳電掣般地駛向千里之外的大東北。而後,引出了石油工人豪邁的歌聲:“錦繡河山美如畫,祖國建設跨駿馬,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戴鋁盔走天涯。”歌曲旋律寬廣,曲調清新流暢,生動地刻畫出了石油工人的豪放氣概,以及充滿自豪與自信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跨駿馬”的“跨”字上,旋律吸收了説唱音樂的因素,採用了下滑音,既符合漢語四聲的聲韻而“不倒字”,又鏗鏘有力,更能突出石油工人那豪放、爽朗的性格。“頭頂天山鵝毛雪,腳踏戈壁大風沙,嘉陵江上迎朝陽,崑崙山下送晚霞”這四句則是抒情性的段落,形象地描繪出了石油工人轉戰南北、四海為家的豪情鬥志和樂觀向上的精神。

為表現石油工人“天不怕,地不怕,風雪雷電任隨它”的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和氣壯山河的豪邁氣概,秦咏誠將這兩句歌詞處理成短促有力的八分附點音符與切分的節奏,使音樂變得更加鏗鏘有力而富於動力。同時,既與前面抒情段落形成鮮明的對比,也為後面出現的全曲高潮做了很好的鋪墊。

歌曲的高潮部分在“我為祖國獻石油,哪有石油哪就是我的家”這兩個最後的樂句上。為使歌曲的高潮更加突出,更具有感染力,秦咏誠別出心裁地將這一句開始的第一拍處理成休止符,把“我為”兩個字從弱拍上開始,以突出下一小節在強拍上“祖國”的“祖”字。然後在“獻石油”的“油”字上,旋律則採用了迂迴式的上行,音域上形成了大跨度的十度音程。在歌曲的最後四小節“我的家”三個字的處理上,秦咏誠還巧妙地借鑒了中國戲曲音樂的拖腔。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的初稿中,最後這四小節並不是像現在這個樣子,而是秦咏誠回到學校後,將作品唱給朋友和學生們聽,聽取並採納大家的建議,將原來最後一句比較簡潔的旋律改成了現在這樣一氣呵成的拖腔。這樣一來,音樂顯得更有感染力和動力感,既刻畫了石油工人的灑脫性格,又使全曲在充滿樂觀和自豪感的氣氛中結束。修改後的作品發表在中國音協遼寧分會會刊《音樂生活》上,很快就唱響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成為一首石油工人的英雄讚歌。

唯一的“石油工人作曲家”

這首歌曲的首唱者,原中央樂團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劉秉義,為這首歌曲的推廣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和秦咏誠也因這首歌曲結緣,而且一唱就是50年。而秦咏誠也從這首歌曲開始,又陸續創作了一批反映石油工人的優秀作品。1973年,作為文化部的重點項目,長影拍攝反映大慶石油大會戰的故事片《創業》,特地邀請秦咏誠為這部電影創作音樂。秦咏誠不負眾望,在電影音樂中又創作出了《滿懷深情望北京》《創業歌》《天涯萬里飄油香》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歌曲。由於秦咏誠在石油題材音樂創作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廣大石油工人都熟知秦咏誠這個名字,並親切地稱他為“石油工人作曲家”。1994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原石油工業部)授予秦咏誠“石油工人作曲家”榮譽稱號,在中國作曲家中,也唯有他一人獲此項殊榮。1996年,中國唱片總公司又授予秦咏誠這首作品“金唱片獎”,這首歌曲後被收錄在二十世紀華人經典名作中。

讚美祖國與人民,謳歌時代與生活是秦咏誠一生創作的主題。正是由於秦咏誠有著深切的愛國之情,有著對包括石油工人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深厚的思想感情,有著建立在植根于中華優秀音樂文化之上豐富的音樂語言的滋潤,以及在長期的深入社會生活之中不斷汲取豐富的營養和創作的源泉,使他創作出以《我為祖國獻石油》為代表的這樣一批既飽含著滿滿正能量和時代主旋律,又具有高度藝術價值,同時又雅俗共賞的不朽名作。

 (作者:魏煌,係瀋陽音樂學院原副院長、二級教授)

原文連結: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9/10/nw.D110000gmrb_20190910_5-11.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