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師名家

黃新德:中國戲曲既要有“大艦隊” 也要有“小舢板”

發佈時間:2019-07-25 09:59:36 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黃新德:中國戲曲既要有“大艦隊”也要有“小舢板”

黃新德在劇中飾演朱買臣。 楊迪 攝

7月24日晚,中國首部黃梅戲小劇場《玉天仙》在寧夏人民會堂上演,當日,記者採訪到飾演劇中人物“朱買臣”的國家一級演員黃新德,對中國戲曲的發展,黃新德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黃新德在劇中飾演朱買臣(右一)。 楊迪攝

黃新德在劇中飾演朱買臣(右一)。 楊迪攝

作為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黃新德鑽研戲曲多年,在他看來,中國戲曲的發展要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下功夫。

“如果説大製作的劇目是‘大艦隊’,那麼小劇場就是‘小舢板’,中國戲曲既要有‘大艦隊’,也要有‘小舢板’。”黃新德説,小劇場有“三小”:“成本小”“隊伍小”“場地小”,“五、六個人就能演一台戲,戲服、樂器拎著箱子隨身攜帶,一塊小場地就能演戲。”降低成本的同時,也間接提升了劇團的收益。

小劇場也拉近了戲曲演員和觀眾的距離。“演員距離觀眾最近可能只有兩到三米。”黃新德説,這種近似“裸演”的方式也是對演員的一種考驗,“你的每一個動作觀眾都看的清清楚楚,使不了假、偷不了懶。”同時,小劇場成本低、人員少,可以編排更多的曲目,從而為青年演員提供更多的演出機會。

黃新德坦言,有些戲曲劇目投入大量資金,卻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甚至被調侃為“政府是投資主體,獲獎是唯一目的,領導是基本觀眾,倉庫是最後歸宿。”“小劇場是一股清流,體現‘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值得戲曲從業者關注,但它並不是唯一的出路,我認為各個劇種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發展出適合自身的戲曲形式。”

而在內容方面,黃新德認為,戲曲還是要通過自身造血,創作出貼近時代的作品。本次在寧夏上演的戲曲《玉天仙》取材自《漢書·朱買臣傳》,“在以往的曲目中,玉天仙被塑造成一個嫌貧愛富的女子。”黃新德介紹,黃梅戲《玉天仙》則拋棄了古代男性的視角,以現代的眼光去審視劇中人物,“人有多面性,而不是非黑即白,我們沒有把觀念強加給觀眾,而是讓他們自己去評判。”

對於中國戲曲的未來,黃新德持樂觀態度:“戲曲是千百年來滲入中國人靈魂的一樣東西,它也許會沉寂,但死不了。吃多了‘西餐’,回過頭來還是會想念家鄉的‘菜肴’,現在許多大城市的學生、白領轉過頭開始欣賞戲曲,把它作為一種時尚,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黃新德説,“用作品去贏得欣賞、縮短彼此的距離,那時候便是戲曲的春天。”(于翔 楊迪

原文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07-24/8906000.s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