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世界有一縷“永恒的陽光”,指的是天才音樂大師莫扎特。他的“從未老過”,一直讓人深深遺憾——遺憾他短短35年的壽數,未能讓天才輝耀的時光長一些,更長一些。
莫扎特的創作,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將頭腦中涌動的音樂,迅疾快速地記錄下來。時間,對於“從未老過”的莫扎特來説,至關重要。
然而,莫扎特傳記中確有這樣的記載,他在家境困窘之際,不得不拿出極為寶貴的時間,放下對音符的記錄,來寫些措辭謙恭的借債信件。莫扎特本不善言辭,卻不得不再三琢磨字眼,為換取微薄小錢費去大量時間。這情景讓人痛惜萬分——為著生計,他在“浪費”時間。一封於事無補的借債信,也許就讓後人失去又一闕“弦樂小夜曲”,或是一部歌劇序曲的精彩開端。
莫扎特不像他的後輩門德爾松那樣有錢,門德爾松是銀行家的兒子,又不像後輩瓦格納幸有巴伐利亞國王垂青,擁有專門上演他歌劇的歌劇院,能夠演出《尼伯龍根的指環》這樣的曠世巨制。莫扎特也沒有柴科夫斯基的運氣,可以得到富孀梅剋夫人物質上和精神上的資助,使他無後顧之憂地創作了許多經典之作。
莫扎特“從未老過”的35歲生涯,幾乎全籠罩在“不幸”的陰影之中——童年時代,在父親駕馭下,他被權貴“娛樂”著,作“雜耍”式的天才表演,青年時期又在貧病籠罩中度日。終於在1791年12月一個嚴寒冬日,莫扎特離開了人間,沒有喪儀,甚至沒有扶柩送行。匆匆沒有留下銘記的葬埋,讓他的臥病妻子康斯坦莎于晴日再去祭奠,竟然找不到他的安處。直到今日,維也納中央公墓最醒目的貝多芬墓與舒伯特墓之間,鮮花與草坪之上矗有莫扎特的碑體,但那不是他真正的葬身之地,只是一個紀念標誌而已。
雖然人生充滿不幸,莫扎特的音樂卻鮮有陰影。幾百年來,人們在聆聽莫扎特的音樂之後,總是以這樣的詞彙來描述自己的感受與認知:“明快的”“明亮的”“歡愉的”“輕盈的”“晶瑩的”“絕美的”“平靜的”“真摯的”“陽光的”……特別是“陽光”這個詞,總是與莫扎特的音樂緊係在一起。於是,莫扎特才有了音樂世界“永恒的陽光”的讚譽。這就是他“從未老過”的注腳,也是他的生命和他的作品的永恒與不朽。(李近朱)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原文連結:
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8/20/content_12150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