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音樂教育

網路情歌成了“00後”最愛

發佈時間:2019-03-25 16:16:01 丨 來源:北京晚報 丨 責任編輯:鄭乾


“桃葉兒尖上尖,柳葉兒就遮滿了天……”短視頻上,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正在唱這首最近很火的《探清水河》。小女孩唱得有板有眼、十分投入,然而,歌曲中那些“奴好比貂蟬思呂布”、“日思夜想的六哥哥來到了我的門前”卻讓不少家長感到“扎耳朵”。

這樣的擔心背後,凸顯了我國青少年歌曲市場“經典産出難”的現狀。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上,“00後”乃至“10後”們傳唱的歌曲跟“70後”“80後”幾乎無差別,還是《送別》、《讓我們蕩起雙槳》等老經典。

如何破解孩子們“無歌可唱”的尷尬?音樂專家表示,應打通製作、宣傳、發行等各個環節,在高校設置青少年歌曲創編專業,改變青年作曲家只寫流行歌的局面。教育專家也建議,可以部分借鑒國外“分級制”,讓不同年齡的孩子擁有“專屬”歌曲。

現象

小小少年唱情歌

小朋友會唱歌但缺乏音樂鑒賞力

現在的網紅歌曲《探清水河》究竟是一首怎樣的北京小曲呢?許多人會唱、喜歡唱,卻並不知道這首歌的“淵源”。北京市藝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歌曲整合·北京卷》副主編陳樹林説,《探清水河》講的是清末民初發生在海澱區火器營村的一個愛情悲劇。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偷偷幽會被父母發現,最後雙雙跳河殉情,後人將其編成小曲傳唱至今。

“最早的版本涉及情愛的詞句並不多,後來經過不斷流傳與豐富,衍生出了很多細節,出現了青少年不宜學唱的部分。”陳樹林介紹,《探清水河》確實在舊社會的風月場所盛行過,老版本中唱到“大蓮”出場前要加一句“荷花萬字”,“荷花萬字”就是蓮的意思,而這種“萬字”隱語,正是風月場所中“窯調”的特徵。

陳樹林坦言,如今的新版《探清水河》對其中一些歌詞進行了刪減、改編,成人演唱無傷大雅,可對於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説,他的建議是“不學、不唱”。陳樹林説,“除了情愛的詞句,裏面提及的閻婆惜、張三郎等人物形象都不是正面的,對於正在構建三觀的青少年來説,算不上正能量。”陳樹林指出,現在一些小朋友會唱歌而且唱得很不錯,但是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不高,“他們並不知道歌曲本身內在的含義”。

童言

少兒歌曲也需要“小情感”

突出同學友情和少年小心思

“我都是先聽曲調,好聽才會往下聽,如果一沾耳朵就不喜歡,立刻會換下一首。”今年上初二的李澤語説起自己的追歌“感悟”,首先提出的就是歌曲的明快度和可聽度。李澤語的音樂播放列表中包括班得瑞的輕音樂、《霍比特人》的主題曲《star sky》、網紅歌曲《往後余生》、《浪人琵琶》等,不僅類別不同,風格也大相徑庭。然而,這位初二男孩的曲庫裏,卻難覓一首“青少年歌曲”。

“平時學習壓力大,聽歌的目的就是放鬆,所以不管什麼風格、語言和類型,首先要聽進去。另外歌曲的流行程度也很重要,如果大家説的你都沒聽過,跟同學就沒共同語言了。”李澤語説,網路歌曲更新快、種類多,很多都和《探清水河》一樣,簡單上口。

作為一個“00後”,他和小夥伴們也曾經希望在音樂課本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歌曲,可是結果卻有些失望。“很多歌曲爸爸媽媽小時候就在學,過了幾十年,我們還在學,課上欣賞和學唱還可以,下課以後基本不會聽。”李澤語告訴記者,從小到大,他在課堂上學到的適齡歌曲有《讓我們蕩起雙槳》、《北京的金山上》、《一二三四》等,基本都是流傳了幾十年的“老經典”,時代感很明顯,卻不是“00後”的“菜”。

