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樂器鑒賞

泉州北管守正創新 百年弦樂“老樹發新芽”

發佈時間:2019-08-12 09:45:20 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泉港中小學生積極傳承泉州北管,百年弦樂正發出“新芽”。 陳龍山 攝

中新網泉州8月11日電 (陳龍山林曉蓉)連日來,福建省泉州市泉港文化中心一角不斷傳出嫋嫋弦樂。數十名中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苦練泉州北管,傳承傳統文化。

“每年暑假和開學期間週末,北管傳承保護中心都會組織開展公益培訓班,吸引數百名學生報名參加。”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北管傳承保護中心負責人莊炳文介紹説,公益傳承活動開展于2015年,設有唱腔(工尺譜唱)、管樂、弦樂、彈撥和打擊樂等課程。

“非遺”傳承人莊炳文致力於保護和傳承北管,為學生開展公益培訓活動。 陳龍山 攝

聞聲走進弦樂培訓班,10多名小學生正撥弄著手中的二胡等樂器,齊聲演奏《江南大八板》《八板頭》和《層剪花》等。“創辦之初,僅20多名小學生參加,很多家長對此十分排斥,認為北管是出殯送葬時唱的。”莊炳文説。

泉州北管是廣泛流傳于閩南泉州泉港區的一種絲竹音樂,與“古音樂活化石”南音並稱“姐妹花”,素有“天子傳音”美譽。2006年,泉州北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泉港區也榮獲“中國北管音樂文化之鄉”稱號。

7歲的張瀧月正認真練習二胡 。陳龍山 攝

“上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初,是北管最流行的時期,聲名遠播至東南亞等地。”莊炳文回憶説,北管早年在泉港廣為流傳,常用於烘托慶典、婚喜、壽喜、祭祀等活動氣氛,此後險些“滅絕”,並逐漸淡出民眾視線。

莊炳文9歲時拜師學藝,10歲便能登臺演出,13歲開始嶄露頭角……如今已經52歲的他一心致力於傳承北管。“隨著北管音樂和文化的不斷傳播,喜歡北管的人越來越多了,對其認可度也不斷提高。”莊炳文欣喜地表示,“北管也迎來了春天,這棵‘老樹’正在發出‘新芽’。”

就讀小學四年級的王若城通過公益培訓課程,先後學習了北管的唱腔和弦樂。他説,“我在一年級的時候觀看了一場北管演出,就對北管産生了極大的興趣,後來爸媽就帶我參加北管公益培訓。”

11歲的王若城練習北管多年,已經掌握了唱腔和弦樂演奏。 陳龍山 攝

在當天的弦樂課堂臨近尾聲時,記者看到張瀧月右手虎口位置,已經被琴弓壓出了紅色印記。演奏期間,因為一曲目節奏沒能跟上隊員,她一時著急竟當場哭了出來。

“爺爺以前也拉二胡,後來就帶我來這裡跟大家一起學習,現在我已經能夠演奏一些北管曲目。”年僅7歲的張瀧月説話間充滿稚氣,不過課堂上的她卻是十分認真。

公益傳承活動開展以來,也吸引了不少傳承人和北管專業老師加入其中,朱惠玲從藝校畢業後進入當地一小學任音樂老師,業餘時間積極參與公益傳承活動。

“在音樂課上,我探索把音樂和北管相結合,並改編成有趣的節目,讓學生們喜歡上北管。”朱惠玲如是説。

目前,海峽兩岸之間的北管交流活動已成為常態,為北管傳承碰撞出火花,也給莊炳文帶來了不少創新源泉。“原生態的北管演奏比較單調,我正著手把北管和鼓樂、戲劇相結合,對曲目進行創新,讓北管能帶給觀眾一種傳統與時尚相融合的視聽感受。”

原文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08-11/8923381.s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