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贏得觀眾 文藝片須放長線

發佈時間:2019-03-22 09:55:59 丨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丨 責任編輯:鄭乾


兩部風格鮮明的影片《過春天》和《陽臺上》近日登陸全國院線,前者由因《鋼的琴》“一炮而紅”的導演張猛執導、“當紅小花”周冬雨出演,而後者剛一上映就獲得了良好的口碑。有著還不錯的自身條件,也沒有身處競爭激烈的熱門檔期,這兩部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電影,卻同時遭遇了排片場次和票房的慘澹——上映五天的《過春天》票房僅有775萬元, 《陽臺上》則僅有368萬元。

原因不難理解,一言以蔽之,因為它們屬於比較“小眾”的文藝片。在中國電影市場火熱的票房數據下,文藝片市場遇冷幾乎成了電影行業的一個“慢性病”:很多真正“走心”的、在電影點評網站上有高評分的文藝電影,票房往往並不理想;反而是很多節奏緊湊、“走感官”的商業電影,即使電影本身漏洞百齣,也可以輕輕鬆鬆地賺個盆滿缽滿。

據媒體報道, 《過春天》在北京某影院每天僅有4場排片。 《陽臺上》更慘,上映首日僅有3場排片,結果一共只有7位觀眾,“第二天排了一場,沒有上座率,第三天排片經理就給撤下了”。

文藝片票房遇冷,很多人把問題歸結為口碑傳播的不足和宣傳策略的問題。以過往的經驗看,“小眾”的文藝電影通過口碑傳播以吸引觀眾走進影院並取得票房成功,也不是沒有先例。講述“慰安婦”生活現狀的紀錄電影《二十二》就通過觀眾的口耳相傳引來了更多的關注,獲得了過億票房。但這僅為極少數的個例,單純憑藉口碑讓文藝電影在票房上“起死回生”並不容易。而從宣傳的角度來看,文藝電影的宣傳策略貌似也並不好找。去年年底, 《地球最後的夜晚》借助“獨闢蹊徑”的宣傳手段,在上映首日即獲得2億6000萬元票房,然而隨著“看不懂”“太文藝”“騙子”等如潮水般的指責聲,該片票房迅速崩塌,上映第五天只剩10萬元票房。“不算光彩地贏得了票房”,卻也成為了眾矢之的,很多專家指出, 《地球最後的夜晚》的“過度宣發”最終傷害的還是文藝片本身。

文藝片票房遇冷,並不僅僅是電影本身的品質和宣傳手段的問題。正如一位網友所説,“這個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進電影院不是去朝聖,而是去消遣的。”不能否認,商業電影所帶來的豐富的娛樂元素更易讓觀眾體驗到情感或感官的快感,雖然文藝片往往會以獨特的鏡頭語言和直指人心的表現力觸動觀眾,但給人的感覺卻並不如商業電影一般刺激,商業電影的確是更能吸引普羅大眾的。在當今,“看電影”更多是一種娛樂,而不是“朝聖”。

文藝片的路該如何走?這不是一個好回答的問題。最理想的道路,莫過於文藝片觀影群體的擴大,各種類型的影片可以相對均衡地發展,但培育和拓展文藝片觀眾畢竟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近些年來,以放映“小眾”電影為己任的文藝院線在各個城市都逐漸建立起來,各式各樣放映文藝片的小型沙龍也越來越多,文藝電影有了更多的放映平臺,喜好文藝片的觀眾也有了更多的觀影平臺。然而,文藝片觀影群體畢竟還是“小眾”,如果只是以文藝片喜好群體為目標受眾來進行一時一地地“精準放映”,效果應該不會太明顯。

目前來看,以品質取勝、靠口碑贏取“自來水”雖然不易,但仍是文藝片存活下來的基礎。在做到保證品質的同時,文藝電影製作者應該延長自己的生命線,無論是通過文藝院線的長線放映,還是線上上視頻網站上進行收費放映,文藝電影製作者應該將自己的目標受眾看得更“散”些,以有著縱向效果的口碑效應來喚起更多人的“文藝感”。

原文連結:

http://ent.chinadaily.com.cn/a/201903/21/WS5c92eac3a310e7f8b1571ee2.html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