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強在《三打祝家莊》中飾石秀 悅之 攝
原標題:直面“文強武弱” 國家京劇院紀念張雲溪百年推出武戲工作室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記者應妮)“京劇藝術該如何繼承發展,京劇武戲該以什麼面貌立足於舞臺,武生行當該何去何從,就擺在我們每一個京劇人的面前。”國家京劇院院長宋晨在日前舉行的張雲溪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上如是説。
一直以來,京劇舞臺都存在“文強武弱”的現象,優秀武戲作品少,武戲人才也青黃不接。為了促進京劇武戲藝術健康發展,恢復更多優秀武戲劇目,推出武戲人才,國家京劇院近日舉辦了第二屆武戲展演,還成立了武戲工作室。在梅蘭芳大劇院上演了武生表演藝術家張雲溪的代表劇目《三打祝家莊》,以此表示對張雲溪先生的紀念和對他舞臺藝術傳承展示。
《三打祝家莊》劇照李春來攝
張雲溪(1919年—1999年)是著名武生表演藝術家,以短打戲縱橫藝壇。有評價説,他的表演和武打重在傳情,賦予短打武生這一行當更加精緻而傳神的藝術魅力。他善於在激烈武打的繁難的舞蹈中刻畫人物的氣質性格、神情勁頭,精氣神灌滿全場,塑造了新《三岔口》的任堂惠、《三打祝家莊》的石秀、《獵虎記》的解珍等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把人物演活了。
宋晨表示,我們今天紀念張雲溪先生,就是要學習他勤於思考、精於創新的儒將風範。他強調“文戲武演”與“武戲文演”,囑咐文戲演員切勿輕念、忽視做、打;武戲演員切勿對唱、念、做漫不經心。
從2015年,國家京劇院復排《三打祝家莊》,國家京劇院一團的武生演員王好強跟隨張雲溪入室弟子李景德學習表演石秀。“拼命三郎石秀是短打武生,以武打基本功和表演為主,表演起來動作流暢。”王好強談到,張雲溪先生熟演老《探莊》,選其有益部分或移植或變化,運用於“一打”中,加強了石秀載歌載舞的表演。還加入了和楊林的對話,著重刻畫石秀機警謹慎、遇事調查研究的性格。
京劇武生練功苦待遇低,武戲面臨邊緣化困境。王好強坦言,“根據每個人情況不一楊,武生演員或多或少都有傷病,我也有腰傷、膝蓋傷病。首先需要克服傷病關,還要保持藝術狀態這一關,每天練功,用心琢磨戲。不僅是武打動作純熟,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
年逾七旬的著名京劇導演孫桂元擔任了這次展演劇目中《三打祝家莊》《青石山》《雁蕩山》等劇目的導演。他認為,觀眾看得比較多的是文戲、大戲,實際上京劇有許多武戲摺子戲,不演出、不繼承就造成了劇目流失和人才浪費。同時排武戲比排文戲麻煩,這也是武戲演出機會少的原因之一,“武打不是一個人完成的,必須不斷磨合、訓練,不下一番功夫就上臺,肯定是鬆散的。”
國家京劇院首次成立武戲工作室,宋晨直言是武戲發展的需要,是針對目前京劇武戲劇目流失嚴重、青年武戲人才培養乏力等突出問題而設置的,是為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挖掘創新。工作室計劃從挖掘改編失傳傳統武戲,創排新編傳統、現代小型武戲劇目及實用片段等方面開展工作。
原文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07-02/88818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