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文學

“站在道德的起點”——淺析歌曲《見義勇為之歌》

發佈時間:2019-09-03 16:29:45 丨 來源:北國網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歌曲《見義勇為之歌》

作者:蔡佳倩文

歌曲《見義勇為之歌》是著名詞作家王磊、言己,著名作曲家劉東輝所作,歌曲參加了海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全國“見義勇為”主題歌徵集,榮獲主題歌曲一等獎。

該作品屬命題作品,要做到以小見大,深入淺出,如若沒有視角創新,作品很容易流於體裁格式化,題材老套化,語言僵硬化,感情氾濫化。對這樣的題材,要想主旋律新、奇、巧,猶如蘇軾説:成竹在胸,意在筆先。而《見義勇為之歌》正是意在筆先,從構思上,作者站在時代的高度,以道德為起點,向社會振臂呼喊“凡人善舉,利國利民”。作者認為“見義勇為”除了從道德上來衡量外,其實也歸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見義勇為之歌》主歌三段,副歌三段,曲式結構:前奏+ A1 A2+B1B2+間奏+A3+B2+B3,採用進行曲曲風。進行曲的氣勢在於雄勁、剛鍵、豪邁,旋律節奏有力,昂揚向上,具有鼓舞性、熱情性、力量性、行動性、整體性,作曲家劉東輝採用進行曲體裁,很好地詮釋了見義勇為主題,並利用合唱形式,激發社會參與,弘揚新時代風尚,凝聚社會力量,振興民族精神。《見義勇為之歌》也是一首説理歌詞,有引論,有本論,最後結論。歌詞寫作手法單一,自然工巧而不矯飾,段落層次分明,上下銜接自然,首尾呼應;語言直白而非蒼白,文字口語話而非口水話,語意概括、簡潔,態度鮮明,內容充實,文筆流暢,沒有具象描寫和抒情,沒有華麗辭藻,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空洞説理,避免了老套教條的創作思路。體現了作者情緒構思,思想深度,以及意識形態。更是體現了兩位文學深厚的詞家聯手筆力的厚重與精彩。

《見義勇為之歌》曲作者劉東輝(左一)

當佈局定格後,作者情感與理性相互相容,相互呼應,飽含著作者內心強烈的呼聲:做人就要義字當先,做事就要勇往直前,見義勇為成風尚,這個社會才和善。歌詞開門見山,做人就要義字當先,做事就要勇往直前,表達了作者自信的情感和豁達的觀點。“義”也是整首作品的詞眼。孔子最早提出“義”: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孟子則進一步闡綜了“義”: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作者也認識到道德不在,國乃滅亡的因果關係。後面兩句,見義勇為成風尚,這個社會才和善,這是作者對“義”的主觀的態度和堅定的立場。我們能從中領悟到歌詞裏蘊含的正氣能量,作者號召大家自覺維護社會公德,做事落實在行動上,要有正義、有勇氣、有善惡標準,希望“見義勇為”在社會上蔚然成風。

《見義勇為之歌》詞作者王磊

儘管A1作者已經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主張,但是作者覺得釋“義”還不夠透徹,還不夠深入人心,缺少境界。於是,A2作者從情懷上,再次提出自己的觀點,“心正則行正,心美則身美”。育其心,動其心,正其心,凈其心,美其心,是行為道德的根本。每位普通人的善義,平凡人生寫大我,平凡人生有偉大。

一個義字坦蕩心間,一個勇字挺直腰桿,見義勇為是本分,平凡之中見平凡。

主歌結構上a1a2,語境和心境屬於並列段,這是作者的主張和觀點。主歌A3,作者對A1A2,進行了有據有證的回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愛國主義精神,是公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是捨身取義的勇猛。“血氣之怒不可有,義理之怒不可無”。

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鑄就偉大民族風範,見義勇為當英雄,中華兒女非等閒。副歌B1B2b3作者用感嘆詞+詞眼的重復,緊扣主題,對“見義勇為”作了總結,強調社會發展“見義勇為”的必要性、必需性,必定性。

原文連結:

http://zixun.lnd.com.cn/dongtai/20190903/11978.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