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扁擔舞》榮獲全國第十八屆群星獎
東方風來滿眼春壯鄉群文紅似火
舞蹈《打扁擔》喜獲第十八屆全國群星獎、全民藝術普及城鄉並舉一路高歌、旅遊景點建設融入公共文化服務走出新路……去年以來,八桂大地群眾文化活動和藝術創作紅紅火火,一派生機,風景動人。
“注重價值引領、地域特色、時代主題、人才培養和平臺建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全民藝術普及。”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壯鄉開創群文工作新局面,得益於全區群文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得益於文旅系統融合發展帶來的新氣象和新時代幹事創業的清朗之風,得益於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深入人心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
注重價值引領傳遞正能量
乘風破浪會有時,航向正確才會到達彼岸。
近兩年,廣西各級文旅部門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群眾文藝創作生産的各個環節,引導群眾文藝創作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加強對群眾文藝創作的規劃管理,貫徹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準確把握好群眾文藝創作的意識形態導向。
“壯族三月三”上唱迎客歌
自治區成立60週年、東盟博覽會裂變式發展、北部灣城市群高歌猛進……2018年,廣西盛事連連,惹人注目。全區文旅系統以此為契機,通過政策扶持,引導鼓勵群文工作者開足馬力,創作了一批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兼具的音樂、曲藝、戲劇、舞蹈、美術作品,成果喜人。
歌曲《連心歌》唱出了新時代廣西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攜手邁向幸福美好生活的願景;提升復排的話劇《花橋榮記》,淡淡地講述著桂林米粉串起的海峽兩岸隔不斷的血脈情;侗族琵琶歌《三難有情人》映照出大學畢業生服務基層、回鄉創業的動人故事;青年水彩畫畫家黃華兆的系列作品,呈現出“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承上啟下,生生不息。
“譜寫真善美,弘揚正能量,是文藝創作的職責所在。”廣西藝術創作中心戲劇曲藝部部長、國家一級演員楊建偉説,正能量作品給社會以正義公平,給人民以自信進取。
在建設民族文化強區、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廣西群文人敢於擔當,主動作為,精益求精,創作或提升了一批扶貧題材的精品力作,叫好又叫座。比如,打磨提升的現代壯劇《第一書記》、壯劇《我家住在銅鼓嶺》、小品《懶漢脫貧》、歌曲《第一書記來山鄉》等等,社會反響強烈。其中,反映紮根鄉村、精準扶貧的話劇《金銀花開》被列為文化部2017年劇本扶持計劃10個戲劇項目之一。小品《懶漢脫貧》2018年10月參加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獲小品組第五名,主演楊建偉獲最佳男演員獎。
注重地域特色彰顯民族風采
近兩年,廣西重點圍繞改革開放40週年、自治區成立60週年和喜迎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新創了一批有內涵、接地氣的文藝精品,傾心打造了一批精品力作衝刺全國重要獎項。
“壯族三月三”展示民族藝術經典
比如,組織創編了《廣西尼的呀》《壯族大歌·百色紅》《天琴彈唱·木棉花開紅似火》《獨弦琴·海韻》等精品民族音樂,在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典大會上演出,樹立了群眾文藝演出新標桿。壯族舞蹈《繡球飛》參加了2018年全國廣場舞集中展演,技驚四座。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群眾美術書法展系列之黃華兆水彩藝術作品展”,以水彩藝術形式,給首都群眾帶去廣西文化藝術的清新之美,有力彰顯了新時代、新廣西美術的嶄新風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廣西文化和旅遊廳公共服務處一名公務員表示,在群眾文藝創作中,廣西注重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抓好民族題材、現實題材創作,深耕廣西文化資源,釋放本土文化魅力。
舞蹈《打扁擔》取材于“非遺”傳統舞蹈,其動作主要通過扁擔交織的畫面,形成不同的交織圖案及打法,用扁擔的畫面模擬再現壯鄉農耕生活之景,極具南方農耕文化的地域特徵,極具廣西壯鄉特色。風靡壯鄉的歌曲《春暖花開三月三》《山歌一唱妹就來》《趕歌坡》等等,或者唱響節日盛況,或者謳歌淳樸愛情,或者描繪以歌傳情的壯鄉文化,深刻桂風壯韻。
今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創編了快閃舞蹈教程《廣西尼的呀》,同時輔導區直文化系統部分單位和部分區直機關單位學習,在全區各地掀起了《廣西尼的呀》快閃活動的高潮,參演人數達到4000余人,網路、手機、自媒體點擊量超10萬次。
注重平臺建設培育藝術沃土
“創新群眾文藝創作體制機制,加強文藝人才保障,紮實抓好基層文化藝術人才培訓等工作。”廣西文化和旅遊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廣西重點對編劇、導演、演員、舞美、音樂等藝術門類的基層文化幹部進行培養,積極培育文化藝術沃土。
廣西群眾藝術館舉辦全區群文舞蹈業務幹部編導培訓班
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廣西以“三區”人才培訓工程為抓手,堅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實踐主題,連續四年舉辦全區基層文化幹部小戲小品編劇創作班,創作班通過專家授課、劇本點評、小組授課討論、文化采風等課程設計,有效提升了基層文藝創編人員的編劇水準,初步形成了一支有理論、有經驗、有作品的廣西小戲小品編劇創作隊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文化館編劇人才匱乏問題。
人才的發揮是需要平臺的,廣西把群文人才的展示平臺放在人民群眾中間,推動文化惠民。借助全區基層群眾文藝會演、“百姓迎春”文藝志願展演、全區廣場舞大賽、廣西少年兒童藝術節等重要平臺,探索群眾演、演群眾、演給群眾看的新模式,真正實現“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此外,繼續打造“魅力北部灣”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唱響廣西”四季合唱音樂會、全民藝術普及日系列活動等文化惠民活動品牌,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2018年廣西還組織了文藝輕騎兵小分隊奔赴貧困地區、邊遠山區、革命老區的鄉鎮、村屯,把30多場文藝演出送到3萬多名貧困群眾身邊,讓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文化發展成果,把黨的關懷傳達到基層,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主動性,堅定他們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
東方風來滿眼春,壯鄉群文紅似火。在文旅融合發展的大道上,八桂大地已成為一座文星薈萃的百花園。(賓陽)
原文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06-05/88564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