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浮生六記》搬上昆劇舞臺

發佈時間:2019-02-22 14:51:52 丨 來源:北京晚報 丨 責任編輯:鄭乾


源自清代沈復自傳體散文的古典文學名著《浮生六記》,今年將由上海大劇院出品、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演出,改編成同名昆劇搬上舞臺。該劇由青年編劇羅周執筆,青年導演馬俊豐執導,當今昆劇舞臺上被稱為“神仙眷侶”的優秀青年昆劇演員施夏明、單雯主演,頗受期待。本週,上海大劇院特意為此舉辦“昆劇《浮生六記》劇本研討會”,京滬蘇等地十余位戲劇專家學者,就文學改編、舞臺創作等方面展開三個多小時的“深度檢閱”,為該劇進入舞臺二度創作集智獻計。

為什麼《浮生六記》受盛讚

由清朝人沈復撰寫的《浮生六記》,是以他與妻子蕓娘的家居生活、坎坷際遇和浪遊見聞為內容寫成的自傳體筆記小説,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該書在沈復生前只有抄本流傳,且傳播有限,埋沒了70餘年後在蘇州的舊書攤上被發現時,只殘存四記《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1877年由上海“申報館”首次印行後,很快受到追捧。

對於《浮生六記》,前人曾有“幽芳淒艷,讀之心醉”的評語。著名文學家林語堂出版過《浮生六記》英譯本,稱讚閱讀該書使他感到“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並盛讚女主人公蕓娘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就連一向苛刻的魯迅,也由衷讚道:“像《浮生六記》中的蕓,雖非西施面目,並且前齒微露,我卻覺得是中國第一美人。”一代大家學者陳寅恪也評點道:“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于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鹽之瑣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此後來沈復《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所以為例外創作。”

直到如今,《浮生六記》仍不失為一部具備長久生命力的文學經典。權威數據庫“中國知網”檢索近20年來《浮生六記》相關研究文獻多達665篇;京東、噹噹網等電子商城有超過30個版本同時銷售,長期佔據圖書銷售榜前列,去年公佈的Kindle付費電子書暢銷榜上《浮生六記》名列前20位。2016年,著名主持人汪涵也曾在節目中多次表示,《浮生六記》是他極力推薦的一部經典文學作品。

為什麼要改編成昆劇

如何讓這樣一部別具特色的作品在今天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上海大劇院決定將其打造成昆劇《浮生六記》,讓沈復和蕓娘從文字變成活生生的人物,將他們的生活與情感更生動地呈現給當代的觀眾。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説:“《浮生六記》今天跟大家用劇本研討會的方式見面,實際上我們已經為此準備了兩年的時間,包括《浮生六記》這四個字也請香港的董橋先生寫好。在對的時間找對的人來做對的事情,用昆劇的方式來呈現《浮生六記》,是想把大家從文字引入到劇場當中,把文人的生活夢想或者説是一種處世態度帶回到現實當中和當下,和我們的情感發生關聯。我們希望把《浮生六記》做成眾多原創舞臺作品中的一股清流,向大家呼喚一種有情有趣的文人生活。”

昆劇創作以要求文辭典雅、符合格律等高難度著稱,因此昆劇編劇向來稀缺。青年編劇羅周以昆劇《春江花月夜》、《醉心花》嶄露頭角,蟬聯兩屆中國編劇最高獎“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六獲“田漢戲劇獎·劇本獎”,這次受邀為昆劇《浮生六記》執筆劇本,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關注和好評。

對此,羅周坦言:“接到製作人林愷先生邀請的時候,我猶豫過一陣子。《浮生六記》給大家第一印象基本上都是愛情作品,往往會説它是很少見的古代文學中描寫夫妻生活的作品。但是在我們今天,各種渠道都會有各種方式的‘花樣虐狗’,那麼《浮生六記》的價值在哪?我寫過很多的愛情戲,但我每一次的創作都想自我突破,把一個新鮮的東西呈現給大家。”

如何以當代人的視角重新詮釋經典?屬於編劇的視角在反覆閱讀原著中逐漸清晰,羅周表示,《浮生六記》不同於一般意義上對夫妻情感的描述,沈複寫書時,實際上已經是在蕓娘去世後,他把自己整個身心都沉浸在對過去歲月的留戀和試圖挽回之中,在歡喜和悲痛中沉浮著。因此恰恰是沈復的悲痛和愛讓蕓娘不朽。“什麼可以突破生死?我希望用文學的力量輝映沈復的力量。這種力量讓蕓娘雖死猶生,我們仍然能感覺到她活生生的眉眼和氣息,才會認為她是‘中國文學最可愛的女性’——蕓娘的可愛是被沈復的愛浸染著,得以成為永恒的女性。”

除了男女主人公沈復和蕓娘,羅周在劇本中創造性地設置了新人物——在蕓娘逝去後,主動進入沈復生活的半夏。這個被提前審讀劇本的專家認為“可愛程度甚至超過男女主角”的人,也是頗具當代性的一個人物。羅周説:“我希望用半夏展現現實的溫存。對沈復來説,失去愛人整個世界好像就冷酷了,但半夏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去擁抱、呵護他們。人類總要在陷入不斷迴圈的困境中尋求突破,這種突破有時就是割捨,能越過這個關卡才能真正走向完整的不朽。我喜歡這種類型的影視作品,但很少在戲曲中看到這一面,所以希望在《浮生六記》中有所嘗試。”

劇版《浮生六記》為什麼值得期待

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表示:“上海大劇院選擇這個劇本是很有眼力的,也很有勇氣,是膽識俱備,可以成為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一股清流。沈復與蕓娘之所以産生這樣深的情感連結,是因為他們精神志趣的一致性。這兩個人物身上還有不怨天尤人、不畏困難、不怕清苦的精神。沈復喪妻、喪子,在各種逆境下都能從容應對,這是來自中華文化的超然挺拔的人生態度和境界。《浮生六記》是沈復留給我們民族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産,把它搬上崑曲舞臺,我相信,不僅將使古老的崑曲又煥發新生,而且使我們的戲曲舞臺能夠出現一種新的路數。”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前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榮廣潤對羅周的改編非常認可,他説:“我看過好幾個寫《浮生六記》的新編劇本,其實對這個題材有很多人感興趣,但基本上都還是原原本本把沈復跟蕓娘的人生經歷或者取其一段來寫,我沒見到像羅周這樣,把蕓娘已經去世‘回煞’作為開頭的,我覺得這個開頭其實開得很好,更貼合《浮生六記》這個作品,因為《浮生六記》實際上是沈復對自己二十三年婚姻生活和他人生經歷的一個記錄。”

中國戲劇家協會《劇本》雜誌副主編武丹丹認為,羅周的改編秉承了原著的精神,“純粹而豐富,明亮而典雅,會成為一部治愈係的崑曲作品,會讓今天被物質生活搞得千瘡百孔的人們,能夠在劇院裏得到喘息、安撫、撫慰,能夠感到生活的美好”。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也表示,《浮生六記》遇上崑曲是必然的,也是遲早的,因為它的氣質和韻味與崑曲相符。“現在大都市的生活有些浮躁,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多,對真情的追求少了,這樣的作品其實也是都市裏對慢生活的回眸,提醒人們放慢腳步、多一些對摯愛和家庭的關心呵護,從這一點來説,這齣戲是能引起當代人共鳴的。它不僅是演給對古典文學有興趣的人看的,也適合所有正在談戀愛和對愛情有朦朧幻想的年輕人。”

本報記者王潤發自上海

原文連結: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2/22/content_7001461.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