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絲路之聲

《敦煌·慈悲頌》返鄉奏千年交響 引眾暢遊音樂“絲路”

發佈時間:2019-06-14 09:25:05 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敦煌·慈悲頌》返鄉奏千年交響引眾暢遊音樂“絲路”

《敦煌·慈悲頌》音樂會在甘肅省敦煌市敦煌大劇院上演。圖為演出現場。敦煌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蘭州6月13日電 (記者馮志軍)《敦煌·慈悲頌》音樂會12日晚在甘肅省敦煌市敦煌大劇院上演。這是其繼去年在德國、澳大利亞、美國及中國香港等地演出成功繼而風靡全球之後,在國內的大型巡迴演出,作為音樂會的表達主題和靈感源地,敦煌也是該音樂會的“衣錦還鄉”之旅。

《敦煌·慈悲頌》分為《菩提樹》《九色鹿》《千手千眼》《禪園》《心經》《涅槃》六部分,皆選取自敦煌壁畫故事。唱詞以中文和梵文寫成,佛經語言的智慧,中國古典詩詞的優美,兼有東方哲學和禪意之妙,西方交響樂團的演繹融合了唐代琵琶、奚琴以及缽、木魚、引罄等音樂元素。

這是《敦煌·慈悲頌》繼去年在德國、澳大利亞、美國及中國香港等地演出成功繼而風靡全球之後,在國內的大型巡迴演出,作為音樂會的表達主題和靈感源地,敦煌也是該音樂會的“衣錦還鄉”之旅。敦煌研究院供圖

這是《敦煌·慈悲頌》繼去年在德國、澳大利亞、美國及中國香港等地演出成功繼而風靡全球之後,在國內的大型巡迴演出,作為音樂會的表達主題和靈感源地,敦煌也是該音樂會的“衣錦還鄉”之旅。

《敦煌·慈悲頌》是中國音樂人、作曲家、指揮家譚盾的最新作品。當晚,他攜譚維維、巴圖巴根、沈洋、朱慧玲、王傳越、郭森以及法國里昂國立管弦樂團和德國呂貝克國際合唱學院的近300位音樂家參與演出。

六年前,譚盾應敦煌研究院與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邀請,考察莫高窟,被敦煌壁畫展現出的深厚傳統文化所感動,更被敦煌壁畫上百餘種樂器和樂隊組合形式所震撼。

為此,譚盾耗時六年,走訪中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和法國國家圖書館,查閱敦煌文獻,並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見到了《敦煌樂譜》的真容,以此作為《敦煌·慈悲頌》創作的靈感來源。

圖為座無虛席的《敦煌·慈悲頌》音樂會演出現場。敦煌研究院供圖

圖為座無虛席的《敦煌·慈悲頌》音樂會演出現場。敦煌研究院供圖

本次演出活動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敦煌研究院承辦。“這是一條聽得見的絲綢之路,這是一幅聽得見的敦煌畫卷。”在敦煌演出一週前,《敦煌·慈悲頌》剛一開票便幾乎被一搶而空。演出當晚,現場1000多名音樂愛好者,深深沉醉在音樂演繹的敦煌壁畫世界之中,隨音樂暢遊“絲綢之路”。

敦煌石窟壁畫中有自西元4世紀至15世紀50余種近6000件古代樂器圖像,這些圖像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中國和世界音樂舞蹈史的研究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近年來,當地舉辦了多場取材自敦煌壁畫的音樂節會,這些珍貴的音樂圖像和藏經洞出土的敦煌樂譜正在加速“飛入尋常百姓家”。

原文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06-13/8863877.s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