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北京的大中小學中,有這樣一群思政課教師,他們心懷堅定信仰,深耕理論教材,創新教學方法,全情投入,嚴格律己,打造豐富多彩的思政課堂,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本報從今日起推出“立德樹人培根鑄魂”欄目,帶讀者走進一個個各具特色的思政課堂,感受這些“播種者”的獨特魅力。
“熊老師的課,給人如沐春風之感,讓人受益匪淺。”聽到這樣的形容,很少有人會聯想到嚴肅刻板的思政課,而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熊曉琳教授卻將此事變為了現實。27年的執教生涯,她為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打造了有溫度、有色彩、不枯燥、接地氣的課堂。
昨天上午9點,熊老師走進北師大教八樓409教室,高高盤起的發髻、精緻的珍珠耳環、玫紅色的正裝上衣……優雅溫婉的形象讓人不禁認作音樂老師。“同學們,如果我們想選一首歌曲把十月革命唱出來的話,你們能想到什麼?”這天,她為學生們帶來的思政課是“音樂作品中的家國情懷——傳承文化,重溫歷史”,從《北方吹來十月的風》到反映秋收起義的《拿起武器鬧革命》,再到反映樂觀革命精神的《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一首首振奮人心的歌曲和舞臺劇串聯起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壯闊歷程,帶同學們“穿越”一段段令人難忘的歷史。
“現在的學生都有個性,要根據學生特點設計教學,做到‘配方科學、工藝精湛、包裝時尚’,而音樂則是最能觸發情感的。”熊曉琳頗有感觸地説,自己有個特別大的音樂資料庫,裏面有五百多首歌曲,而為了準備這樣一堂45分鐘的課,她會去閱讀大量不同的資料,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有時可能兩周的時間都不夠”。
在北師大,“盯住熊曉琳,學好思政課!”這句話成了每屆高年級學生悄悄傳授給學弟學妹們的“秘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的研二學生王玲玲上過熊曉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她告訴記者,熊老師的課經常是“一座難求”,除了引入音樂教學,熊老師還會帶著大家看電影,請同學們走上講臺做“新聞主播”,“上熊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她能把高深的理論講透,用家常話娓娓道來。”小王説,將來自己當老師時,一定會借鑒熊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為每個班級上第一堂課時,熊曉琳都會把自己的所有聯繫方式告訴學生,短信、郵件、電話、面談……對於學生的每種疑惑和困難,身為大家的“知心姐姐”,熊曉琳總是用她溫柔有力的聲音一一解答。她常説,“教學一時,師友一生”,她愛這些孩子,希望他們在汲取知識和營養的同時,心有家國情懷,把人生之路走好。
本報記者李祺瑤亓玉光攝
原文連結: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5/09/content_11882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