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星光燦爛

明星能否成為撬動話劇市場走向成熟的理性杠桿

發佈時間:2019-08-22 09:50:08 丨 來源:文匯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從倪妮主演賴聲川的新作《幺幺洞捌》,到鄭雲龍加盟話劇《德齡與慈禧》,再到近期胡可、沙溢夫婦共同出演《革命之路》……“明星話劇”儼然成為貫穿今年舞臺演出市場的引人注目的現象。

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話劇表演對任何演員而言,本身是一場360度全方位的素質評測,通過舞臺經歷為個人價值加分,成為當下不少影視演員、新生代演員提升自我的一種途徑;另一方面,製作方也希望借助明星的人氣,帶動票房市場,獲得可觀的商業回報。

雙重驅動下,越來越多的“明星話劇”開始涌現,但並不是每一部作品都能最終符合觀眾的期待。貼上“明星”標簽的話劇,究竟讓觀眾看的是什麼?相比于一般的話劇演出,“明星話劇”在商業價值與藝術價值之間的探索顯然更引人關注。從近期本土幾部相關製作的表現來看,雖然有“明星光環”,但業內外已不再一味叫好。

或許是票房保障,但並非是口碑保障

所謂“明星話劇”,顧名思義,就是以明星的參演作為主要賣點的話劇演出。面對場租等各色成本的壓力,具有強大商業價值的明星通常是票房營收的重要保障。有製作人告訴記者,以明星、偶像參演為賣點的話劇演出,最高票價要比普通話劇演出上浮45%-88%,花380元基本只能坐在劇場二樓;即便如此,還常常被“秒殺”。

票房得到保證的同時,很多明星話劇也飽受爭議。

爭議首先來自隨著流量明星加盟之後引發的一些亂象。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新入場的流量明星也帶來了新入場的粉絲觀眾,為了心中的偶像,他們不惜一擲千金,不僅買最貴的票,甚至會一連買好幾場。黃牛趁機加價超賣演出票,一些原價千元左右的演出票甚至炒到三五千,嚴重擾亂票務市場的規範。與此同時,在有些話劇、舞臺劇演出中,粉絲還將一些“追星行為”帶進劇場,坐在前排肆意尖叫、鼓掌、拍照,打斷演員表演。舞臺,儼然成了他們近距離接觸明星的“第二現場”。與此同時,抱著追星目的而來的觀眾最終有多少能夠轉換為有效的劇場觀眾,更是一個未知數。

爭議同樣來自明星的表演水準。在今年的這一波明星話劇熱中,有一個現象引人關注:一批在影視劇領域聲名鵲起的青年演員,出於自我提升和突破的需要而主動向舞臺集結。比如某影視小花出演了舞臺劇《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張若昀加盟了林兆華創作的《三姐妹·等待戈多》,白百何也將加入李宗盛的全新音樂劇作品。因為舞臺被公認為表演的試金石,演出過程中沒有“重來一次”,也沒有後期剪輯和美化,注重即時性和現場性的舞臺藝術,最能夠真實反映和有效錘鍊演員的職業素養和綜合實力。但也正因如此,影視劇和舞臺之間的雙向跨越並不容易,表演藝術家劉子楓坦言自己當年花了八年時間準備,才完成了從舞臺到銀幕的轉換,反之亦然。很多零舞臺經驗的影視明星跨界到舞臺之後,不但自己沒有得到提升,反而影響了劇作的呈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年初趙薇出演話劇《求證》被評價為“災難”。

還有一些明星話劇,請來的明星演技不可謂不好,但還是讓觀眾感到失望。原因就是以為得明星者得票房,沒有在劇作上好好下工夫。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榮廣潤認為,明星話劇究竟是靠“明星”打動觀眾,還是靠“作品”打動觀眾,兩者背後是不同的創作路徑。在某部話劇演出中,雖然演員是業內認可的演技派,也是大眾喜愛的明星,但從作品的製作和呈現上來看並不精良,導致演員的表演就像是在背臺詞。

遵循舞臺藝術規律,讓明星效應在合理範圍內波動

不可否認,在話劇市場越來越大的今天,話劇本身正成為一種日益市場化的藝術樣式。從商業回報的角度來看,明星話劇本身無可厚非。要思考的是如何讓明星效應在合理範圍內波動,從而推動戲劇市場日益走向成熟。

在這方面,其實有不少成功案例可以借鑒。

“一個人和一把大提琴,在舞臺上演出了千軍萬馬、英雄生死”,前不久在中國大戲院亮相的獨角戲《伊利亞特》收穫了業內外良好的口碑。該劇唯一的演員丹尼斯·歐哈拉以詩歌和對話互相穿插的方式,將諸神、英雄與帝國圍繞復仇與榮耀展開的故事,慢慢推進到觀眾面前,100分鐘的表演流暢而頗具感染力。有觀眾評價:“獨角戲,能演到讓人耳尖豎起,目不轉睛,這張演出票,值了!”

需知,歐哈拉也是熒屏上的“熟面孔”,他曾在《傲骨賢妻》《真愛如血》等知名海外劇中塑造了多個深入人心的形象。從熒屏切換到舞臺,歐哈拉展現了一名成熟的專業演員對各種表演形式的駕馭能力。

放眼海內外,海倫·米勒、埃迪·雷德梅恩、何冰、郝蕾、郭京飛等演技過硬的演員,都反覆在各種表演領域得到了驗證。

以多部高品質影視作品為人們所熟悉的袁泉,近期又回到話劇舞臺,出演陪伴她十年的經典角色“簡·愛”。在諸多版本的“簡·愛”與“羅切斯特”組合中,袁泉和王洛勇這對默契搭檔最合觀眾“眼緣”,導演王曉鷹就曾感慨:“袁泉的表演會讓人幾乎忘記了她是在演戲,在劇場那有限的時空內,讓人産生一種錯覺:眼前的這個女孩子,就是簡·愛!”袁泉更是憑藉這一角色,獲得戲劇界最高榮譽“梅花獎”。聚光燈下,穿著灰色長裙的袁泉闖進靜物畫般的舞臺,一顰一笑都深深烙印在觀眾的心田。

前不久引發追劇熱潮的《長安十二時辰》裏,“張小敬”雷佳音、“右相林九郎”尹鑄勝、“聞無忌”楊溢、“郭利仕”呂涼都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演員,而開片“老吏”周野芒的回頭一瞥,更是引發觀眾許多彈幕“大唐的感覺就在於每個人的自信”。可見,優質的演技在舞臺上、在熒屏和銀幕上都同樣重要。

除了演技保駕護航之外,劇作本身的品質才是核心。導演查明哲對記者表示,在歐美成熟的戲劇市場,素來有“以劇為本”“以劇帶人”的傳統,所有演員都圍繞著劇目和創意服務,而不能背離舞臺藝術的根本創作規律。

最近在上海大劇院剛剛開票就一票難求的話劇《德齡與慈禧》就證明了這一點。盧燕、江珊、濮存昕等知名演員的出演當然很重要,但從網友的反應來看,很多人是衝著劇作本身去買票的。編劇何冀平之前曾經創作過《天下第一樓》,《德齡與慈禧》此前在國內多地巡演時已經積累了非常好的口碑,甚至被一些藝術院校選為教材。

原文連結:

http://wenhui.sumg.com.cn/html/2019-08/22/content_828999.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