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故事

中國紅色縣城的文化基因:黃土地裏種出來的歌

發佈時間:2019-07-22 10:23:30 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中國紅色縣城的文化基因:黃土地裏種出來的歌

俄羅斯選手參加左權民歌匯·2019年國際民歌賽。 張雲 攝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看你來呀,啊格呀呀呆……”獨具韻味的左權民歌回蕩在高山間、田地裏、灶臺旁、校園內、舞臺上……左權民歌從太行山傳唱到都市中,再到各個國家,這些來自黃土地的歌,讓這座紅色縣城的文化基因變得更加清晰。

歌唱家閻維文曾在不久前舉行的左權民歌匯·2019年國際民歌賽閉幕式上表示,中國民歌看山西,山西民歌看左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山西左權這片黃土地上涌現出很多優秀民歌手。“如何讓左權民歌更好地走出去,需要這些民歌手將眼光放長遠,不要總把自己定位為地域歌手,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

“我非常贊同歌唱家閻維文所説的話,此次國際民歌賽能讓左權民歌手和國內外眾多優秀民歌手共同交流,相互學習,我很激動。”左權縣文化局原局長王建軍如是感慨。儘管已經退休,但他依然為左權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努力。

左權民歌手石佔明。 張雲攝

左權民歌手石佔明。 張雲攝

王建軍説,左權縣位於太行山脊中段,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的老百姓為了自娛自樂,將生活唱了出來,從而有了左權民歌。左權民間俗稱,“會説話就會唱民歌,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因此,左權民歌被稱為”黃土地裏種出來的歌”。

據官方考證,左權民歌作為太行山區原生態民歌的代表,早在宋元時期就被廣泛傳唱,成為當地民眾勞作休閒時的娛樂方式。至明清時期,民歌更貼近生活,至今仍有當年流傳下來的曲目保留。

抗戰時期,八路軍總部在此駐紮5年。其間,文化工作者和民間藝人一起發掘、整理左權民間藝術,用舊曲調填新歌詞,創作了一大批以團結抗日為主題的新民歌,在太行山區廣為流傳。

左權將軍雕像。 張雲攝

左權將軍雕像。 張雲攝

左權民歌從古至今,少不了優秀的傳承人。擁有80餘年歷史的左權盲人宣傳隊,常年行走在太行山區以賣唱為生,通過一代一代口口相傳,掌握著當地最具鄉土氣息的原生態音樂;1955年,左權民歌“活化石”劉改魚首次將左權民歌帶出太行山,使其聲名遠揚;2002年,“民歌王”石佔明憑藉原生態唱腔再次讓左權民歌在中國民歌界技驚四座。

“推動左權民歌的流行發展還需要更多新的活力。”王建軍説,左權是民歌的海洋,但這個海洋缺少乘風破浪的帆船,優秀的傳承人越來越少。在當下流行音樂盛行的時代,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接受民歌,並讓其得以更多的保護和傳承,是左權民歌面臨的問題。

對此,王建軍表示,左權民歌除了傳承和保護,還需要創新。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有新的文化充實著民眾,為了讓年輕人能更好地熱愛民歌,支援地方文化,創新是當前急需要做的。同時,要從娃娃抓起,堅持民歌和小花戲進課堂。

此外,左權縣不僅有豐富的民歌音樂,還有寶貴的紅色歷史。目前,左權縣正通過挖掘紅色文化和民歌資源,激活紅色革命資源、綠色生態資源,讓民歌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致力於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動左權“生態文化旅遊熱”,助力當地經濟、文化發展。(作者楊佩佩 胡健

原文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07-21/8902008.s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