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4日電(袁秀月)據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消息,13日下午三點零二分,“葫蘆娃之父”胡進慶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3歲。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簡稱美影廠)在公告中稱,胡進慶同志創造了許許多多經典可愛的動畫形象,為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憶,為美影廠的輝煌,乃至中國民族動畫電影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無數80、90後的童年中,都有關於葫蘆娃的回憶。不管是胖胖的葫蘆娃男孩形象,還是蛇精,都讓人印象深刻。那首“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很多人都是張口既來。
而這些,正是來自於1986年的剪紙動畫片《葫蘆兄弟》。這部片子是中國動畫片的經典之作,它講述了一個奇幻故事:老爺爺種了一棵葫蘆樹,樹上結了七個葫蘆娃,分別叫紅娃、橙娃、黃娃、綠娃、青娃、藍娃、紫娃。
《葫蘆兄弟》海報
有一天,山裏的蛇精把爺爺抓走了,葫蘆娃們很著急,在成熟之後,他們一個接一個去找蛇精搏鬥。經過重重困難,葫蘆娃們終於打敗了妖怪,把他們收進寶葫蘆中。
雖然已經過去了30多年,但葫蘆娃仍不過時,今天還以表情包、流行語等各種形式存在於年輕人的生活中。還有人稱,葫蘆娃們是中國動畫史上第一個組團打怪的“兄弟聯盟”。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胡進慶。雖然《葫蘆兄弟》風靡幾十年,但作為導演的胡進慶卻鮮為人知。事實上,他在中國動畫界有著響亮的名號,也是創建和發展中國剪紙動畫的傑出藝術家之一。他曾參與創研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後來又發明瞭“拉毛”等剪紙新工藝,從而成功攝製了水墨風格的剪紙片。
胡進慶出生於1936年,1953年從北京電影學校動畫專修科畢業,之後便進入美影廠工作,任造型和動畫設計,參加了《驕傲的將軍》《豬八戒吃西瓜》《人參娃娃》等40部美術片的攝製。1962年起開始導演作品,先後導演剪紙片《鷸蚌相爭》《淘氣的金絲猴》《草人》《葫蘆兄弟》等作品,不少影片還曾獲得國際獎項。
説起來,胡進慶還曾差點錯過《葫蘆兄弟》。當時,美影廠決定把小説《十兄弟》改成動畫片,小説講述了擁有千里眼、順風耳、無窮神力、銅頭鐵骨等特異功能的十兄弟,救黎民于水火的故事。
由於故事情節複雜,人物眾多,而剪紙片的製作預算有限,胡進慶一度認為:“這個本子我拍不了。”
後來,胡進慶堅持把原著中10個形象各異的人物,換成7個外形相同,而顏色不同的“葫蘆兄弟”,而眾多反面角色,也簡化為“蛇精”、“蝎子精”兩個妖怪。
他也參與設計了葫蘆娃的形象,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有“野味兒”。怒目圓睜、誇張的發梢、敞胸、赤腳,形象簡單而有力,這便是之後的葫蘆娃形象。
雖然《葫蘆兄弟》只有13集,但它的拍攝時間卻長達兩年。作為“剪紙片”,《葫蘆兄弟》的拍攝過程就像皮影戲一樣。工作人員先把人物剪成有活動關節的紙片,然後在大的背景圖案上擺出不同的動作,再一格一格拍下來。13集的動畫片,需要幾千個場景。
播出後,《葫蘆兄弟》便受到了廣泛歡迎,幾乎每一家地級市的電視臺都購買了動畫片的播放權。2008年時,美影廠動畫片音像製品的銷售量每年有2000萬套左右,其中《葫蘆兄弟》就佔了總份額的18%,可見這部動畫作品的價值所在。
後來,葫蘆娃也成了動畫片的大IP,由此改編的影視劇也有不少。但對於胡進慶而言,他只知道這片子“賺了點錢”,他的生活沒有因此而改變,很多人也並不知道,是他一手打造了葫蘆娃。
而胡進慶以“葫蘆娃爸爸”身份進入公眾視野,則是在2009年。網上有消息稱,他患上了抑鬱症,很多網友還自發給他寄明信片和賀卡。雖然事後證明這是“烏龍消息”,但胡進慶仍對媒體説:“請你代表我,謝謝各位小觀眾的支援……”
2011年,胡進慶和另一位創作者吳雲初曾因葫蘆娃的著作權,與美影廠發生糾紛。當時,胡進慶的兒子透露,父親對此糾紛並不知情,他得了帕金森綜合徵,手抖得很厲害,也沒辦法再拿畫筆創作了。
靠畫筆為生的人拿不起畫筆了,這可能是最悲傷的故事。還好藝術是永恒的,“葫蘆娃之父”離開了我們,但《葫蘆兄弟》會一直在。
不少人發文悼念老先生,導演江平説,老先生曾跟他説:“小江,你要是以後寫我,比如説寫到《葫蘆兄弟》,不能寫我一個人是導演,還有其他兩位同志。他們名字一定要寫上,這是做人的規矩。”
有網友評論,葫蘆娃再也救不了爺爺了。還有網友説:“致敬,感謝您給我最美好的童年回憶。”
老先生,一路走好!
原文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05-14/88356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