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精彩瞬間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彩帶獻北京》音樂會在杭州舉辦

發佈時間:2019-06-20 17:20:29 丨 來源:北國網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近日,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合唱《彩帶獻北京》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畬族原生態山歌、多聲部聲樂作品音樂會在浙江音樂學院舉辦。這是全國首場以畬族非遺項目——畬族彩帶為主題的音樂會。

新中國第一位歌劇及交響樂女指揮家、教育家、新中國最早研究畬族民歌的學者鄭小瑛蒞臨音樂會,並對此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給予精彩點評。音樂會結束後,鄭小瑛將新中國最早的畬族音樂研究資料——她的研究成果《畬族文藝調查報告》珍貴手稿贈予畬族音樂傳承者吳滌。《畬族文藝調查報告》是1958年鄭小瑛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赴畬族聚居區進行調研後整理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鄭小瑛鼓勵吳滌繼續研究、傳承、推廣畬族音樂。

《彩帶獻北京》展畬族風情打動觀眾

《彩帶獻北京》《彩帶飄歌迎國慶》《織條彩帶獻北京》《山哈彩帶獻黨恩》……在當晚的音樂會上,浙江音樂學院“八秒”合唱團、聲歌係“畬鳳”女聲合唱團、浙江湖州安吉公益合唱藝術協會合唱團以及來自全國畬族主要聚居區浙、閩、贛、皖四省的畬族原生態民歌手們齊聚浙江音樂學院,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而獨特的畬族原生態山歌及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視聽盛宴。

本場音樂會的壓軸合唱作品《彩帶獻北京》是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這首畬族風格合唱《彩帶獻北京》的詞曲作者、該項目負責人是浙江音樂學院副教授吳滌,他于2018年3月創作完成《彩帶獻北京》。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該作品具有鮮明強烈的時代感、獨具特色的民族性、昂揚向上的創新精神以及豐富感人的藝術表現力。從非遺傳承、民族團結、生態環保、精準扶貧、傳統文化保護等不同角度反映了畬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建設新時代畬鄉的實踐歷程。《彩帶獻北京》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作品,該作品展現了畬鄉風貌與畬族風采,對畬族音樂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廣作用。

“我是畬族人,小的時候還會聽到長輩經常唱畬歌,可是現在已經很少聽到年輕人去唱了。今天我很高興能在浙江音樂學院欣賞到來自家鄉景寧以及不同地區的原生態畬歌,感覺已經好幾十年沒有欣賞到這樣的畬歌盛宴了,真的太棒了!我非常感佩吳滌副教授多年來為我們畬族音樂傳承所作出的努力和奉獻。”來自北京的藍女士激動地説道。

鄭小瑛將61年前畬族文藝調研成果交給吳滌傳承

這場音樂會的策劃人、《彩帶獻北京》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負責人吳滌,任職于浙江音樂學院,他既是作曲家、合唱指揮家,同時也是畬族音樂學者,是目前我國唯一一位研究、保護、創作、傳承畬族音樂文化的蒙古族音樂人。

在欣賞了本場音樂會之後,鄭小瑛稱讚這是一場高水準的畬族風格作品音樂會。鄭小瑛讚賞吳滌近20年來滿腔熱忱地致力於畬族音樂田野調查、保護研究、創新實踐、傳播推廣。鄭小瑛稱,深有“我家紅燈有人傳”之感。於是,鄭小瑛決定將61年前畬族文藝調研成果交給吳滌傳承。吳滌表示,不僅要傳承研究前輩藝術家的研究成果,而且要傳承鄭小瑛老師等藝術家的學術精神。

畬歌為媒講好中國故事

6月16日,“新中國成立70週年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發展與交流推廣研討會”在浙江音樂學院圖書館舉辦。鄭小瑛、樊祖蔭、和雲峰等多位著名音樂家蒞臨了此次音樂會,並舉辦了專題學術講座,還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來自漢族、蒙古族、畬族、回族、朝鮮族、納西族等十余個民族的音樂專家及民歌傳承人深入探討交流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少數民族音樂發展的歷程,以及我國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發展與交流推廣的成功經驗,特別是以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項目《彩帶獻北京》及近年來畬族音樂的保護髮展、創作創新為例。

與會專家分析,吳滌的作品充分運用無伴奏畬語演唱、多聲部對比復調、旋律緊拉慢唱、多種調式疊置、原生態音色對比、複雜節奏對位等多種創作手法。吳滌創作的畬族風格合唱作品具有以下特點:保留了主要以畬族原生態民歌無伴奏為主的演唱形式;充分結合運用畬族民歌“雙條落”二部輪唱性質的多聲性特點;運用不同形式的寫作方法發展創作領唱合唱的多聲部表演形式等等。專家們一致認為,只有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有效地將民族藝術傳承發展下去。

多年來,吳滌還一直致力於中外民族民間音樂的研究與傳播。以畬歌為媒,講好中國故事,唱響中國聲音。據悉,吳滌將攜他創作的畬族風格合唱作品應邀于8月中旬赴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這將是我國畬族風格合唱作品首次亮相世界音樂之都的舞臺。(圖 范潔/周鈺凱 攝

原文連結:

http://shangjie.lnd.com.cn/shangjie/2019/06/20/236036.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