“我們這個年齡段沒歌。”作為一個北京小妞,初一女孩張欣銘對於《探清水河》、《往後余生》等網紅歌曲十分熟悉,張嘴就能哼唱幾句。在她看來,“情感”元素不應該在青少年歌曲中被忽略,“可以根據男孩女孩的特點,創造搖滾、通俗、説唱等不同形式的歌曲,突出青少年之間的友情和少男少女的小心思。只要好聽,詞句得當,我們一定愛唱。”

正解

設置青少年歌曲創編專業

對詞曲作者給予政策獎勵

“好多家長小時候也是聽四大天王、鄧麗君長大的,也沒産生什麼負面影響,所以不要把流行歌曲一棍子打死。”音樂人、作曲家樊衝談及青少年追捧網路歌曲時表示。

樊衝指出,青少年、兒童歌曲之所以陷入創編難、經典産出難的局面,不單單是人才缺失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青少年歌曲市場運轉鏈條處於“斷裂”狀態,“一首歌曲或者一類歌曲想要成為經典,廣為流傳,首先要求創作者精準把脈,根據時代和受眾的需求創作,還要通過宣傳、發行等一系列環節推出去,同時作品給創作者帶來的收益和知名度也非常重要。”現在高校裏的學生,從進校園到出來就業,學習的重點就是如何寫好流行歌,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此,無暇鑽研兒童和青少年歌曲,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寫流行歌曲受眾面大、經濟收益好。

“如果國家能夠給予政策支援,每年舉辦全國性的兒童、青少年歌曲創作和徵集大賽。在專業院校開設相關研究方向,對於優秀的歌手、詞曲作者給予獎勵,比如和他們的職級掛鉤,並且把這些好作品寫入課本、推向大型晚會,局面一定會得到改觀。”樊衝建議。

作為一名音樂人,樊衝擔任過兒童音樂劇《皮皮魯魯西西》、《維尼勇闖迪斯尼》等作品的作曲工作,創作過不少青少年音樂。他表示,青少年歌曲創作並不是單一層面的,如果能夠産出更多經典的音樂劇、舞臺劇乃至動畫片,那麼這些作品的主題曲很有可能會成為新時代青少年歌曲的經典之作。“寫出了好的歌曲,放在好的作品裏,再通過孩子們的偶像歌手來傳唱,可能一下就帶來百萬次、千萬次的點擊和轉發,效果更好。”

樊衝還建議,教育部門可以組織專門團隊對一些經典民歌、兒歌、小曲進行二度創作,重新編曲,加入現代元素。“甚至可以把唐詩宋詞編成吟唱歌曲,這樣既學習傳統文化,又能填補經典缺失,還能滿足教學大綱對於古詩詞的要求。”

同樣,陳樹林也表示,可參照《探清水河》改編模式,將《畫扇面》、《對花》等包含北京自然、地理知識的小曲改編成歌曲,供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學習。

建議

青少年歌曲採取“分級制”

不同年齡孩子擁有“專屬”歌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宗春山建議,國家應儘快出台中小學音樂教育相關細則,改變應試教育中音樂只作為考級、升學工具的現狀,讓青少年歌曲創作、傳播和音樂教育回歸“美育”範疇。

宗春山認為,現在很多青少年的樂感、歌唱水準並不差,只是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有限:“建議家長從小就多帶孩子們去聽聽音樂會、世界名曲,提高孩子的欣賞水準,這樣可以幫助孩子主動過濾掉一些低俗的網路歌曲。”

此外,宗春山還表示,可以部分借鑒國外“分級制度”,將兒歌和青少年歌曲按照“0-3歲”、“3-7歲”等年齡段進行劃分,讓不同年齡的孩子擁有“專屬”歌曲。

原文連結: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3/25/content_11874340.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