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藝術沙龍

回顧軍旅舞蹈七十年:跳動在祖國奮進的節奏中

發佈時間:2019-08-13 15:47:42 丨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舞劇《天邊的紅雲》

當代舞《走·跑·跳》

當代舞《八女投江》

新中國成立後,軍旅舞蹈堅守初心,扎拫軍營,謳歌英雄,創新發展,豐富完善,跳動在祖國奮進的節奏中,成為民族復興偉業中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1952年8月舉辦的第一屆全軍文藝會演為標誌,軍旅舞蹈開始了專業化、正規化建設。

隨著各軍區文工團的定編、命名,軍旅舞蹈逐步走上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新發展階段。在創作上,軍旅舞蹈逐漸轉變戰爭年代形成的“政治性”“寫實性”“戰鬥性”等直白、樸實、直面現實的手法,編舞從注重寫實風格到開始探索革命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創作路子;在舞蹈語言應用中,融合各地區民族民間舞蹈形態各異、風格多樣的動作語言,表現軍隊風采和祖國新氣象,各軍區、各軍兵種文工團逐步形成了鮮明的地域色彩和風格。

軍旅舞蹈在逐漸成熟中涌現出了以《陸軍腰鼓》《戰士遊戲舞》《藏民騎兵隊》《輪機兵舞》《羅盛教》《母親在召喚》《春到茶山》《春江花月夜》《龍舞》等為代表的舞蹈。這次會演,軍旅舞蹈以其宏大的陣容和較高的藝術品質,成為新中國舞蹈還處於探索階段時的主力軍,影響了一代人。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週年,第二屆全軍文藝會演于1959年6月舉辦。從第一屆到第二屆的七年中,軍旅舞蹈經過專業化建設,下連隊向民族民間舞蹈,向戲曲舞蹈學習,與外軍進行文化藝術交流、學習,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提高了整體的創作技能、表演水準和舞臺呈現能力,創作出了以舞劇《五朵紅雲》為代表的多部舞劇作品,在全國舞蹈界引起強烈反響。

1964年第三屆全軍文藝會演,正值新中國成立到“文革”之前的軍旅舞蹈創作的一個高峰時期,創作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和手段多樣,形成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較完美的融合。無論編導水準、表演水準還是舞臺呈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涌現出了《豐收歌》《洗衣歌》《艱苦歲月》《三千里江山》《飛奪瀘定橋》《不朽的戰士》《狼牙山五壯士》《野營路上》等一批代表當時中國舞蹈發展最高水準的作品。這些舞蹈,形成和確立了軍旅舞蹈崇高與壯美的審美基調和品格,逐步顯現出中國現當代舞種的雛形。上述不少作品成為中國首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舞蹈骨幹節目。

在“文革”十年,雖然軍旅舞蹈發展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專業水準和藝術品質全面下降,但是,軍旅舞蹈堅守光榮傳統,堅持反映軍營火熱的現實生活,創作出了以《草原女民兵》《戰馬嘶鳴》《魚水情》《雪山上的好門巴》《格鬥》《送鹽》《水鄉送糧》《永不下崗》等優秀舞蹈作品。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軍旅舞蹈勇立潮頭,大膽進行新的探索,引領了中國舞蹈發展的潮流,迎來了軍旅舞蹈新的發展高峰。

以第四屆全軍文藝會演為新起點,軍旅舞蹈進入了對新形式的追求、對人性的探索新階段,創作出了《刑場上的婚禮》《割不斷的情弦》《無聲的歌》《繡金匾》以及舞劇《蝶戀花》《驕楊頌》等一批優秀作品。

1980年8月,文化部、中國舞協在大連舉辦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屆全國“獨舞、雙人舞、三人舞”比賽。解放軍代表隊大批作品和新人脫穎而出。這些作品勇於對傳統舞蹈語匯創新發展,大膽開拓舞蹈新技術,對西方舞蹈特別是對現代舞語言構成方式的學習與借鑒,樹起了軍旅舞蹈在中國舞壇上的一座高峰,奠定了軍旅舞蹈在中國舞蹈中的先鋒地位。

在改革開放大潮奔涌之中,多元文化帶來舞蹈創作的多樣化。軍旅舞蹈在1986年的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和1987年為慶祝建軍60週年而舉辦的第五屆全軍文藝會演中,涌現出了《黃河魂》《一條大河》《踏著硝煙的男兒女兒》《海燕》《小溪、江河、大海》《囚歌》《八聖女》《小小水兵》等一批優秀作品,並推出了舞劇《蘩漪》《高山下的花環》《天山深處》《青春交響曲》《西天的流星》等。而這一時期軍隊舞蹈教學體系的建成,軍隊舞蹈理論的開拓、實踐、探索,為軍隊舞蹈持續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上世紀90年代,舉辦了第六屆全軍文藝會演,涌現出了《英雄》《壯士》《天邊的紅雲》《走·跑·跳》《英雄兒女》《邊關沉月》《珠穆朗瑪》《三十里鋪》《兒啊兒》《千層底》《酥油飄香》《士兵旋律》《雲上的日子》《庭院深深》《頂碗舞》和舞劇《虎門魂》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其中《天邊的紅雲》《走·跑·跳》《士兵旋律》《虎門魂》在1998年的第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比賽中獲得金獎。

邁入新世紀,軍旅舞蹈愈發展示出它強盛的藝術生命力。

一是在堅持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的宗旨下,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表現軍人新的精神境界作為創作主攻方向;二是在為人民而舞、謳歌新時代的非軍事題材創作中,注重作品呈現的思想深度,注重突出開拓作品的審美內涵和藝術底蘊,用當代的審美觀念和新穎別致的表現手法詮釋舞蹈。創作出了《穿越》《小城雨巷》《士兵與槍》《步調一致》《哈達獻給解放軍》《士兵兄弟》《舞獅人》《盛裝舞》《太陽鳥》《秋天的記憶》《那場雪……》《同行》《刀鋒》《那年剪短髮》《八女投江》《一片羽毛》《漠海孤雁》《守望》《紅藍軍》《夫妻哨》《深潛,深潛》等以及舞劇《紅梅讚》《紅樓夢》《牡丹亭》《三家巷》《鐵道遊擊隊》、舞蹈詩《延安記憶》等一大批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在參加新世紀以來的全國各項文藝評獎和舞蹈比賽中屢獲大獎、金獎。

軍旅舞蹈的創作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題材的雷同、動作語言的同質化、情感表達方式比較單一等,有概念化、模式化、類型化的傾向。此外,由於軍隊文藝團體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承擔國家各項重大主題晚會排演任務,舞蹈常常是“舞伴歌、歌伴舞”,使一些編導重形式的探索,淡化內容的深刻性,已經引起了軍隊舞蹈界的反思。

回顧軍旅舞蹈70年的發展歷程和所取得的突出成績:一是堅守初心,跳動在祖國奮進的節奏中,以弘揚英雄主義和實現民族復興為己任,表達當代人的時代風采。二是把握政治性和藝術性的關係,避免概念化、大而空。只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作品才能留得住。三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積極反映部隊新貌、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讓舞蹈不缺位不失職。四是從自己對生活的真情實感出發,以小見大,抓住生活最本真、最生動的肢體語言細節,表現人的精神世界。五是個性化的表達和知識技能至關重要。戲無定式,要找到自己的路,克服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態搞創作。(左青)

原文連結:

http://epaper.ccdy.cn/html/2019-08/12/content_268294.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