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三位大咖強強聯手 北京曲劇《太平年》裏話初心

發佈時間:2019-04-18 11:07:06 丨 來源:央廣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主創討論舞美

一名戲曲圈的資深編劇,一個放了10年的劇本,兜兜轉轉再拿到自己手裏時,便有了北京曲劇《太平年》,讓觀眾得以回味新中國成立前夕北京西城衚同裏的人情冷暖。

一名戲劇圈的資深導演,只一提北京人藝,《天下第一樓》《煙壺》《龍須溝》《茶館》《正紅旗下》等作品,您便一定能猜著來人。

一名戲曲圈的資深作曲家,退休幾十年仍奮戰在創作一線,把北京曲劇的音樂琢磨到了骨子裏,一聊起自己的老本行,那勁頭兒一點也看不出是一名76歲的老人。

在編劇王新紀、導演顧威、作曲家戴頤生三位大咖的掌舵下,排練廳裏,北京曲劇《太平年》正越來越像樣。近20年來,北京曲劇常演常新的優秀劇目均得益於三位精妙的藝術創作。如今再次強強聯手,也讓人對將於5月首演的《太平年》倍加期待。

探班《太平年》排練現場——老搭檔講的就是默契

從2018年底拿到劇本後又幾經修改,王新紀的任務已基本完成。《太平年》劇組正在緊張的排練階段,中國評劇院排練大廳裏迴響的除了咿咿呀呀的評劇音兒就是圓潤好聽的京腔京韻了。

作為導演,顧威最擅長的就是劇情的整體把握以及人物的塑造,而戴頤生50年的心血和熱情都奉獻給了北京曲劇的發展事業,為十幾部大戲擔任作曲,其中很多作品已經成為北京曲劇舞臺的看家大戲,廣受好評,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均出自於她的筆下。實地排練中,演員排練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全部工作的完結,如何讓劇本更完善,在細節上更能説服觀眾便成為顧威和戴頤生需要解決的問題。懷著對北京曲劇共同的熱愛,倆人從《太平年》劇本打磨階段便參與其中,各展所長,精誠合作,對演員的表演給予了務實有效的指導,極大推進了劇目搬上舞臺的進程。

兩位年逾七十的藝術家現場的交流互動,偶爾對不同觀點的據理力爭,展露的都是藝術家的涵養和獨特的藝術氣質。演員們耳濡目染,從中學習到的是從藝做人的道理。

導演顧威

導演説:不一味討好觀眾,力爭把老西城演明白了

有人戲稱導演顧威“儼然半個曲劇人”,而顧威本人也對北京曲劇頗有感情。他説:“北京曲劇內涵豐富,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某些特點和規律,對話劇民族化是一種難得的反哺。”話劇導演導戲曲,顧威也有一個基本理念——尊重劇種特點,是改進不是改造,是推陳出新,不是唯新是舉,懂的敢於出手,不懂的老實學習。

“《太平年》中的人物設置和社會環境跟北京市曲劇團此前的作品不同,這次寫的是北京西城,跟觀眾熟悉的《駱駝祥子》《龍須溝》裏表現的南城不一樣,老話兒説‘東富西貴’,很多當官的和文化人過去都生活在西城,人物的氣質、表現要區分開,這在’鄭婉貞’這個人物身上表現得比較明顯。”顧威分析。

對顧威來説,唱北京的曲兒、説北京人的話、演北京人的事是北京市曲劇團的發展定位,表面上看這好像限制了院團發展,但這確是北京曲劇最大的劇種優勢,是其他院團無法比擬的。他很讚賞劇團能深入挖掘老北京和新北京不同時期的題材,講好北京故事。

在《太平年》上,顧威並不贊同一味討好觀眾,他更希望能夠通過這方舞臺,這短短兩個小時,講述一個新鮮的故事,讓演員和觀眾都有所收穫。“看完這個戲,觀眾的反應應該是——呦,怎麼還這樣呢?就達到目的了。”

作曲戴頤生

作曲説:堅持曲劇風韻,用音樂塑造人物

排練現場,常看到戴頤生給演員説戲,語言不能及的時候,她便直接張口開唱以作示範,演員找到感覺,下次的表現就好很多。這次為《太平年》作曲,她頗費了些心思。“這個劇在北京曲劇的舞臺上是種新的形式,劇中寫的是特定歷史時期北京西城的生活狀態,在文本、音樂、表演上就提出了新的挑戰。”戴頤生強調,她在《太平年》的作曲中堅持兩點,一是風格上一定要體現北京曲劇的唱腔特點,韻律上追求北京韻味兒,讓觀眾一看就知道這是北京人發生在北京的事兒;其次在唱腔音樂中要準確塑造眾多人物,通過不同的唱腔體現人物性格。

“劇組每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貢獻出了智慧和力量,希望正式演出能得到觀眾認可。尤其劇目創作初期,編劇、導演、作曲就進行了充分溝通,在框架上達成共識,為後期排演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戴頤生説。因為此前跟王新紀和顧威幾十年的合作默契,此次《太平年》的創排整體上比較順利,三個人在一起討論、切磋,尊重各自的想法和建議,使劇目增色不少。

在舞臺上創作了如此多的經典唱段,談及創作的訣竅和經驗,除了自己的刻苦鑽研和經驗的積累,戴頤生還將其歸功於年輕時起培養起的對文學的愛好。“我喜歡文學,愛看小説,所以拿到劇本會有自己的理解和創作上的衝動。”戴頤生説。

對藝術的精益求精也是戴頤生對自己學生的要求,董晏娜從在學校時就喜歡北京曲劇,如今已經成為團裏的青年新秀,在多個作品中擔綱創作主力,本次《太平年》中承擔了配器的工作。對於團裏的青年演員,戴頤生則希望他們不斷努力,把北京曲劇傳承好、發揚好,在“京味兒”上做足功夫,如此,北京曲劇才會擁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舞美設計岑寶山

舞美亮點:平臺、調屏、紗幕多手段表現時空轉換

《太平年》的舞美是一個帶有坡度的“T”型平臺,將舞臺分割成4部分,“T”臺上以及兩側都可進行表演,配合後期調屏和紗幕的使用,表現場景和時空的轉換。

與很多北京曲劇的作品不同,《太平年》的場景流轉比較多,對舞美設計來説是個很大的挑戰。為此,舞美設計師,戴頤生和顧威的老搭檔,74歲的岑寶山親自上陣。“這個戲不像其他作品場景比較固定,虛實上也不太好把握。現在的舞美,通過分割基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岑寶山説。

演出時間:2019年5月13日-17日 19:30

演出地點:天橋劇場

原文連結:

http://ent.cnr.cn/zx/20190418/t20190418_524582185_3.s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