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樂手找不準自己在樂團的位置,到現在排練兩次就能達到音樂廳上臺演奏的水準;從靠刷信用卡發工資度日,到如今工資待遇逐步提高。十年來,作為民營交響樂團,在沒有任何社會贊助和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北京管樂交響樂團(以下簡稱北管交)靠著一步一個腳印的藝術探索和市場的摸爬滾打,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活得有滋有味。在7月18日北管交樂團十週年紀念會上,團長、藝術總監李方方發表了題為“因熱愛而奮鬥”的講話。短短6個字,涵蓋了李方方成立北管交的初衷,以及他這十年來的努力。
北管交是目前國內第一支職業管樂交響樂團,從2009年成立至今,演出近千場,演奏過的作品在500部左右,樂團逐漸成長為具備藝術生産能力、被業內認可的成熟職業樂團,並積累了大量粉絲。
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李方方談及樂團十年的成績時表示:“北管交只是種下了一顆種子,管樂交響樂的發展需要兩三代人的努力才會長成參天大樹。”
一腔熱情
武警軍樂團團長轉業成立北管交
成立北管交之前,李方方在武警軍樂團工作了30年,做了12年武警軍樂團團長,他也是北京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設計者。成立北管交的想法源於兩次留學經歷,上世紀90年代,李方方去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留學,他形容這次留學經歷為自己“打開了一扇窗”:“軍樂團主要的任務是禮儀,而管樂交響樂主要是在音樂廳裏演奏。此前,中國的管樂隊是以軍樂隊的形式存在的。到了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我才知道,原來管樂交響樂是這樣的啊。”
2000年底到2003年,李方方又獲得了去亞利桑那大學福克斯音樂學院學習的機會。他覺得,“管樂交響樂實在是太迷人了。什麼時候中國能有一個職業的管樂交響樂團,在音樂廳演奏可能中國音樂家都不熟悉的如此優秀的作品。”這個想法讓李方方異常激動,回國的幾年中,他尋找一切可能,全身心投入到了管樂交響樂團的籌備中。
2009年,從西安音樂學院畢業、正在猶豫是否繼續留在江西贛南師範學院做老師的慶格勒泰看到了北京管樂交響樂團的招聘啟事,動了來北京的念頭。幸運的是,酷愛古典音樂的爸爸並沒有阻止他離開穩定的教師崗位奔向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而是非常支援兒子的選擇。有了家人的支援,慶格勒泰一路過關斬將,順利進入樂團工作。
李方方非常清楚,建設一個樂隊有三要素:人、樂器和樂譜,而人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對樂團的招聘,李方方非常重視。他找來了很多專家做考官,而且實行的是拉幕考試,就是為了避免托關係走後門。“現代管樂交響樂團有一點非常重要,每個聲部都要求演奏者是獨奏家的水準,這非常難。而且管樂團演奏員的工作量、演奏作品對樂手的要求有的時候比管弦樂隊還高。大量現代作曲家為現代管樂交響樂團寫東西——管弦樂團、交響樂團在演奏昨天,當代管樂交響樂團演奏的是今天,甚至是明天。所以我們考試是希望招到最好的樂手。”
當頭棒喝
好樂手在一起不一定有好樂團
作為一個完全自負盈虧的民營職業樂團,十年來的風雨故事自然不少。然而李方方並不願意過多地表露十年來經歷的困難和焦慮,只是輕描淡寫地説:“既然你選擇了自己熱愛的事業,那麼有再多的困難也要扛過去。”
樂團成立之後,李方方告訴了自己的老朋友、當時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陳平院長很信任他們,於是樂團的首場演出就安排在國家大劇院。剛成立就被國家大劇院邀請演出,這讓全團的樂手們都喜出望外。然而現實把他們從喜悅的高峰上拽了下來。
“第一次排練,一下棒,第一個聲音出來我的心裏就有點涼。都是好樂手,都是國內各大高校非常優秀的畢業生,但優秀樂手湊在一起不一定就是好樂團、就有好聲音。他們在學校裏有大量的室內樂、重奏、管弦樂隊、交響樂隊的實踐,而管樂團的合奏課不是很多。音響的平衡,樂手的角色、作用……他們沒有這個概念。”
沒辦法,李方方從平衡的金字塔原則開始講起,從樂隊的平衡、融合開始訓練,讓這些年輕的樂手慢慢懂得了在管樂交響樂團的聲音體系和自己在這個聲音體系中的正確位置。這個過程,用慶格勒泰的話説好像又上了一遍大學:“我們上午排練三小時,下午沒事我基本都在家練習、消化。”
首場演出是在2009年7月12日,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説這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他們第一次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當時真的挺激動的。很興奮,而且很緊張。”慶格勒泰在西安音樂學院的老師還專程開著車從西安趕到國家大劇院,看慶格勒泰的演出。
生存問題
發工資才意識到錢的重要性
國家大劇院首演成功,讓樂團經歷了短暫的喜悅。到了發工資的日子卻愁壞了李方方,“錢從哪兒來呀?”
好在註冊樂團時所需註冊資金是李方方自掏的腰包。他把這些錢拿出來,好歹先把工資發了下去。李方方透露:“花完了之後,家裏傾家蕩産也得弄錢啊。我老婆也借錢發工資。有一次,第二天要發工資了,賬上就3000塊錢。怎麼辦?想辦法,該借的借。”
這樣的日子大概維持了一兩年。從第三年開始,李方方意識到有一種東西叫“市場”。通過朋友介紹,他開始結識演出商、劇院經理,學著談演出,做行銷,簽合同……
李方方曾經聽過一個行銷講座,裏面説新企業的規律是5年持平、7年微利,再往後就好了。北管交成立十年幾乎跟這個路徑一模一樣。5年開始基本持平,到第七年有了微利,可以給員工漲點工資了。
“北管交所有藝術家的工資、社保沒有任何社會贊助和政府贊助,全是我們一張票一張票賣出來的。一個50人左右的交響樂團能夠生存,是個奇跡。”樂團十週年紀念會上,李方方驕傲地説。
寄語未來
由國內第一家到亞洲頭部樂團
成立的前兩年對於北管交來説是最艱難的日子,但好在當時還有一些演出邀請作支撐:國家大劇院的商演,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等零零散散的演出。
十年來,北管交在國外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7月18日晚,“歲月迴響”北京管樂交響樂團建團十週年特別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演出完幾個小時,已經有人把當晚的音樂會放到社交媒體上了,美國管樂作曲大師馬斯蘭卡的兒子還給李方方發來了祝賀短信。而經過十年的發展,樂團的藝術創作也由原來的無意識到有規劃——有了演出才排練,簽了合同才進行生産。
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受國家大劇院之邀,北京管樂交響樂團參與了20多部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的幕後樂隊工作。
談及下一個十年的期待,李方方表示,希望再用十年的時間把北管交做成亞洲或者東亞排名靠前的樂團,“管樂交響樂團還是比較新的樂隊媒介和樂種,是今天和明天的藝術,是非常迷人的。儘管我們也演奏很多古典的東西,但它還是新的東西,是個朝陽事業。我們只是種下了一顆種子,需要兩三代人的努力才能使這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文/記者 田婉婷 統籌/劉江華 滿羿
原文連結: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9-07/29/content_334349.htm?di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